GB/T 39224-2020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规范.pdf

GB/T 39224-2020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179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224-2020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规范.pdf

GB/T 39224—20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2242020

DB11/T 646.1-201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则.pdf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7)和全国产品回收利用 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华友钻业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资 源循环襄阳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 公司、浙江新时代中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天齐锂业资源循环技术研发(江 苏)有限公司、郑州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燕、罗岩、高东峰、鲍伟、付允、林翎、沈建中、骆明非、陈琳、吕喆、余海军 李晓、薛薇、刘训兵、杜光潮、余心亮、高洁、庄培、陈龙、朱艺、刘强、王海波、何晓霞、杨朔、赵琬莹 王腾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7)和全国产品回收利用 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华友钻业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资 原循环襄阳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 公司、浙江新时代中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天齐锂业资源循环技术研发(江 苏)有限公司、郑州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燕、罗岩、高东峰、鲍伟、付允、林翎、沈建中、骆明非、陈琳、昌喆、余海军 李晓、薛薇、刘训兵、杜光潮、余心亮、高洁、庄培、陈龙、朱艺、刘强、王海波、何晓霞、杨朔、赵琬莹 王季腾

GB/T 392242020

本标准规定了废旧电池回收的总体要求、收集要求、分抹要求、运输要求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废旧电池回收全过程,属于危险废物的废旧电池除外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8599 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6493 电池废料贮运规范 GB/T 26724 一次电池废料 GB/T 26932 充电电池废料废件 GB/T 36576 废电池分类及代码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SB/T10719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

GB/T26724、GB/T26932和GB/T365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旧电池usedbatteries 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电池及其废元(器)件、零(部)件和废原材料,以及失去使用价值仍可用于其他 目标领域的蓄电池。 注:废旧电池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报废电池、报废的半成品,以及工业用途、日常生活或者流通领域中产生 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仍可用于其他目标领域的电池。 3.2 梯次利用echelonuse 将废旧动力蓄电池(或其中的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单体蓄电池)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可以 级利用也可以多级利用

GB/T26724、GB/T26932和GB/T365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旧电池usedbatteries 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电池及其废元(器)件、零(部)件和废原材料,以及失去使用价值仍可用于其他 目标领域的蓄电池。 注:废旧电池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报废电池、报废的半成品,以及工业用途、日常生活或者流通领域中产生 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仍可用于其他目标领域的电池。 3.2 梯次利用echelonuse 将废旧动力蓄电池(或其中的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单体蓄电池)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可以 级利用也可以多级利用。

4.1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应按照GB/T19001、GB/T24001、GB/T45001等标准建立并运行管理体系。 4.2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应建立劳动保护、消防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3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应建立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预防机制,制定处理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应 急预案制度。 4.4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企业应建立废旧电池回收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每批次废旧电池的类别名称 特性、回收时间、地点、数量(重量)、来源、流向、交易情况等信息,上报统计信息,并保存有关信息至少 两年。 4.5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中,应保持废旧电池的结构和外形完整,严禁私自破损废旧电池,已破损的废旧 电池应单独收集、分栋、运输、贮存,防止出现泄漏、腐蚀、火灾等现象。 4.6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或夹杂的危险废物,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 定为危险废物的,应符合HJ2025的有关要求,并交由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7应进行岗前培训,能够对电解液泄漏、废旧电池起火、爆炸、交通事故等进行应急处理。 4.8废旧动力蓄电池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标准等要求开展梯次利用,并应根据电池安全、性能等要 求应用于相关目标领域, 4.9回收后的废旧电池应交给具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的综合利用企业处理

5.1废旧电池收集网点建设应符合SB/T10719相关规定。 5.2废蓄电池的收集宜根据WB/T1061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3收集过程中禁止去除电池原有编码、铭牌、标签、标志等。

不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分类应符合GB/T36576要求,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分类与产品举例参 A的表A.1。 应对收集到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的模组或电池包进行余能检测,评估残余容量,可梯次利用的废

动力蓄电池要与不可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分开。

GB/T 392242020

7.1运输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废旧电池应带有相应的包装GTCC-068-2019 铁道混凝土枕轨下橡胶垫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防止出现暴晒、机械磨损、雨淋、泄漏、遗撒 等现象。 7.2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包或电池模组运输时,宜使用周转托盘。散装的软包电池、圆柱形电池、扣式 电池应使用周转箱运输。 7.3废旧电池运输应符合GB/T26493的有关规定。 7.4运输过程中禁止擅自倾倒和丢弃废旧电池。 7.5车用退役动力电池的包装运输宜根据GB/T38698.1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7.1运输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废旧电池应带有相应的包装,防止出现暴晒、机械磨损、雨淋、泄漏、遗撒 等现象。 7.2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包或电池模组运输时,宜使用周转托盘。散装的软包电池、圆柱形电池、扣式 电池应使用周转箱运输。 7.3废旧电池运输应符合GB/T26493的有关规定。 7.4运输过程中禁止擅自倾倒和丢弃废旧电池 7.5车用退役动力电池的包装运输宜根据GB/T38698.1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8.1暂时贮存场所应具有独立的集中场地和足够的贮存空间,贮存量不应超过10t。 8.2集中贮存场所应选择在城市工业地块内,并符合当地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规划;新建的集中贮存 场所建设项目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贮存规模应与贮存场所的容量相匹配,贮存场所面积应不小于 500m²,废旧电池贮存时间不应超过1年。 8.3暂时贮存场地和集中贮存场地均应具备防雨防汛功能,且地面硬化、防渗漏,污染控制应符合 GB18599相关要求。 8.4贮存场所应按GB50016和GB50140要求设置消防安全设施,按照GB2894和GB15630要求设 立消防安全和警示标志,并定期清理、清运。 8.5废旧电池应存放在封闭或半封闭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不应露天堆放,废旧电池堆放应保持一定距 离,并远离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及高压输电线防护区域。 8.6废旧电池贮存应符合GB/T26493的有关规定。 8.7漏电的废旧电池应先进行绝缘等防护处理后放置在绝缘、防火、隔热的容器。 8.8废旧锂离子电池贮存前应进行安全性检测,避光贮存,应控制贮存场所的环境温度,避免因高温自 燃等引起的安全与环境风险

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分类与产品举例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分类与产品举例

表A.1可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分类与产品举例

GB/T 392242020

[1]GB/T37281—2019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 [2]GB/T38698.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1部分:包装运输 [3] WB/T1061废蓄电池回收管理规范 [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DB11/T 1268-2015 文化场馆能源消耗限额.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016年第2号公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