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ES 08-2020 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指南.pdf本文件中的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大城市(地级市及其以上)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城镇(地级市以下) 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工业与交通(主要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和码头)用地三大类。各 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确定可采用野外调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确定,具体方法应符合TD/T 1055的规定。
6. 4. 2建设用地参数统讯
建设用地采用其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指标来衡量某临时用水及排水施工组织设计,反映建设用地分布的面积大小和连续
6.4.3建设用地管控措施
在建设用地类指标的评估中加入建设用地管控措施(如污水治理技术、排污口监管措施等)作为附 加权重指标。 注:建设用地管理措施属于附加权重指标要素,因该类指标主要用于建设用地,为方便使用,在本条一并说明
6. 5 护岸类型调查
本文件开的护库类星主要包适不透水 丰封闭式护岸、天然材料非封闭式 河岸带护岸类型的统计指标为护岸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调查需要记录其实施的范围、面 积测量可采用测距仪或者皮尺等,也可进行目视评估,
6.6固体废物堆放用地调查
T/CSES 082020
河岸带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的类型分为:一般农业固废、生活与商业固废、建筑固废、一般工业固废 和危险固废。 河岸带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的统计指标为堆放体积,可以应用定量数据进行评估,采用测距仪或者皮 尺对固体废物堆积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并换算为体积。固体废物数量的单位为m。
度的衡量指标为土方量。可通过测距仪或者皮尺等 进行量算垫方或挖方覆盖的体积。河岸带防洪措施不列入填挖强度调查
河岸带坡面坡度可以通过地质罗盘或角度测量仪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信息进 行测算。坡度的表达量纲为“度”。河岸带坡面示意图见图5
6. 8. 2 土壤质地
图5河岸带坡面示意图
河岸带具有土壤发育的地段需要对土壤特征进行调查。测量方法应符合GB/T32726的规定。 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1近自然植被类指标综合
近自然植被类指标主要包括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和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两部分。近自然植被质量指 数反映了样地内近自然植被的恢复情况和健康程度;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反映了乔木(竹)林地(不含 经济林)、灌木林地、草地在样地内所占的面积比重。
7.1.2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指标
7.1. 2. 1指标类别
T/CSES 082020
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标包括植物群落盖度指数、垂直结构指数以及优势种指数三个指标。
7.1.2.2样方水平数据转化为样地水平数据
7.1.2.2.1样地植物群落盖度、垂直结构层数按公式(1)计算。
7.1.2.2.1样地植物群落盖度、垂直结构层数按公式(1)计算。
A一一某样地植物群落盖度或垂直结构层数平均值; ai一一样方i中盖度或垂直结构层数的实测值; Ⅲ一一该样地中调查的总样方数(包括乔木(竹)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 7.1.2.2.2样地优势种种数按公式(2)计算。式中,若三类植被用地出现重复物种,只计算一次。案 例见附录C。
.1.2.2.2样地优势种种数按公式(2)计算。式中,若三类植被用地出现重复物种,只计算一次。案 列见附录C。
式中: DOMI 样地优势种种数; DOMI; 近自然植被类型i的优势种种数; W 近自然植被类型的个数。
7.1.2.3指标标准化
+..........................(2)
1.2.3.1样地近自然植被盖度标准化指数按公式(3)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4,则结果为4; 结果小于0,则结果为0。案例见附录D。
式中: COV一一样地近自然植被盖度标准化指数; COV一一样地近自然植被平均盖度值(即公式(1)中的A值); 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近自然植被盖度截尾5%最大值: COV 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近自然植被盖度截尾5%最小值。
详地近自然植被垂直结构标准化指数按公式(4)
LAY 样地近自然植被垂直结构标准化指数; LAY 样地某近自然植被类型垂直结构层数实测值; LAY5s 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近自然植被垂直结构层数截尾5%最大值,案例见附录D
T/CSES 082020
7.1.2.3.3样地优势种标准化指数按公式(5)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4,则结果为4;若计算结果小 于 0,则结果为 0。案例见附录 D。
式中: DOMI 样地优势种标准化指数: DOMI。一一样地近自然植被优势种种数实测值; DOMI95%— 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近自然植被优势种种数截尾5%最大值 DOMIss 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近自然植被优势种种数截尾5%最小值
.2.4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计算
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按公式(6)计算
式中: QNA? 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 COV 样地近自然植被盖度标准化指数; LAY 样地近自然植被垂直结构标准化指数; DOMI 样地优势种标准化指数
.1.3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计算
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按公式(7)计算
式中: Paz一一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 P:一一近自然植被类型i的面积占比
7.1.4近自然植被综合指数计算及分级
7.1.4.1近自然植被综合指数按公式(8)计算。
.4.1近自然植被综合指数按公式(8)计算。
式中: NAT一一近自然植被综合指数; Qar一一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
式中: NAT一一近自然植被综合指数; Qa一一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数; PM一—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
COV+LAY+DOMI 2NAT
T/CSES 082020
表3样地近直然植被综合指数分级
7.2农业用地类指标综合
7.2.1各类农业用地类型指标计算
各类农业用地指标反映了该类用地对河岸带环境的扰动程度。各类农业用地类型指标按公式(9)~ (17)计算。
AGR,=P, ×W
式中: AGR一一设施农业指标; 一设施农业面积占比: W。一一设施农业权重。 ?(10) 2 式中: AGR. 经济林指标; P. 经济林面积占比; W。 经济林权重; SWC 水土保持措施权重; IRM 灌溉措施权重; SLO 坡度权重; SOIL 土壤质地权重。 ·(11) 2 式中: AGR. 果园指标; P 果园面积占比; W。 果园权重; SWC 水土保持措施权重; IRM 灌溉措施权重; SLO 坡度权重; SOIL 土壤质地权重。
T/CSES 082020
式中: AGRar 旱地指标; Pdr 旱地面积占比; War 旱地权重; SWC 水土保持措施权重: SLO 坡度权重:
SOIL一一土壤质地权重
T/CSES 082020
SOIL 谦质地权重。 :(17) 2 式中: AGRvf 菜地指标: Put 菜地面积占比; Wut 菜地权重; SWC 水土保持措施权重; IRM 灌溉措施权重; SLO 坡度权重; SOIL 土壤质地权重。
7.2.2权重设置及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见表 5、表 6、表7、表 8、表 9。
表4农业用地类各用地类型权重设置
表6土壤质地权重设置
T/CSES 082020
表7水土保持措施权重设置
表8灌溉模式权重设置
表9农业用地复种指数
7.2.3农业用地综合指数计算及分级
7.2.3.1农业用地综合指数按公式(18)计算。
式中: AGR一一农业用地综合指数; AGR,一一农业用地类型i的指标值 N——农业用地类型数。
2.3.2农业用地综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分级结果见表10。
7.2.3.2农业用地综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分级结果见表1
h, AGR AGR= 3.9
表10样地农业用地综合评价分级
7.3建设用地类指标综合
7.3.1建设用地综合指数计算
建设用地综合指数评价接公式(19)计算
式中: 建设用地综合指数; P 建设用地类型i的面积占比; W 建设用地类型i对应的权重,建设用地类各用地类型权重见表11; MC 一一建设用地类型i的管控措施权重,建设用地管控措施权重见表12; N 建设用地类型的个数
T/CSES 082020
BUI=ZP×(W +MC)
表11建设用地类各用地类型权重设置
表12建设用地管控措施权重设置
7.3.2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分级
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分级结果
表13样地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分级
7.4护岸类型指标综合
7.4.1护岸类型综合指数计算
护岸类型综合指数按公式(20)计算
REV一一护岸类型综合指数; P一一护岸类型i的面积占比; W,一一护岸类型i对应的权重,各护岸类型权重见表14; N一—护岸类型的个数。
T/CSES 082020
REV = En, P×W
表14各护岸类型权重设置
4.2护岸类型综合评价
型综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分
表15样地护岸类型综合评价分级
7.5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综合
同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
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综合按公式(21)计算。
式中: SOLID一一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综合; V 一固体废物类型i的体积量; W 一一固体废物类型i对应的权重,各固体废物类型权重见表16; 一一固体废物类型的个数。 注:坡度权重及土壤质地权重同表5和表6
SOLID=(1+ SLO+SOIL )×Z?V×W
T/CSES 082020
表16各固体废物类型权重设置
.5.2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综合指数计算
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综合指数按公式(22)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4时,结果取4。案例见附
SOLID 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综合指数; SOLID 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综合; SOLIDas 且标区域内全部样地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综合结果截尾5%的最大值
7.5.3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综合评价分级
放用地综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
表17样地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综合评价分级
7.6填挖强度类指标综合
7.6.1填挖强度计算
填挖强度按公式(23)计算。
式中: CF%一—填挖强度; EV一挖方土方量; EV一—垫方土方量。
7.6.2 填挖强度综合指数计算
CF.. = EV. + EV. +++++++++++++++(23
CF. = EV. + EV
T/CSES 082020
填挖强度综合指数按公式(24)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4时,结果取4。案例见附录D。
式中: CF 填挖强度综合指数; 填挖强度: CFg5%一一目标区域内全部样地填挖强度截尾5%的最大值
CF一一填挖强度综合指数: CF,一一填挖强度; CF95%一一目标区域内全部样
6.3填挖强度综合评价分级
合指数评价结果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分级结果
表18样地填挖强度综合评价分级
7.7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7.7.1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式中: RECI, 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IND; 指标类型i的评估等级; W 指标类型i对应的权重; N 指标类型的个数。
7.7.2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各类型指标权重
7.7.2.1权重的设置依据以下原则:
a)依照对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扰动程度的高低设置权重; b)突出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指标类型在评估中的作用; c)根据河岸带出现该类型指标的可能性适当调整其权重。
RECI, 1.05
T/CSES 082020
表19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各指标类型权重
7.7.3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
表20样地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
8目标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目标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 若目标区域包含多个自然地理区域,应对目标区域内的各自然地理区域的河岸带进行分段评
8.2且标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计
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按公式(26)
式中: RECI一一目标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RECIp:一一样地i的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等级; 目标区域内的样地数量。
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分级采用等距法进行分级,依据评价结果依次划分为优 秀、良好、一般和较差,见表 21。
T/CSES 082020
表21目标区域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河岸带范围依据《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划定。
A.2河岸带临水边界线划定
T/CSES 082020
附录A (规范性) 河岸带垂直河岸范围界定
应按照以下原则或方法划定: a)采用已有明确的治导线或整治方案线(一般为中水整治线)为临水边界线; b)平原河道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对应的水位与陆域交线或滩槽分界线为临水边界线; c)山区河道采用防洪设计水位与陆域的交线为临水边界线: d)河口采用防波堤或多年平均高潮位与陆域的交线为临水边界线
A.3河岸带外缘边界线划定
应按照以下原则或方法划定: a)有堤防工程的河段,采用已划定的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的外缘线为外缘边界线; b)对无堤防的河段,采用已核定的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为外缘边界线; 已规划建设防洪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生产环境保护工程的河段,根据工程建设规划 要求,在预留工程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划定外缘边界线。
表B.1给出了自然区划主要气候指标。
T/CSES 082020
表B.1自然区划主要气候指标
T/CSES 082020
附录C (资料性) 样地优势种种数计算案例 假设某样地有林地、灌丛和草地三种近自然植被类型,其中林地层优势种包括(物种A,物种B,物 种C,物种D),灌木层优势种包括【物种C,物种D,物种E),草底层优势种包括【物种E,物种F,物种G) 则样地优势种为【物种A,物种B,物种C,物种D,物种E,物种F,物种G),即该样地近自然植被优势种 种数为7。
D.1百分位数标准化计算说明
T/CSES 082020
白分位数标准化主要用于以下两类指标: a 无明确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指标标准化计算,如河岸带固废堆放的体积、河岸带挖方和垫方的主 方量等; b) 在综合评估中进行分段评估时,最大值和最小值受区域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的指标,如近自然植 被垂直结构层数的最大值受所在区域气候和地貌特征的影响会发生变化。 示例: 百分位数计算一以植物群落盖度为例: 某目标区域内共设置样地100个,各样地植物群落盖度从小到大排列分别为(盖度1,盖度2,盖度3,盖度4,盖度5 度6,盖度7,*,盖度93,盖度94,盖度95,盖度96,盖度97,盖度98,盖度98,盖度99,盖度100)。则植物群落 度截尾5%的最小值应为从小到大第5个(100×5%=5)盖度值;植物群落盖度截尾5%的最大值应为从小到大第95个(100 95%=95)盖度值
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化主
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流程图见图E.1
T/CSES 082020
附录E (资料性) 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流程
.1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流程图
表E.1给出了河岸带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概况表。
T/CSES 082020
附录F (资料性) 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野外记录表
表F.1河岸带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概况表
填表说明: 1)岸别、河段类型、土壤质地:若为是,在口内打“√” 2)土壤质地建议“手测法”
T/CSES082020表F.2给出了河岸带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指标信息记录表。表F.2河岸带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指标信息记录表土地利用面积占比优势种类型/指标要素种数/种植物群落盖度/%垂直结构(成层性)/%近自然乔木(竹)林地植被类灌木林地草地灌溉模式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土地利用复种(1.水平阶、鱼鳞坑、淤地坝等措施;面积占比(1.微灌、喷灌;类型/指标要素指数2.渠道防渗、管道2.水平梯田、水平沟等措施;3.等高垄/%作、草田带状间作、等高带状耕作等措输水;3.土渠输水)施;4.无水土保持措施)经济林/口102□3□4果园□1□23口102□3□4农业用人工草坪地类水田□1□23口102□3□4养殖用地/旱早地12310234菜地口123口10234设施农业□12□3口102□3□4土地利用面积占比管理措施(1.有对建设用地排污有严格的管控机制类型/指标要素/%2.无管控措施)工业与交通用地建设用□1□2地类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1□2大城市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12土地利用面积占比类型/指标要素范围(1.左岸加固2.右岸加固3.两侧加固)/%不透水硬质护岸护岸类口1023型人工材料非封闭式护岸口1023天然材料非封闭式护岸口102329
T/CSES 082020表F.2河岸带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指标信息记录表(续)土地利用堆放体积类型/指标要素长×宽×高/m3一般农业固废固体废生活与商业固废物堆放用地类建筑固废般工业固废危险固废土地利用土方量(体类型/指标要素长×宽×高积)/m3填挖强挖方度类垫方填表说明:1)灌溉模式、水土保持措施类型、管理措施、护岸类型范围:若为是,在口内打“}”;2)“/”表示该土地利用类型无需考虑该列对应的指标要素;3)面积占比统一保留两位小数。口已确认当天核查无误。签名:调查者:记录者:日期时间:年月日30
T/CSES 082020
G.2.1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因子要素
G.2.1.1近自然植被类指标
T/CSES 082020
旱带减少污染物和有机物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土壤侵蚀、控制入河泥沙数量、支撑河岸带哺乳类、 马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维持水生生物(鱼类、底栖动物、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等)生境和 食物供给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在对近自然植被类指标的评估中,针对河岸带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标(植物群落盖度、垂直结构和优 势种)和植被的面积占比(近自然植被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分别进行评估后再进行该类指标的综合评 a 河岸带近自然植被质量指标 1)植物群落盖度 盖度指植物群落中所有植物个体的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总和与样方面积之比,采用 百分数进行表达。该指标可宏观反应植被对地表的覆盖程度。植被覆盖度好的河岸带对 于入河径流的净化作用、洪水的留蓄作用较强。 2)群落垂直结构 本评估中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结构指群落内部的植物地上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成层分布,分 为乔(竹)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包含苔藓、地衣)等层次。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反 映了群落对河岸带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3 优势种种数 在群落的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生活力最强、群落作用最大的物种,决定着 该层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群落环境的主要特征,从而也决定着群落组成的植物种。优势 种种数的多少影响着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能够向河流水体输送的有机物质 的类型和数量,进而影响着水生生物的食物及生境。优势种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 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 自的优势种,如森林群落中,乔(竹)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包含苔藓、地衣)分别 存在各自的优势种。 b) 近自然植被面积占比 植被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是指近自然植被的分布占河岸带调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它反 映了自然植被分布的面积大小和连续性程度,对于河岸带物质交换具有重要作用。
G.2.1.2农业用地类指标
T/CSES 082020
G.2.1.3建设用地类指标
大城市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通常指流经地级市及其以上级别城市所在地的河流岸边的住宅与 服务设施用地; b) 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通常指流经地级市以下级别城市所在地的河流岸边的住宅与公共设 施用地; C 工业与交通用地:用于各类工厂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的土地,其中交通用地主要包括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机场用地和码头。 工业与交通用地中工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是污染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交通用地由于其用途亦可
b)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通常指流经地级市以下级别城市所在地的河流岸边的住宅与公共设 施用地: C 工业与交通用地:用于各类工厂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的土地,其中交通用地主要包括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机场用地和码头。 工业与交通用地中工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是污染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交通用地由于其用途亦可 成为河流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在大量研究中工业与交通用地处于对河流生态健康影响强度最高的指标。 与各类研究有所差异的是对于大城市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和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对河流生态健康 的影响。大量研究显示由于大城市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的经济状况、人口密度都显著高于城镇住宅与公 共设施用地,其前者对河流生态健康影响强度会高于后者。但由于本文件考虑为河岸带建设用地对水生 态健康的影响,部分大城市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治理能力,而大量的 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由于经济与治理技术都较落后,对建设用地造成污染的治理能力较差。因此, 在本文件中,设置河岸带建设用地管控措施作为权重指标,用以降低具有严格管控措施的建设用地对河 岸带生态环境质量的危害。 综上所述,判断各建设用地类型对河流生态健康的影响强度为:城镇住宅与公共设施用地<大城市 住宅与服务设施用地<工业与交通用地,根据影响强度的排序对建设用地类型进行等级赋权。由于建设 用地的排污不仅受到当地经济状况、人口密度的影响,同时与当地实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密切相 关,严格的排污监督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建设用地向河流中排放的污染物。因此辅以建设用地管控措施权 重。
G.2.1.4护岸类型指标
T/CSES 082020
护岸是在原有的河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止河岸带土壤侵蚀等。护岸类型主要包 括不透水硬质护岸、人工材料非封闭式护岸、天然材料非封闭式护岸。 a)不透水硬质护岸:指采用不透水的人工材料,如浆砌片石、水泥抹面等工程对河岸进行固化, 工程实施之处,水陆交换被阻断; b 人工材料非封闭式护岸:指采用水泥、方砖等人工材料的方式形成的河岸带固化类型,此类河 岸带固化具有稳固河岸的功能,同时也允许水陆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物质交换; C 天然材料非封闭式护岸:指采用土壤、岩石等天然材料的方式形成的河岸带固化类型,此类护 岸能够基本与河岸带本底状况相吻合,同时能保障稳固河岸的功能及水陆之间物质交换。 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满足城市排洪和排 涝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减少对城市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营造生物生 存环境,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蓄水空间。同时,大量国内外研究也显 示出天然材料非封闭式护岸更符合生态护岸的管理理念,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将不透水硬质护岸 改造为非封闭式护岸,护岸材料由人工材料转换为天然材料。 综上所述,判断各护岸类型对河流生态健康的影响强度为:天然材料非封闭式护岸<人工材料非封 闭式护岸<不透水硬质护岸,根据影响强度 对护岸类型进行等级赋权
G.2.1.5固体废物堆放用地类指标
T/CSES 082020
此外六二三路平改坡屋面施工方案,对于各类型固废评
G.2.1.6填挖强度影响指标
河岸带挖方指在河岸带所在地段因人类的某种需要,向下挖掘形成的坑、塘、沟渠等;垫方指河岸 带所在地段因人类的某种需要,采用当地材料或者外来材料铺垫而形成的高出地面的、堤、坝等。河 岸带挖方和垫方中包含河岸带水产养殖、挖沙、盐田、采石等生产活动造成的挖方和垫方,亦包括河口 区填海造地等大型工程。河岸带填方和挖方等人类影响,有可能改变河道位置,导致河岸带原有生境的 改变。因此两种措施均会造成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
G.2.2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附加权重层
G. 2. 2. 1 地形指标
地形指标主要指洞岸带坡面坡度 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也影响水流换沙力,进而影 响通过侵蚀输入河流的泥沙数量。当坡度很大时,直接影响着河岸带的物质的稳定性。根据SL190及USLE 漠型参数中坡度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河岸带坡度作为影响农业用地和固废堆放用地对河岸带生态环 境质量影响的权重指标,坡度越大,权重越高
G. 2. 2. 2 土壤质地
河岸带具有土壤发育的地段需要对土壤特征进行调查。河岸带土壤特征通过河岸带侧向径流交互、 过滤净化作用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等影响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义称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中矿质颗粒的大小及其组合比 例,即土壤的粗细、砂黏状况。土壤质地对其保持水能力、抗侵蚀能力以及过滤和净化能力等都有很大 的影响。 根据SL190及USLE模型参数中土壤质地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质地作为影响农业用地和固废 堆放用地对河岸带生态环境质量影 越粗糙、松散,权重越高
汉南区幸福园路(汉南大道~纱帽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G.2.2.3 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