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385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77-202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DB11/T 18772021

湖库自然岸线保有率:湖泊、水库水体与陆地接壤地带中,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复的能够进行 自然水陆交互过程的岸线(包括砾砂质、淤泥质和生物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百分比

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森林指数:评价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占比和森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林冠指数:评价区域内林冠覆盖面积占比和林冠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灌丛指数:评价区域内灌丛覆盖面积占比和灌丛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混交林指数:评价区域内混交林覆盖面积占比和混交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单一林指数:评价区域内单一林覆盖面积占比和单一林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DGJ32T J131-2011标准下载草地指数:评价区域内草地覆盖面积占比和草地生物量的加权综合指数。

地面积指数:评价区域内耕地覆盖面积占比。

绿视率:区域内人的视野范围内绿色植物占比的平均值,在三维空间衡量城市

A.14林灌草配置指数

林灌草立体配置指数: 分比 A.15人工地表指数

A.16 未和用地指数

未利用地指数:评价区域内沙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和其它没有植被覆盖的未利用地的面 积占比。

A.17重点点位于扰强度指数

DB11/T 18772021

A.18王扰点位未整改指数

用截止评估期前上报的未整

A.19退化土地修复指数

复率:评价区域内已修复的退化土地总面积占退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土壤含水量: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土壤绝对含水量(季度均值)。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评价区域内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 的有机物质的质量。

A.21物种多样性指数

A.22本地物种多样性指数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本地植物指数:评价区域内本地植物的丰富程度,主要包括本地维管植物。 本地动物指数:评价区域内本地动物的丰富程度,主要包括本地鸟类、陆生哺乳类。 本地植物种数:评价区域内本地植物的种数,主要包括本地维管植物。 本地动物种数:评价区域内本地动物的种数,其中,造林绿化工程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主要 包括本地鸟类、陆生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鱼类、鸟类、 陆生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A.23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数

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评价区域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用于表征 的类型多样性。

A.24外来物种入侵指数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评价区域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 一外来入侵物种种数: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数。

A.25受保护区域面积指数

受保护区域面积指数:评价区域内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面积之和(去除重叠部分的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B.1森林指数计算公式

森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1)计算

DB11/T 18772021

式中: Ifor 森林指数的评价值; Isfor 森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for 森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2林冠指数计算公式

林冠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2)计算:

式中: Itree 林冠指数的评价值; stree 林冠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atrea 林冠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8.3灌丛指数计算公式

灌丛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3)计算:

Ishrub = 0.60 × Isshrub + 0.40 × Ibshrub

式中: Ishrub 灌丛指数评价值; sshrub 灌丛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nshuh 灌丛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4草地指数计算公式

草地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4)计算:

Igrass = 0.60 × Isgrass +0.40 × Ibgrass

grass 草地指数的评价值; sgrass 草地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arass 草地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5耕地指数计算公式

的评价值按公式(B.5)

DB11/T 1877—2021 式中: 耕地指数的评价值; Iscul 耕地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aul 耕地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6混交林指数计算公式

混交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6)计算

式中: Imfor 混交林指数的评价值; Ismfor 混交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amfor 混交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7单一林指数计算公式

单一林指数的评价值按公式(B.7)计算

Isifor = 0.60 × Issifor +0.40 × Ibsifor

式中: Isifor 单一林指数的评价值; Issifor 单一林覆盖面积占比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Lhsifor 单一林生物量的评价值,评价方法按公式(4)计算(见5.2.2)

B.8重点点位干扰强度指数计算公式:

Xfpd 重点点位干扰强度指数的测算值; Nrfp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数量; Nsfp 全市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总数量; Sfp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面积; Sf 全市纳入重点问题台账点位的总面积

3.9于扰点位未整改指数计算公式:

干扰点位未整改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9)计算

式中: 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范围内未整改点位的数量;

Xur = 0.50× urp +0.50× .. (B.9)

B.10野生高等植物指数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0)计

DB11/T 18772021

0X Nrvas + 0.10 × mos

式中: Xpla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 Nrvas 区域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svas 全市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rmos 区域野生苔藓种数; Nsmas 全市野生苔藓种数。

式中: Xpla 野生高等植物指数的测算值; Nrvas 区域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svas 全市野生维管植物种数; Nrmos 区域野生苔藓种数; Nsmas 全市野生苔藓种数。

3.11野生动物指数计算

野生动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1)计算:

Nrmam Nrbir +0.25 X Nrfis + 0.05 × Xani = 0.25 × +0.25 × Nsmam Nsbir Nsfis Nsins Nsamp Nsrep 式中: Xani 野生动物指数的测算值; Nrmam 区域野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smam 全市野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rbir 区域野生鸟类种数; Nsbir 全市野生鸟类种数; Nrfis 区域野生鱼类种数; Nsfis 全市野生鱼类种数; Nrins 区域野生昆虫种数; Nsins 全市野生昆虫种数; Nramp 区域野生两栖类动物种数; Nsamp 全市野生两栖类动物种数; Nrrep 区域野生爬行类动物种数; Nsrep 全市野生爬行类动物种数。

B.12野生大型真菌指数计算公式

菌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

1/T1877—2021 Nrfun 区域野生大型真菌种数; Nsfum 全市野生大型真菌种数。

本地植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3)计算:

式中: Xnpla 本地植物指数的测算值; Nnrvas 区域本地维管植物种数; Nnsuas 全市本地维管植物种数。

本地动物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4)计算:

式中: Xnani 本地动物指数的测算值; Nnrmam 区域本地陆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nsmam 全市本地陆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nrbir 区域本地鸟类种数; Nnshir 全市本地鸟类种数。

Xnpla = Nns

式中: Xnani 本地动物指数的测算值; Nnrmam 区域本地陆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nsmam 全市本地陆生哺乳类动物种数; Nnrbir 区域本地鸟类种数; Nnshir 全市本地鸟类种数。

B.15外来物种入侵指数计算公式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的测算值按公式(B.15)计算:

式中: Xinv— 外来物种入侵指数的测算值: Nrinv 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种数; Nsin 全市外来入侵物种种数,

DB11/T 18772021

附录C (资料性) 参考性指标体系及指标含义

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见表C.1,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 系见表C.2,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见表C.3,重点生态 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见表C.4。

市域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

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

DB11/T 18772021

表C.3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

表C.4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考性指标体系

臭氧浓度:臭氧是大气环境中重要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化学循环、农作物和人类健康及生活有重 要影响。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浓度。单位:ug/m。

水资源量:评价区域内的地表水资源量。单位:m3

公众亲水岸线长度指数:区域内的亲水岸线长度占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DB11/T 18772021

平均斑块面积:区域内生境斑块的平均面积,即生境总面积除以其斑块数目。单位:m²。 斑块密度:区域内单位面积上的生境斑块数量,用于描述生境破碎化,斑块密度越大表征其 生境越加破碎。单位:个/km?。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生境连接度:区域景观对生态流的便利或阻碍程度,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性和整体性的关键评价指标。通常采用整体连通性指数表示。 有效生态网络面积:有效生态网络面积主要用于评价或鼓励为增加生境连接性或排除连接性 的障碍所采取的积极行为。表示在城市自然区域里任选两点是在同一生境斑块里或被认为是 连接在一起的生境斑块(两斑块相距不到100米而且之间没有大的障碍物)的概率。景观里 的障碍物越多,两生境斑块连接在一起的概率越小,有效网格面积就越小。单位:m?。

C.8生态系统服务指数

具体计算参数含文如下: 水源涵养指数: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涵养土壤水分和 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功能。水源涵养指数表示生态系统水源 涵养功能的强弱程度,利用水源涵养量表示。 一土壤保持指数: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保护壤、降低雨水的侵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 防止泥沙淤积的功能。土壤保持指数定量表征生态系统主壤保持功能的强弱,通过土壤保持 量等表示。 防风固沙指数:生态系统通过增加主壤抗风能力,降低风力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功能。防风固 沙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强弱,利用防风固沙量表示。 气候调节指数: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过程实现降温增湿的功能。气候调节 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的强弱,通过生态系统在植被蒸腾、水面蒸发过程中消 耗的能量等表示。 固碳释氧指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是植物重要的生 态功能。固碳释氧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强弱,通过固定CO2的质量和释放 02的质量等表示。 一空气净化指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拦截、吸收和富集空气污染物,降低空气污染浓度 改善空气环境的功能。空气净化指数定量表征生态系统空气净化功能的强弱,通过污染物净 化量等表示。 休憩指数:生态系统提供的娱乐、精神、文化和教育等服务,有益于丰富知识、愉悦身心, 利用每千人拥有的自然区域的公园和受保护自然区域面积等表示

具体计算参数含义如下: 指示性物种指数:在水体、大气、土壤中对某种环境特征具有指示特性的物种,包括敏感指 示生物和耐性指示生物。通过指示性物种的种群数量表示。 耐受种指数:通过对干旱、盐碱、重金属等不良环境胁迫具有耐受能力的物种的分布面积占 评价区域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价城市植被的耐受程度。单位:%。 致敏种指数:通过致敏种分布面积占评价区域面积的百分比评价城市植被的潜在致敏能力。 单位:%。

GB/T 12085.16-2010标准下载DB11/T1877—2021

建筑绿地视觉指数:区域内建筑视觉中绿地面积的比率的平均值。单位:%

C.11 绿地服务指数

公园开放绿地覆盖率:公园内部用于游客游憩的开放绿地占公园总绿地的百分比。单位:%。

公园开放绿地覆盖率:公园内部用于游客游憩的开放绿地占公园总绿地的百分比。单位:%。

C.12 垂直绿化指数

人行天桥现浇箱梁施工方案屋顶绿化率:绿化屋顶总面积占评价区域内屋顶总面积百分比。单位:%。

主态修复指数:年度实际完成的各类型人为活动及设施清退面积与生态修复治理面积总和占年度 戈面积的比例。其中,生态修复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复垦、水土流失治理、森林生态保 复、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岸线修复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单位:%

DB11/T 1877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