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OE 26-2021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T/CAOE 26-2021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4353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OE 26-2021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of marineecosystembackground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发布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一般规定 4.1 调查范围 4.2 调查设计 4.3 调查内容 4.4 评价内容 4.5 资料收集 4.6 质量控制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 5.1 海洋水文 5.2 海洋气象 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调查 6.1 海底地形地貌 6.2 海洋地质 6.3 海岸线 6.4 岸滩动态 海洋环境质量调查 7.1 海水水质 7.2 海洋沉积物质量 7.3海洋生物质量 海洋生物生态调查 8.1 海洋生物 8.2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 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

NB/T 47019.8-2021标准下载10.1 地形地貌特征 10.2 海洋地质特征 10.3 海岸线特征 10.4 岸滩动态评价

T/CAOE 262021

11.1 海水水质评价 11.2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 11.3 海洋生物质量评价 2海洋生态评价 12.1 海洋生物与生态特征 12.2 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 12.3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成果要求 13.1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 13.2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和图件集 13.3 影像记录· 附录A(规范性) 岸滩(海床)冲淤强度分级方案 附录B(规范性)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章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标准化技术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晨、贾后磊、孙岳、张宇、李珊、张翠萍、胡平、舒俊、李培英、吴桑云、于永海 彭昆仑、纪鹏、吴耀建、倪勇强、于东升、鲍献文、黄海军、谷东起、董燕红、张婧、黄秀清、黄发明、杨圣云、 屈强、李涛、苏东甫、石欣、曹公平、郭洲华

T/CAOE 2620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文明 建设有关要求,为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必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 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全面掌握海洋生态本底资料,结合海洋生态科学新发展和实际需求,制 定本文件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的一般规定、内容、方法和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工程实施前的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工作,海洋工程实施后的海洋生态调查 与评估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年,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2763.11 海洋调查规范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GB/T14914(所有部分)海洋观测规范 GB17378(所有部分) 海洋监测规范 GB/T 17501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HY/T078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HY/T080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1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2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3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7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JTS145 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 SC/T9403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CAOE26—20213.1海洋生态本底marineecologicalbackground海洋工程实施前,在海洋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内海域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基本状况,4一般规定4.1调查范围海洋生态本底调查的区域应涵盖海洋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体现海洋工程所在海域自然地理单元和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般以工程边界外扩不小于30km,河口海域应横向到岸,海湾海域应覆盖完整的海湾(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杭州湾和北部湾等除外)。4.22调查设计根据调查范围及其海域特征,设计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方案,方案应包括调查计划、质量控制、调查船舶和人员安排、调查记录表设计等。调查计划应明确调查站位、调查内容、调查频次、采样层次与方法、样品保存与运输方式、测试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4.3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一般包括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生态等。当调查范围存在典型生态系统时,还应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开展调查4.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水水质和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海洋生物质量评价以及海洋生态评价等。4.5资料收集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调查海域及其邻近海洋水文气象等资料;调查海域三年内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生态、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资料;调查海域及邻近海域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绿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资料;一调查海域三年内人海污染源等资料;一不同时期的历史海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近一年内的空间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影像。4.6质量控制4.6.1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还应拥有满足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的各类调查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实验室,并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2

承担调查与评价的技术队伍,应由多年从事海洋生态调查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专业知识应满足调查 和实验室测试的需要,熟练使用各种调查仪器设备,熟悉实验室测试分析方法,正确执行各类规范标准。 承担调查与评价的技术队伍中1/2以上人员应取得由合法资质机构颁发的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上岗资质 证书。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过类似的综合性海洋调查项目的 资历。

所采用的调查和测试仪器设备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证书。无相应检定或校准授权 的,应通过内部校准或比对的方式保障其计量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管理应符合GB/T12763.1 定

4.6.4调查分析记录

按GB17378(所有部分)和GB/T12763.1的要求,填写相关调查分析记录表,并由调查、测试、分 析、审核等责任者亲笔签名。对未有相关规定的调查记录或实验分析记录的数据和资料某高层钻孔桩施工组织设计(26层、33层)-secret,可根据数据资 料特点自行设计格式,格式中应包含调查和分析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等基本数据,并由调查、测试、分 析、审核等责任者亲笔签名。调查记录、实验分析数据应及时整理、审核和检查。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 应符合GB/T12763.1的规定

海洋水文调查项目包括水深、海流、波浪、潮汐、水温、盐度、悬沙、水色、透明度和海冰。 海流、悬沙、水温、盐度的调查断面与站位按照均匀分布、重点代表的原则进行布设。断面一般布设 3条~5条,每条断面布设不少于3个站位。在具有往复流特征的海域,应垂直调查海域主流方向布设 调查断面。在测流期间应同步进行不少于2个站的潮位观测。在缺少反映调查海域波浪、潮汐特征的 长期观测资料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1个波浪观测站位和1个验潮站位。 一般情况下,水深、海流、悬沙、水色、透明度应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全潮观测。如条件不允 许,至少应进行冬、夏两季全潮水文观测。每季应进行涵盖大、小潮期且每个潮期不小于25h的连续观 则,且同步连续1个月的潮位观测。波浪、验潮站连续观测1年。在冰期时应进行海冰观测, 海洋水文调查按照GB/T12763.2、GB17378(所有部分)、GB/T14914(所有部分)和JTS145的有 关规定执行

海洋气象观测要素至少包括气温、风、气压和湿度等。 观测频次应与海流同步进行。 海洋气象观测按照GB/T12763.3的有关规定执行。

T/CAOE 262021

6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调查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包括水深地形测量和海底地貌调查。水深地形测量主要采用多波束、单波 束等测量方法,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10000。 海底地貌调查主要采用侧扫声呐探测等方法,并结合水深地形、底质及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进 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10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洋地质调查内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海水悬浮体采样、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底质柱状取样和浅地层剖面测量等。 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50000。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8.GB/T12763.11的要求执行

海岸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岸线位置、类型、长度及分布;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自然岸线保有率 百分比);人工岸线性质与分布等。 调查范围所涉及海岸线调查的,以实地勘测为主,对无法进行实地勘测的岸段可采用遥感手段 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布设,观测点应选取海岸特征点(如岸线拐点、类型分界点、工作底图和遥感解译 的岸线验证点等)、点距一般为100m。 对于弧线型海岸线,测点间距应控制在能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点的布设应能体 现折线形态;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岸段,应加密观测点;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间可以适当放 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200m。 海岸线调查的基本比例尺为1:10000,岸线调查以最新版的大比例尺(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地形图或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 海岸线位置和类型界定参照《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一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

岸滩动态调查内容包括岸滩地形副面测量和沉积物取样。 岸滩调查剖面应根据岸线长度、海岸形态和冲淤程度进行布设。岸滩地形地貌剖面的最大间隔 股不大于3km,且剖面总数应不少于4个;在岸滩冲淤严重岸段、港口或其他海岸建筑附近、人口密集 也区及旅游景区等岸段应增加副面数量。 岸滩地形地貌剖面调查范围应自陆上地形较稳定的陆域部分开始,向海至水下岸坡外缘;若条件不 允许,至少至当地大潮低潮位。观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0m嘉里不夜城二期甲发展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宽缓的泥质岸滩(潮滩)测点间距可适当 加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50m;在剖面地形变化复杂及特殊部位,如岸滩坡折处、冲淤过渡区等,应加密 测量点。岸滩地形(水深)地貌剖面调查的现场实测按照GB/T17501相关规定执行。 岸滩沉积物样品采集与岸滩地形剖面调查同步进行,且保证样品采集部面与岸滩地形观测中心部 面一致,并应覆盖潮间带。每条剖面采集样品数量应不少于3个,且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应取样。遇 到水深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应适当加密取样站位。沉积物分析和命名按照GB/T12763.8的规定 行。 每年至少开展冬季和夏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调查时间与频率可视各地海岸的年内变化规律进行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