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472-202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pdfb)再生微粉活性指数按式D.0.2计算,结果应精确至1%。
R ×100% A= R.
式中: A 再生微粉的活性指数: Rt——受检胶砂28d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Ro——对比胶砂28d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GB50889-2013 人造板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附录E再生微粉需水量比和流动度2h经时变化
生微粉需水量比和流动度
表 E.0.2 胶砂配合比
3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试验》GB/T17671的规定 进行胶砂的搅拌。 4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试验与计算: a)按表E.0.2规定的胶砂配合比和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流
W G ×100% 225
式中:L一 再生微粉的流动度2h经时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Li一—受检胶砂初始测得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受检胶砂2h后测得的流动度,单位为毫米(mm)
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士生态
F.0.1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生态孔径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
选用一定数量、一定粒径的标准砂均匀散布在再生骨料生态混 凝土试件表面,在振动一定时间后,根据通过构件的标准砂占总量 的百分率,衡量标准砂贯穿试件的能力,进而确定再生骨料生态混 凝土的植物根系可生长能力。 F.0.2生态孔检测具备下列试验设备: 1试验筛:采用标准砂石筛。 2实验设备:采用拍击式标准振筛机,或其他用于砂石筛分的 拍击式振筛机。 3天平:称量10kg,感量1g。 F.0.3配制标准砂宜采用下列方法: 将普通建筑用砂清洗并烘干后用筛析法选出平均粒径 2.36mm~4.75mm 的砂粒,每100g为一组。 F.0.4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样应按一水胶比(水质量/水泥质量)、灰骨比(水泥质 量/骨料质量)制作。 2试样应为圆柱形,底面直径应为185mm,高应为100mm, 每组3块。 3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不少于3d后,在20℃上温度风 十24h,至内外面干状态。 F.0.5生态孔径应按下列检测步骤进行: 1将试件周围用硬纸围绕封闭,并用胶带封紧,硬纸应高于试 件表面10mm,防止标准砂从四周流失,影响检测效果
2将试样固定在孔径大于4.75mm的砂石筛网上。 3取预先筛分的标准砂一份(100g),均匀撒在试件表面。 4将装好试样的筛网、接收盘与筛盖夹紧放在振筛机上,振筛 计时5min。 5停机后,将接收盘内的砂颗粒进行称量,并计算通过试件砂 粒的重量所占全部重量(100g)的百分率。如此对试验组的3块试 样逐个试验和计算,取算术平均值即为检测结果,
附录G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士护坡技术施工
图G.0.1再生骨料生态混凝七护坡技术现浇施工工艺流程图
生骨料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预制施工工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可”。 2 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2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24 《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 2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26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 27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 28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3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 31 3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 3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34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35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微粉》JG/T573 36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 37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T135 38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253 39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 4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 4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4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 4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 44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 4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 46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2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 24 《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 2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26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4111 27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 28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2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3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 31 3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 3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34 35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微粉》JG/T573 36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 37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T135 38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253 39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 4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 4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4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 4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 44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 4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 46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其他产品应用 9.3再生沥青混合料 9.4再生陶粒和陶砂·
109 109 109
(1)建筑工程,其可应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等各类建筑工程的相关部位。 (2)市政工程,其可应用于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 程、燃气工程等各类市政工程附属设施及相关部位。X (3)水务工程,其可应用于水资源利用及供水保障工程、防 洪减灾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等各 类水务工程。 (4)景观工程,其可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地面工程、广 场、园路、人行道、登山道、花池、景墙、小品、小型亭廊、花架 亭车场、水池(塘)、排水沟及其它小型工程等。 3.0.2本规程所谓建设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务工程 和景观工程
41.3.3再生粗骨料的粒径较大时,混凝土破碎不彻底,粗骨料中混 有砂浆块体,影响粗骨料的性能,所以本规程将再生粗骨料的最大 公称粒径限制在31.5mm以内。 4.3.5杂物含量试验方法:用人工分边的方法选出金属、塑料、沥 青、木头、玻璃、草根、树叶、树枝、纸张、石灰、石膏、毛皮、 煤块和炉渣等杂物,然后称量各种杂物总质量,并计算其占再生粗 骨料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4.3.3再生粗骨料的粒径较大时,混凝士破碎不彻底,粗骨料中混 有砂浆块体,影响粗骨料的性能,所以本规程将再生粗骨料的最大 公称粒径限制在31.5mm以内。 4.3.5杂物含量试验方法:用人工分边的方法选出金属、塑料、沥 青、木头、玻璃、草根、树叶、树枝、纸张、石灰、石膏、毛皮、 煤块和炉渣等杂物,然后称量各种杂物总质量,并计算其占再生粗 骨料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4.4再生细骨料 4.4.2~4.4.4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分为I类、I类、II类,按细 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再生细骨料的级配一般较 差,容易形成单一粒级,所以如经检验,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 合格,可以采用人工掺配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细骨料经
4.4.2~4.4.4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分为I类、IⅡ类、IⅢI类,按细 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再生细骨料的级配一般较 差,容易形成单一粒级,所以如经检验,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 合格,可以采用人工掺配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细骨料经 检验合格后,以使用。
5.3再生微粉技术要求
性均为合格。 流动度2h经时变化量:经大量实验表明,当掺入再生微粉后, 混凝土和砂浆的经时损失会显著增大,为控制产品质量,因此规定 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再生微粉流动度2h经时变化量I级不大于 40mm,II级不大于60mm。 五氧化二磷含量:当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五氧化二磷时,有益 于水泥的水化和硬化,当五氧化二磷含量达到0.3%时,效果最好 但超过1.0%以后,水泥熟料强度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因此规定五氧 化二磷含量应不大于1.0%。 氧化镁含量:水泥中的氧化镁同样会使水泥产生安定性问题 般规定用于水泥生料的再生微粉Mg0含量应不大于3.0%。 碱含量:水泥中的碱含量(K20Na20)对水泥的强度会造成 影响,用于混凝土中时可能会发生碱骨料反应。因此,规定用于水 泥生料的再生微粉碱含量应不大于4.0%。 二氧化钛含量: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二氧化钛,对水泥的硬 化过程有强化作用,经试验验证,当二氧化钛含量达到0.5~1.0% 时,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3%时,水泥强度会出现降低。如果继 续增加,水泥就会出现溃裂的现象,因此规定用于水泥生料的再生 微粉二氧化钛含量应不大于3.0%。
6.1.4~6.1.6由于1类再生粗骨料品质已经基本达到常用天然粗骨 料的品质所以其应用不受强度等级限制。为充分保证结构安全,达 到ⅡI类产品指标要求的再生粗骨料限制可以用于配制不高于C40的 再生骨料混凝土,目前我国国内如北京、青岛等地再生骨料混凝土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已经达到了C40;IⅢI类再生粗骨料由于品质相对 较差,可能对结构混凝土或较高强度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带来不利 影响,所以限制其仅可用于C25以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且由于吸 水率等指标相对较高,以ⅡⅢI类再生粗骨料不宜用于有抗冻要求的混 凝土。本规程所说混凝土均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规定的混凝土。 国外相关标准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应用范围也有类似限定 例如对于近似于我国Ⅱ类再生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比利时限定为 不超过C30,丹麦限定为不超过40MPa,荷兰限定为不超过C50(荷 兰国家标准规定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质量比不能超过20%) 尽管I类再生细骨料主要技术性能已经基本达到常用天然砂的 品质,但是由于再生细骨料中往往含有水泥石颗粒或粉末,而且目 前采用再生细骨料配制混凝土的应用实践相对较少,所以对再生 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比再生粗骨料限制严格一些。Ⅲ类再生细骨 料由于品质较差,不宜用于结构混凝土。 再生骨料往往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由此可能增大预应力损失 所以本规程从严规定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6.1.7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
6.1.7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设计使 用寿命为50年的结构用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相关规定,由于来源的 客观原因。再生骨料吸水率、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状况往往比天然 骨料差一些,这些指标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或长期性能,所以, 为了确保安全,本规程对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 含量等的要求相对于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均相应提高了一级要 求。本规程目前仅就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及以 为的工程作出规定,对用于更长设计使用年限的情况为慎重稳妥 起见,还需要继续积累研究与工程应用数据及经验。 6.1.9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中 规定的I类再生细骨料技术性能指标已经类似于天然砂,所以其在 砂浆中的强度等级应用范围不受限制。而ⅡI类再生细骨料、IⅡII类再 生细骨料由于综合品质逊色于天然骨料,尽管实际验证试验中也配 制出了M20等较高强度等级的砂浆,但是为可靠起见,规定I类 再生细骨料一般只适用于配制M15及以下的砂浆,II类再生细骨 料一般只适用于配制MIo及以下的砂浆。 6.1.10地面砂浆指用于建筑地面及屋面找平层的预拌砂浆。再生骨 料砂浆用于地面砂浆时,宜用于找平层而不宜用于面层,因为面层 相对耐磨性要求较高,再生骨料砂浆往往难以达到。
6.1.10地面砂浆指用于建筑地面及屋面找平层的预拌砂浆。再
再生骨料混凝土、砂浆技术要求
6.2.1~6.2.4再生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执行:力学性 能试验方法及试件尺寸换算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执行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试验方法
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2执行;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准》GB50164的规定;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疑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耐久性的检验评定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 规定。 由于本规程对用于混凝土的再生骨料性能指标要求与天然骨料 产品标准要求总体一致,有区别的项目也或者是偏于丧格(例如针 片状含量),或者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指标宽松于天然 骨料的项目主要是吸水率、有害物质含量等,这些指标影响的是混 凝土耐久性或长期性能,这已在耐久性要求方面加以约束),再生 混凝土其力学性能与常规混凝土要求应该一致,所以本规程对再生 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抗 拉强度标准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轴心抗压疲劳强度设计值、 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剪切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的相关规定与 GB50010一致。级 再生骨料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 的关系式,是基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528组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 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得出的。再生骨料混凝士的弹性模量是基于国 内外具有代表性的528组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数据的统计回归分 析得出的公式 105标定而得到的。表6.2.3取值相比于现 E= 40.1 2.8+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都相应有所折减, 这是考虑到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验证而给
6.2.7近年来各相关企业积累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于C30、C40混 疑土,再生粗骨料掺量一般为50%以内为宜,这样较容易控制和易 性及保证强度。所以,在缺乏实践经验情况下来计算配合比参数 II类、IⅢI类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一般不宜大于50%。 混凝土中掺用再生细骨料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较少,所 以宜通过充分的验证试验来确定其可行性,且由于再生细骨料中容 易引人较多的微粉,可能对混凝土性能尤其是耐久性造成影响,所 以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也不宜大于50%。一般不宜同时掺用再生粗骨 料和再生细骨料,因为这样操作的交互影响因素过多,对配制技术 要求较高,且再生细骨料易导致混凝土势落度损失加快。所以为保 险起见,在目前实践经验较少、没有经过试验验证的情况下,暂不 提倡同时掺用再生粗、细骨料,无其是如果已经掺用了Ⅲ类再生粗 骨料时,则不宜再掺入再生细骨料:如果同时掺用,必须进行充分 的试验验证。
6.2.9由于I类再生租骨料品质已经相当于天然骨料,所以对于
的影响相应增大,这种情况下,根据统计资料计算时,为了更好的 保证统计数据的代表性,本规程规定强度试件组数提高到不小于30 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要求是不小于25组> 为了保证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强度具有较好的富余度,进一步降低 再生骨料离散性带来的影响,本规程对计算值的最低限值作出了 相应的下限要求。 当无统计资料时,对于仅掺再生粗骨料的混凝土,其值可按 表6.2.9确定。表6.2.9取值比上述计算值最低限值相应增大,目的 是保证无统计资料时的配制强度富余度足够。 掺用再生细骨料或同时掺用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混凝 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往往更为复杂,此时,也应根据统计资 料计算确定值。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同样提高到不小于30组, Q要取计算值和表6.2.9中对应值中的大者,取值要求更高;当无 统计资料时,抗压强度标准差也按表6.2.9取值。此处规定偏严 格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证再生细骨料复杂影响情况下的配制强 度。 6.2.10、6.2.11由于再生骨料的微粉含量等往往高于天然骨料,有 可能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砂率较高也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 久性,所以适当降低砂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再生骨料带来的不 利影响。因此,在设计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时,宜采用较低的砂率。 基于目前我国再生骨料的生产水平,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往往高 于天然骨料,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 住往比基准混凝土差,所以,在设计水胶比基础上,一般需要通过 掺入减水剂或增加减水剂掺量等方式来保证工作性:配制时也可以 适当增加用水量以满足再生骨料的吸水率需要,此时增加的用水量
被再生骨料吸附而不是用于水泥水化,所以一般不会影响混凝的 性能,但用水增加量一般不宜超过5%。此外,由于再生骨料的吸 水率往往高于天然骨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落度损失也往往会偏 快,所以需要采取比普通混凝土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例如增加 缓凝剂或珊落度抑制剂的掺量,减水剂延时掺加,再生骨料预湿处 理等。 6.2.17由于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往往较天然砂大一些,配制的砂浆 抗裂性能相对较差,所以对于抗裂性能要求较高的抹灰砂浆或地面 砂浆,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不宜过大,一般限制在50%以下为宜;对 于砌筑砂浆,由于需要充分保证砌体强度,多以在没有技术资料可 以借鉴的情况下,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一般也要限制在50%以下较为 稳妥。
6.3再生微粉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设计要求
6.3再生微粉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设计要求
值宜根据试验确定,在试验无实测值时,再生微粉影响系数可 条规定取值。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与现 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一致。
6.4.1根据再生混凝±的性能、参数及特点,其建筑工程应用范围 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各类建筑工程的相关部位。 甲类、乙类、丙类或丁类建筑分类,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 6.4.4再生混凝土结构不建议用于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建筑 工程。
6.4.5配制再生砂浆所用的再生骨料一般孔隙率高,含有较多
其砂浆保温和隔热性能要比由一般骨料配制的砂浆为好。对于防 水、防潮或则振动大的场合,要求砂浆内部的毛孔率低,有较高的 密实性和强度;拉毛、水刷、干粘等装饰类砂浆采用的骨料,一般 用石英砂、彩釉砂、岩石的石渣石屑等强度大、不易变形的天然
骨料;耐磨、耐酸、耐放射线以及自流平工艺要求的砂浆,均有较 高的强度和硬度要求,故要求选用的骨料强度大目不易变形
6.6.1根据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参数及特点,其水务政工程应用范 围为:水资源利用及供水保障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污染治理工 6.6.5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于水下防护时,具体设计应满足下列要 求: 1坡式护岸分为上部护坡和下部护脚,护坡的结构形式应根据 河岸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活动情况,采用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膜袋 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砌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2护坡工程可根据岸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岸坡稳定及管理要 求设置枯水平台。 3再生骨料混凝土坡式结构的护岸整体稳定验算可以分为:护 岸及岸坡基础土的整体滑动;沿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底面的滑动 前者可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计算,后者可简化成沿护坡底面通过堤基 的折线整体滑动
6.7.1根据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参数及特点,其在景观工程中的应 用范围为:地面工程、广场、园路、人行道、登山道、花池、景墙、 小品、小型亭廊、花架、停车场、水池(塘)、排水沟及其它小型 工程等。
6.8.3工程结构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化,再 生微粉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通过试配确定,以满足工程施工和混凝 土性能的要求。原材料质量显著变化是指诸如水泥、骨料、外加剂 减水率和矿物掺合料细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6.8.4进行试生产并对配合比进行相应调整是确定施工配合比的重 要环节。
要环节。 6.8.8掺加再生微粉的再生混凝土搅拌过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再生微粉宜与其他胶凝材料一起投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有 利于再生微粉在混凝土中均匀分散。 X 2保证拌合物的匀质性是保证混凝士质量的重要措施。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关于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 习质性的规定有两点:①混凝士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 应大于0.8%;②混凝土稠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混凝土拌合物 稠度允许偏差的绝对值。7 6.8.9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增大混凝土的水胶比,降低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将严重损害混凝士 性能,对混凝士工程质量危害极大,是应该坚决杜绝的错误行为,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列为强制性条文。 6.8.10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过高,会加快水泥水化,提高水化温 开,增加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再生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过低,会 降低混凝土硬化速度和强度增长率。 6.8.11及时保湿养护是减少混凝土早期开裂和提高硬化混凝土渗 透性及其他耐久性能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浇筑后即需要进行养护
6.8.9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增大混凝土的水胶比,降低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将严重损害混凝土 性能,对混凝士工程质量危害极大,是应该坚决杜绝的错误行为,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列为强制性条文。 6.8.10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过高,会加快水泥水化,提高水化温 升,增加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再生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过低,会 降低混凝土硬化速度和强度增长率。 6.8.11及时保湿养护是减少混凝土早期开裂和提高硬化混凝土渗 透性及其他耐久性能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浇筑后即需要进行养护。 混凝土有裸露表面的,在初凝前和终凝前进行抹压,实践证明,对
于减小早期开裂和改善表层混凝土质量具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冬期施工的再生混凝土,同样应注意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 过大,有效控制混凝士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
7 再生砌块、砖类产品
7.5.2水资源利用及供水保障工程包括水源及水源保护工程、供 厂新扩建及升级改造工程、供水管网设施改造与完善工程优质饣 用水入户及社区管网改造工程等;防洪减灾工程包括防洪(潮) 程、内涝治理工程等;水污染治理工程包括污水人新扩建工程、氵 水管网设施改造与完善工程等。 7.6景观工程应用 7.6.5本规程所述干垒矮墙的高度90c cm 住房城乡建设厅 106
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生态
8.1.2本条主要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性能提出要
3.3.1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市政道 路透水混凝土路面。
8.4.1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护 坡、护岸工程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GB/T 3090-2020标准下载, 8.4.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规定 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品的防护结构形式可分为坡式防护结构和墙式防 护结构两种。
8.4.1再生骨料科生态混疑在水务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生要涉及折 坡、护岸工程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 8.4.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规定 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品的防护结构形式可分为坡式防护结构和墙式防 护结构两种。 8.4.7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X 1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坡式结构与其他预制块体护坡结构相 似,其防护岸坡应保持自身稳定,土体的填筑密度应符合水利、公 路、铁路、水运、环保等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3为保障安全和稳定,对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反滤 层、堤脚、台或消浪平台、封顶、基础埋置深度等进行规定。 8.4.8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墙式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2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不管采用咬合式预制生 态混凝土块体磊砌,还是采用复合式生态混凝土构件,一般不能承 受高填土方的土压力需根据稳定要求设置加筋措施。 3由于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为多孔性无砂混凝土,因此要设置 反滤层保护土体,防止流失。结合营养基一起设置时,应在植物根 系能及范围内设置。 满足防护功能要求和稳定要求,并应虑施工期累计沉降, 5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墙式防护结构顶部宜设置混凝土压顶 底部宜设置浆砌石或混凝土基础。顶部压顶宽度不宜小于0.5m。底 部基础浆砌石厚度不宜小于0.5m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0.3m。基础 理置深度应综合地形、地质、冲刷深度等因素确定,理置深度宜为 冲刷深度以下0.5m~1.0m,否则应采取可靠防冲措施。8度及8度 以上地震区不宜采用块体砌筑墙式防护结构,
9.4.2陶粒混凝土所用材料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1陶粒混凝土中所用陶粒的不同级配、空隙率及堆积密度对陶 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自然级配空隙 率做出具体要求。
2陶粒混凝土中另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就是陶粒,贞岩陶粒中未 熟化的片状物、粉末及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影响陶粒混凝土的性 能。 6陶粒混凝土除水泥和陶粒等主要原材料外,可根据需要添加 定的外加剂,从而提高陶粒混凝土的性能,但所添加的外加剂除 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外,还规定原材料之间及其与基层表 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保证陶粒混凝土施工后的整体质量。 9.4.6陶粒混凝土的密度是重要的技术指标,本规程对陶粒混凝士 技术指标的规定以密度作为主要划分依据。陶粒混凝土的密度数值 范围很广,通常陶粒混凝土的密度越低,其保温性能越好,但强度 越低;反之,陶粒混凝土的密度越高,其保温性能越差,但强度增 长比较明显。本规程中陶粒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建筑屋面和楼地面的 保温隔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陶粒混凝土密度为560~1350kg/m 之间,密度小于560kg/m3的陶粒混凝土,其强度很低、收缩大,难 以应用到建筑地面保温工程中;而密度大于1350kg/m3的陶粒混凝 土,其热工性能变差, 方面经济性较差,另一方面,若按建筑节 能65%设计标准的要求,应增加保温层厚度,影响了室内净高。 9.4.9陶粒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2化学外加剂和掺合料品种很多,性能各异。其品种与掺量对 水泥适应性的影响,比普通混凝更甚,因此,为了保证陶粒混 土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条文。 9.4.12陶粒混凝土的屋面保温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本款要求陶粒混凝土屋面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 要求,其中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出美广
2化学外加剂和掺合料品种很多,性能各异。其品种与掺 水泥适应性的影响,比普通混凝土更甚,因此,为了保证陶粒 土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条文。
9.4.12陶粒混凝土的屋面保温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本款要求陶粒混凝土屋面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 要求,其中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中的相关规定。
内部,提高保温层耐久性。 8正常使用的荷载情况下,陶粒混凝土屋面可满足上人屋面的 要求。当屋面为停车场、运动场等情况时,设计单位宜根据实际荷 载验算选用相应强度的陶粒混凝土。 9.4.13陶粒混凝土楼地面保温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本条要求陶粒混凝土楼地面构造做法以及强度应符合设计 及相关标准要求CECS 427:2016标准下载,其中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二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中3.0.16条、4.9节及4.12节等相关规定 2保温层的厚度设计宜按热工计算确定,不需热工计算时应根 据经验厚度来确定,厚度低于本规定时,其保温性能较差, 3楼地面采用强度不小于15MPa的陶粒混凝土,采用原浆收 平工艺,有利于解决楼地面开裂和起灰等质量问题,同时省去了找 平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通过采取设置不小于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 层和增强钢筋网的措施,解决当保温层强度偏低时地面可能开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