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31-2021 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T/CSES 31-2021 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598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ES 31-2021 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ICS 13.020.40 CCSZ.05

准 [/CSES 31—2021

Technicalguide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deterioratedrivers remediationproject

连城县罗坊乡旧村复垦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口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河流水质稳定提升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6 河道生境与生态完整性恢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7河流洲滩与河口湿地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8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 10

I/CSES 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师范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圣瑞、豆俊峰、韩巍、钱玲、储昭升、袁静、耿淑英、夏梦、侃 铭坤、尤越。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师范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圣瑞、豆俊峰、韩巍、钱玲、储昭升、袁静、耿淑英、夏梦、侃 铭坤、尤越。

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的总体要求、河流水质稳定提升修复工程运 行与维护、河道生境与生态完整性恢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河流洲滩与河口湿地修复工程运行 与维护、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受损河流修复工程的运行与维护,可作为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的 技术参考依据。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受损河流deterioratedriy

在人为干扰、自然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河流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

I/CSES 202

变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水质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履行障碍。 3.2 河流滨岸带riverriparianzone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区,位于河水与陆地交界处。 3.3 河流洲滩riverbeach 河流高低水位之间的广阔地域,通过河相冲积作用不断提高河床,逐步于枯水期显出水 面的陆地。 3.4 河口湿地estuarinewetland 河湖相联处水域或湿地,即河流的入、出湖口,其地貌特征主要表现在河口的边缘处有 边滩,前缘有心滩和浅滩,形成复杂的滩地、水面镶嵌结构。 3.5 河流生境riverhabitat 河流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生存的栖息地环境。由生物和 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辅助作用的生态因素。 3.6 水源涵养林waterconservationforest 以涵养水源、调节山区和河流水分状况为目的的防护林,分布在河流分水岭及集水区源 头,又称水源林。 3.7 生态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 综合利用工程力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原理和方法对河流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 由一系列护坡植物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构成的多层次生态防 护措施,对边坡表层具有防护、加固作用,同时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4.2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

4.2.1受损河流修复工程运行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修复工 程日常养护的项目、内容、方式、频次、质量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工程维修项目实施的程序、 检查、验收等管理要求。 4.2.2应将受损河流修复工程的工艺流程图、安全操作规程、各岗位的任务职责等示于明显 位置,工艺设施和主要设备应编入台账。 4.2.3运行与维护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和安全培训,熟悉修复工程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 求、技术指标、维护规程,熟练掌握工程中各机械和电气设备使用方法。

4.3工程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4.3.1应制定完善的工程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及维护方案,内容涵盖工程设施设备操 作、维护、保养、检查、维修、校检等各个方面。 4.3.2运行与维护人员应对工程区内拦污、净化及护岸设施,以及管道阀门、支架、护栏、 仪表、指示灯等部件进行定期巡检、维护、防腐及更换。如若发现修复设施运行异常,应及 时上报;如若出现故障、渗水或损坏应在上报后及时维修或更换。 4.3.3运行与维护人员应对电机、水泵、仪表等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运行检查,检查内

容包括响声、震动、电压、电流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添加润滑油及除锈,更换零部件。 4.3.4不得在鼓风机等设备附近、电线和电缆上方放置物品;设备检查结束后应及时关闭并 固定相应门、盖。 4.3.5对于修复工程中的进出水管道,可采用射水疏通、水力疏通和人工铲挖等方法定期去 除其中残渣,以防堵塞。 4.3.6对于修复工程中鼓风管道等空气管道,应定期检测并及时修补或更换已损的管道,清 除管内杂物,检修阀门,排除管道内积水。如在空气管道排出的冷凝水中发现油花,应立即 检查鼓风机是否漏油;如发现有污浊,应立即检查池内管线是否破裂导致混合液进入管路系 统。 4.3.7应在冬季来临之前,检查室外设备设施,如管道、阀门等。对易堵塞的污水管道、格 栅井、集水井等进行疏通和清理,并在结合部位涂抹适用于低温的润滑脂。 4.3.8如遇低温天气,应加强对外部输电设备的巡视,主要检查绝缘层有无冻裂或进水现象; 对于露出地面的室外污水管道、污泥管道、空气管道、阀门等部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4.3.9应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确保照明设施工作正常;确保观测设施完好,能正常 进行观测;确保标识牌字迹清晰,无丢失或损坏现象。 4.3.10应在受损河流修复工程区内明显位置、主体修复装置旁以及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护救 生用品与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3.11应设置标识牌,标示设施运行的责任主体和联系人

4.4.1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及各种安全作业 规程。 4.4.2应于工程区内明显位置、主体修复装置旁以及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护救生用品与消防 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4.3在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不得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 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4.4.4在设备检查与维修期间应断电、降温或降压,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确保人身 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开始作业。 4.4.5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检测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 进入。

5河流水质稳定提升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5.1.1在对涵养林进行管理时,应根据树种组成,以“伐小留大,伐密留稀”为原则,合理 配置保留木或目标树。 5.1.2对生长较好、地势平缓的人工林应伐除长势较差、非目的树种,以优化水源涵养林的 结构。

5.1.3对于结构不合理的水源涵养林,可采取以下措施:

a)每隔一定距离开辟一条效应带,保留优势树种幼苗,并在效应带和保留带种植适宜 树种; b)应选择坡度小、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的区域,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 和适量草本、灌木; c)对于抚育孔隙或目的阔叶林较少区域,可采取人工补植方式以实现林分结构的合理 性。 5.1.4进行生态疏伐作业时,应在林分内实地确定保留对象和采伐对象,并针对林分具体情 况采取不同经营措施。 5.1.5可基于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和功能,选择对应的封山育林技术。 5.1.6在封育期限内应遵循“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火、病、虫、

5.1.6在封育期限内应遵循“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火、病、虫、 鼠害等灾害防治工作,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健康。

I/CSES 202

5.2人工强化生态滤床维护管理要求

5.2.5曝气装置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开机前,应对曝气设备所在位置进行巡视,确保曝气设备处于原位; b)曝气设备原位控制按钮应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关闭状态时仅用于检修; c)启动后,操作人员应经常巡视,检查有无异响,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 d)对曝气机进行维护和保养时,应停机处理。 5.2.6当生态滤床局部发生堵塞时,可采用翻耕、更换滤床局部基质的方式,恢复生态滤床 的功能。 5.2.7应加强滤床植物管理,保证滤床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长,并及时补种滤床植物,保证 滤床的处理能力。 5.2.8应保证生态滤床内植株的生长优势,以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 5.2.9除启动阶段可适量添加少量营养剂外,植物正常生长后不宜再另外投加营养剂。

5.3生态组合浮岛维护管理要求

5.3.1定期检查浮岛框架是否受损,并及时维修。 5.3.2暴雨之后,应及时检查浮岛固定缆绳。当缆绳位置发生偏移时,及时调整回原来位置 并重新固定好。 5.3.3宜选用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进行浮岛植物病虫害防治。 5.3.4应及时清除生长情况不好及受外界破坏的植物,并进行补种。 5.3.5在冬季植物枯黄期,应及时收割浮岛植物的地上部分。 5.3.6在每次水位大幅度起伏后,大风过后,应查看连接点是否松开,当浮岛模块上下浮动 大时,应及时紧固。 5.3.7应定期查看固定桩的牢固程度,及时加固;并且在水位上涨、下降时查看绳子的松紧 程度,及时调整绳子的长度,以免绳子过紧造成生态浮岛损坏,

5.3.1定期检查浮岛框架是否受损,并及时维修。 5.3.2暴雨之后,应及时检查浮岛固定缆绳。当缆绳位置发生偏移时,及时调整回原来位置 并重新固定好。 5.3.3宜选用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进行浮岛植物病虫害防治。 5.3.4应及时清除生长情况不好及受外界破坏的植物,并进行补种。 5.3.5在冬季植物枯黄期,应及时收割浮岛植物的地上部分。 5.3.6在每次水位大幅度起伏后,大风过后,应查看连接点是否松开,当浮岛模块上下浮动 大时,应及时紧固。 5.3.7应定期查看固定桩的牢固程度,及时加固;并且在水位上涨、下降时查看绳子的松紧 程度,及时调整绳子的长度,以免绳子过紧造成生态浮岛损坏。

6河道生境与生态完整性恢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6河道生境与生态完整性恢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6.1护岸基底维护管理要求

6.1.1应定期观测和测量河道的水文、泥沙、水下地形、滩涂等,及时掌握相关的情况,并 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 6.1.2河道的水文观测应根据河道维护管理要求,进行水位、流量、流速、流态和泥沙等水 文测验,及时掌握河床的冲淤情况及浅滩、边滩、沙洲等变化情况。 6.1.3护岸基底维护管理应坚持工程为主、植物为辅的原则。 6.1.4应加强对护岸区的人为活动管理,严禁采砂、取土等行为。 6.1.5对河道开展岸线布局重新调整、岸线功能转化或其他改变河道岸线形态等活动,以及 功能(通航、防洪等)调整、河道断面尺度改造、河道疏浚等活动,应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 程序。 6.1.6在对河道地下侧渗墙净化工程后期管理过程中,应对墙体渗透性进行定期巡检,以防 发生堵塞影响净化效果。 6.1.7对于没有岸坎、岸坡的河岸漫滩地,可采取滩地栽种植物方式进行防护;在淹没区域 应栽植耐淹性较强的本土树种营造乔木防护带。 6.1.8护岸带植物栽培与管理可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选取适宜的扦插、 浇水、除草、平茬、养茬、修剪等栽培技术,并进行抚育管理。 6.1.9对已实施的生态护岸及其植物,应对护岸的防护功能、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的观 测,观测周期宜为每季度一次。 6.1.10可实行自然封育、人工巡护与监控策略,安排巡护人员开展定期巡护,防止人畜进入 封育区。

6.2河滨带动物栖息地维护管理要求

6.2.1宜根据原有地貌,对废弃的沙坑进行深挖或填平,形成深水区、浅水区、沙洲、光滩、 裸地纵横交错的地貌形态。 6.2.2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宜种植动物喜食的水生漂浮及挺水植物,边缘宜密植芦苇、小叶章 或沼柳。 6.2.3在沙洲区宜密植沼柳,洲边与乔木隔离带之间宜保留一定宽度的光滩区和浅水区。 6.2.4可在人为干扰区与动物栖息地之间成排密植鸟类喜爱筑巢的高大乔木以形成隔离带。 6.2.5宜采用树根、树枝、草和碎石为蛙类等栖息动物的繁殖、越冬、觅食和休憩等生命行

GB/T 36140-2018标准下载T/CSES31 202

为营造多孔隙的小生境。

为营造多孔隙的小生境。

为营造多扎隙的小生境。 6.2.6深水区小生境营造模式宜选用石块、树根、树枝和草把

6.3.1可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底栖生物生活习性,选择适宜材料作为底栖动物躲避物的补充 物选材。 6.3.2植物群落栖息地重建时,可选择耐涝能力强、根系发达、繁育能力强、土壤肥力要求 低的湿生植物。 6.3.3鱼类与湿地水禽生境保护宜选取河柳密植的方式;对于侵蚀严重的河岸,可在河柳与 水体之间抛石和/或打木桩进行工程护岸。 6.3.4底栖动物群落重建过程中,宜以腹足纲种类增殖放流为主,在水质进一步改善后可增 殖放流耐污耐低氧能力略低的双壳类。 6.3.5对于山区河段应重点加强鱼类资源保护,应禁止各种非法电鱼、药鱼、炸鱼等严重破 坏鱼类资源和生境的破坏活动。

黄金山工业新区B9#道路排水工程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4水生植物维护管理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