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340-2023 生态系统评估 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评价方法.pdfICS 13.020.10 CCS Z 00
EcosystemassessmentMethodsforecosystempatternand qualityassessment
GB/T42340— 20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内容和流程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计算与评价方法· 附录A(资料性)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附录B(资料性)生物量计算方法·
1a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8版) 第一册 建筑工程(上册).pdfGB/T42340—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和自然资源部共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标准化研 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志云、王桥、徐卫华、林翎、张路、王磊、郑华、任玉芬、侯鹏、孔令桥、王效科 肖、宋春玉、侯慧峰、翟俊、远非、韩宝龙、徐秉声、张通嘉、侯娜、杨锋、邢立强、
本文件描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流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计算、评价方法与 评价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以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开展的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评价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528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L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雄动物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环境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形成的功能整体。 3.2 生态系统格局ecosystempattern 各类不同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 注: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3 生态系统类型ecosystemtype 在特定尺度下,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功能过程、演替特征、群落外貌具有一致性的生态系统单元。 3.4 生态系统斑块ecosystempatch 依赖于空间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的生态系统空间实体。 3.5 生态系统破碎化ecosystemfragmentation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一类生态系统由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异质和不连续的多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环境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形成的功能整体。 3.2 生态系统格局ecosystempattern 各类不同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 注: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3 生态系统类型ecosystemtype 在特定尺度下,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功能过程、演替特征、群落外貌具有一致性的生态系统单元。 3.4 生态系统斑块ecosystempatch 依赖于空间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的生态系统空间实体。 3.5 生态系统破碎化ecosystemfragmentation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一类生态系统由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异质和不连续的多类
GB/T42340—2023
生态系统质量ecosystemquality 生态系统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的优劣程度的表征。 注:反映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健康状况。 3.7 生物量biomass 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 注:生物量表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劣。 3.8 相对生物量密度relativebiomassdensity;RBD 某一类型生态系统生物量与该生态系统类型最大生物量的比值。 3.9 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coverageratio 植被在单位面积内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 注:植被覆盖度反映地表植被生长状况,
4.1.1生态系统格局
通过遥感、地面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多年观测等方式获取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评价生 流类型(具体分类体系见附录A)、分布、面积比例及空间格局,分析不同时期各类型生态系统相互 征。评价范围可以是行政地域单元,如村、乡、县、市或省;或者是功能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地域 或者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地域单元
4.1.2生态系统质量
以遥感反演参数为基础,综合地面调查数据,通过收集生态系统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和水质等数据 评价森林、灌丛、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和空间特征,综合各类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结果,分析评价 区内生态系统质量状况以及不同时期动态变化特征
4.2.1生态系统格局评价流程
生态系统格局评价流程见图1。在确定评价范围后,通过遥感解译、历史分布图集数字化等手段 平价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及植被结构数据,数据应符合GB/T25528的相关要求。 从生态系统构成及其变化、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生态系统总体变化特征3个方面提取相 示,计算定量指标,评价生态系统格局。
图1生态系统格局评价流程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流程见图2,主要包括数据准备、参数提取以及模型运算3个部分
图2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流程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格局评价指标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2部分,表1给出了生态系统 格局评价指标,表2给出了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
表1生态系统格局评价指标
表2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
6.1生态系统构成及其变化
6.1.1生态系统面积比例
生态系统面积比例按式(1)计算:
Pi 第i类生态系统在第年的面积比例; 第i类生态系统在第)年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TS 评价区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6.1.2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率
式中: Ev 一一评价期内某一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率; EU。一一评价期初某一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EU,一一评价期末某一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斑块数量按照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内的斑块个数之
平均斑块面积按式(3)计算:
平均斑块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N; 一一第i类生态系统的斑块总数; Ai 一第i类生态系统第j个斑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边界密度按式(4)计算:
ED:一一第i类生态系统边界密度,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km/km²); A 一一第i类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Sii ×100% 1 TS
态系统斑块间的边界长度,单位为千米(km)。
区域生态系统聚集度按式(5)计算:
各类生态系统变化方向按式(6)计算:
=Cmax十 Gln(G)
N; =aiX100 B=aX100
式中: 一一评价初期生态系统类型; 、 一一评价末期生态系统类型; ai 一一表示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Ni 一一评价初期第i种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为评价末期第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比例,%; B 一评价末期第种生态系统类型中由评价初期的第i种生态系统类型转变而来的比例,%
6.3.2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
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按式(7)计算:
式中: EC 一一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 △ECO;广一监测时段内第i类生态系统类型转为非i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的绝对值,单位为平 方千米(km²); ECO: 监测起始时间第i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某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4.1.1生态系统立地条件分区
综合考虑气温(如年均积温大于10℃天数气温总和)、降水(如年均降水量)、土壤(如有机质含 拔等非生物因子进行生态系统立地条件分区,不同非生物因子的分类应按照表3的规定执行
表3不同非生物因子分类
6.4.1.2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参考系确定
以利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筛选的高生物量及高稳定性的植被群落作为参考群落。将高自然度群 落中地上生物量前5%、10%、15%、20%、25%、30%的群落作为高生物量群落,分别评估其生态系统稳 定性指数,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按式(8)计算。 通过直方图分析,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较高的群落,即将高生物量与高稳定性群落,选为参考 群落。根据生态系统立地条件区划,将每个区内参考群落表征的生态系统的质量均值,作为区域生态系 统质量的参考值,用于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式中: ESI:一一单位栅格i内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反映群落多年生物量的变化,数值越大表示栅格内 稳定性越高; CV:一一单位栅格i内多年生物量变异系数; CVmax 一区域多年生物量变异系数的上限; 一区域多年生物量变异系数的下限。 a 常量,计算方法见式(9);
3森林、灌丛生态系统局
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质量采用基于像元的相对生物量密度进行评估阳光三川水岸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植被生物量的遥感监测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