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DB37/T 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42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DB37/T42832020

本文件依据涉氨氢制冷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以及山东省地方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体系细则》《特种设备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文件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中的安全事故。

DB4401/T 66-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pdfDB37/T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涉氨制冷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术语 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涉氨制冷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 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适用于本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79特种设备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DB37/T2882、DB37/T2883、DB37/T3078、DB37/T30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涉氨制冷企业ammoniarefrigerationenterprises 采用无水氨为制冷剂完成制冷循环过程,对肉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畜禽产品、等其他产品进行 冷冻或冷藏的企业。 3.2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ammoniarefrigerationspecialequipment 氨制冷系统中采用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贴 液器等压力容器和制冷系统连接的压力管道(均包括安全附件)

3.2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ammoniarefrigeration special equipment 氨制冷系统中采用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贴 液器等压力容器和制冷系统连接的压力管道(均包括安全附件)

涉氨制冷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 险评估、风险信息整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等具体工作,

DB37/T42832020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分管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经制冷工艺专业培训的 操作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 机制组织机构

使用单位应当依据TSG08与DB37/T3078的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 持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工作负责人的岗位职 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共同制订形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特种 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工作

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保障措施应从加强组织协调、保障资金投入、强 培训、实施督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制定, 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4.5.1风险管控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规定涉氨制冷特 风检风险管控职质:明 确风险点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单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 5. 2隐患排查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规定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隐惠排查 治理职责;规定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 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惠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

4.5.3奖惩考核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习,并掌握本单位的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危险源辨识、风 方法和隐惠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并留存培训记录。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务平台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及安全 操作规程;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风险点评价概况; 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 5. 6 培训记录

涉氨制冷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教材;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或效果评价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DB37/T42832020

涉氨制冷企业的特种设备风险点主要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涉氨承压设备设施。宜用设备名称填 写《风险点登记台账》(附录A)

5. 2.1危险源辨识

涉氨制冷企业应建立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辨识 时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和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 列出的事故特征,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其中: 一一人的因素应当包括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和安全 员的持证情况、安全培训、人员配置、职责、作业的行为和技能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与涉氨制冷特种设备有关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附件、仪表 等装备的安全状况及定期检验和校验、检定和校准情况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设备的场地、配套的安全设施、消防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报警系统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涉氨制冷企业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安全技术档案、安全警示标识等。

5.2.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相关的事故特征主要包括爆炸、爆燃、泄漏、变形、中毒、冻伤、腐蚀、室息等, 引发的后果主要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2.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过程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单位可参考以下流程进行危险源辨识: 由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人员、作业人员、专家 等组成辨辩识小组; 收集、学习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涉及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 术规范、标准要求; 分析行业内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相关事故或故障; 将涉氨制冷特种设备涉及的风险点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检查项目,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管 理经验,确定每个检查项目完好状态下的检查标准,识别每个检查项目不符合标准情况(危 险源)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作业活动的各要素,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 和将来三种时态;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也可根据本单位实际作业过程, 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

5.3.1风险评价方法

DB37/T42832020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宜采用风险矩阵(LS)评价法评价其风险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 设备和财产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填写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格式可参考附录B)

5. 3. 2 风险等级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利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判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 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3.2.1对于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其风险等级在原有判定等级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2.2根据GB18218的规定,液氨储存量超过10t的涉氨特种设备其风险等级直接判定为1

5.3.3风险控制措施

6.3.3.1管理措施包括

5.3.3.2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配备联锁装置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防止中毒室息。如液氨制冷机房氨浓度报警器与事故 排风机联锁; 定期对安全附件及附属仪表校验或者检定; 配备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配备自动化充装设备,自动报警系统: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应设置声光或声 光组合报警装置。如液氨管线涂装安全色、设置风向标、安装声光报警器等; 定期检查调节站及制冷容器和管道上安装的各类阀门,严防阀门失控泄漏,造成作业人员冻 伤; 其仙

5.3.3.3培训教育措施包据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培训; 每年再教育培训; 一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其他方面的培训。

5.3.3.4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4.1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DB37/T42832020

涉氨制冷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表1规定的对应原则, 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确定管控层级, 实施分级管控。

4.2.1涉氨制冷企业应在每一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 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并按照规定及时里 4.2.2涉氨制冷企业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5. 4. 3风险告知

5.4.3.1涉氨制冷企业应当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培训告知内部员工,使其掌握本岗 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危险源、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5.4.3.2涉氨制冷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制冷机房、压缩机、贮氨器等重点区域及设备 设置重大风险点公告栏(参见附录D),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特 征及后果、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警示标志。

隐患排查治理是涉氨制冷企业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持续有效性进行排查确认,是安全管理和风险 要内容,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 其他相关人员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对管控措施不到位的风险进行排查。

6. 2. 1 基础管理类隐患

DB37/T42832020

基础管理类隐惠是指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排查类型清单格 式参见附录E。基础管理类隐惠包括: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设备相关制度、操作规程、记录执行情况; 涉氨制冷企业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配置; 涉氨制冷企业岗位责任、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 制度执行; 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技术档案

6.2.2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惠主要包括压力 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等方面存在的 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自 格式可参考附录E

6.3.1根据DB37/T3079,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5.3.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惠。 6.3.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停止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作业 舌动,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 的隐患。以下情形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惠: 使用非法生产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 违反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企业应全部或者局部停产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但未落实相关管理要求的: 一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室息等危险作业场所,受影响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且人员能力, 作业条件、管理程序等不满足作业要求的;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的; 涉及烘制、油炸等设施设备,未采取防过热自动报警切断装置和隔热防护措施的;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其他标准、规范中明确的重大事故隐惠

6.4排查类型、周期和组织级别

6. 4. 1且常排查

日常排查是指每日班组、作业人员交接班检查、以及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 常排查凡涉及到特种设备的,应符合TSG08的有关规定。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 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向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报告

6. 4. 2专项排查

DB37/T42832020

专项排查是指涉氨制冷企业根据设备使用、作业活动和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惠排查工 乍,可以分为综合排查、重点时段排查、专家诊断性排查和事故类比排查等: 综合排查是指涉氨制冷企业按照特种设备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单位实际情况,每月由单 位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开展的隐患排查工作; 一一重点时段排查主要是指重大活动或法定节假日前由主要负责人组织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 安全管理情况、应急预案和演练情况等进行检查,特别对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值班安 排和安全措施、应急预案、隐患处理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事故类比排查是对涉氨制冷企业内部发生事故和故障、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进行的举一反三 的安全检查,及时更新应急预案和整改措施,

6.5.1一般隐患治理

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发现隐惠后,应当及时整改。整改情况要经安 全管理人员或者技术负责人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立即上报,由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5.2重大隐患治理

6.5.2.1对于重大隐患,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 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根据评估报告书,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 治理的费用和物资; d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含应急措施)。 6.5.2.2建立特种设备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格式可参见附录F。对于重大隐患,由企业技术负责 人或者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专业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必要时可外聘专家。

涉氨制冷企业应当保存至少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记录资料。涉及重大风险、重 大隐患时,其辨识、评价、整改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改进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应当单独 建档管理。

企业每年至少对涉氨制冷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 新。

DB37/T42832020

涉氨制冷企业应当根据新开展的作业活动、新投入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开展危险源辨识和 风险评价;并且每年对现有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开展的特种设备作业活动进行符合性、有效性评 车

氨制冷企业出现5.4.2.2条规定时应当及时更新

涉氨制冷企业应当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沟通,以及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 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附录A (规范性) 风险点登记台账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单位风险点可按照表A.1、表A.2进行登记。

DB37/T42832020

风险点(特种设备)名称:参照特种设备台账填写 注1:种类、类别、品种,按《特种设备目录》要求填写: 注2:对于本单位同一装置或者单元内的同一型号特种设备,可做合并处理,需在备注栏注明设备数量

DR37/T 42832020

附录B (资料性) 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

表B.1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

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表B.1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续)

DB37/T4283—2020表B.1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续)序号可能导致的事故特检查项目不符合标准情况控制措施评价管控R责任人征及事故后果级别级别备注容器材质和选型,安9装和定位不符合冷库严格按照冷库设计规范》对各类压力容器进行选型54级的设计要求些氨器低压循环桶容器的安全附件(安1.对容器安全附件级附属仪表定期校验:集油器全阀、压力表、液面102.安全阀与储罐间阅门全开:指示器等)缺失或不爆燃、爆炸、泄漏、3.安全泄放装置定期校验:103级黄冷凝器压力在检验有效期失控、人身伤害、财44.更换安全附件时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容器蒸发器产损失,停工、工作1.各压力容器的液位、压力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规范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容器超压:超液位: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系统各阀门操作:氨液分离器出现材质过冷工况,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11经济器引起材质隐性,密封3.加强巡检,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尤其注意热氨和水冲3152级件失效。霜):4.正确佩戴防护手套、配备空气呼吸器、防护服、防毒面具。失控、混漏、人身伤低压侧管道低温脆断,严重腐蚀害、财产损失、停工、12工作环境破坏,环境1.严格按照遵守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152级污染2.加强检,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尤其注意热氨和水冲压力管道失控、泄漏、人身伤霜)液氨管线超压破裂害、财产损失、停工、3.正确佩戴防护手套、配各空气呼吸器、防护服、防毒13高压侧管道管道弯曲、痣管工作环境破坏,环境面具。103级黄污染12

表B.1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续)

表B.1风险分级管控分析评价记录(续)

DR37/T 42832020

01空间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表E.1隐患排查清单

DR37/T 42832020

附录F (资料性)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表F.1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