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GDC 137-2021 实验室建设规范.pdfLaboratory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
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室建设的总则、实验室分类、规划设计、系统设计、深化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科研类、检验检测类的新建、扩建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实验室设计流程包括规划设计、系统设计及深化设计: a)规划设计是实验室设计的首要环节某企业技术交底记录(土建部分77个),其内容涵盖:实验室设计建设的目的任务、建设性质(如: 新建、改建扩建)、法律依据、规模、工艺条件、环境适应性。 b)系统设计是实验室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布局、实验室功能与空间标 准、公害预防与处理、灵活性规划、绿色可持续性规划、信息化和智能化。 c)深化设计主要针对实验室设计中的布局,包括:房屋配件.实验室辅助设施、实验用房及辅助用 房、实验室系统工程.实验室建筑的规划细节。
根据实验室服务对象所在的具体行业,并考虑各个领域约定的分类原则,可以分为生物、电气、 织、石油、化工、机械、疾控、院校、科研、检疫等。
实验室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进行目标需求分析,确定实验室建设的性质,结合国家政策、法律法
相关资料,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以提升实验室内部环境质量,降低实验室外部环境污染与可能引起 风险。主要内容如下: a)目标需求分析:掌握实验室功能相关需求。 b)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或改建。 c)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根据检验检测任务,确定实验室功能及其发展规模。 d)建筑物要求及内容:如结构形式、层数.建筑标准以及各种工程管网的类型。 e)参考资料:参考同类型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及当地公用设施和环境状况等 资料。 f)抗震.防空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g)公害预防:对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振动等的预防和处理。 h)建筑面积:新建实验室的总建筑面积,单项工程的建筑面积。
实验室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选址应兼顾生物安全、环境保护、水电供应、交通便利和抵抗自然灾害五个方面; b)应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选择市政公共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地段,以利于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和对外学术交流; c)应选择地形规整,地势较高、平坦,地基良好地段; d)要注意避让人口密集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e)应远离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生产、贮存场所。避开化学、生物、粉尘、噪声、振动、强电磁 场等污染源; f)实验楼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邻近建筑物高度的1.2倍; g)建筑物宜面对南北方向,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同时要注意建筑物间距应满足卫生、日 照、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 h)实验用房宜与办公用房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实验用房宜与业务、保障、行政等其他功能 用房分开设置,实验用房宜处于当地夏季最小风频上风向。不同类别实验用房宜独立设置。
7.2.1.1对于实验室用房的总平面布局,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a)集中布置形式:将实验用房与其它功能用房全部集中在一座建筑内。适用于实验室规模较小、 实验室面积占比较低的建筑; b)相对分散布置:实验用房或大多数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并与其它功能建筑物分开设 置; c)全面分散布置:各种类别的实验用房按功能归类,独立设置。如设置微生物实验楼、理化实验 楼、毒理实验楼等
7.2.1.2总平面布置原则:
b)其它项目用房在不影响使用、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合理地提高建筑的集中程 c)分散布置时,各类实验建筑相对集中,合理分区,易对外界造成污染的实验建筑宜处于最 上风向。
7.2.2.2如实验室总体布局采用分散式,宜将实验区域与业务接待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分开,设备配 件室和公共设施区域可置于二者之间。 7.2.2.3不同类型的实验室集中在一个楼宇时,应综合考虑楼宇的垂直布局,如将振动实验室安排在楼 宇底层,将可能产生气体污染的实验室安排在楼宇的高层。 7.2.2.4辅助区域中业务接待室的位置,应当设置在明显的位置,空间舒适,光照充足。设备室及材料室 宜设置在整座建筑或每层的中央位置以节省时间。 7.2.2.5工艺性及性能实验室等宜采用大空间,或由2个~3个标准单元所组成的大房间;实验室可根 据不同功能的仪器,按中、小空间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7.2.3.2组合规划
组合规划宜遵循如下原则: a)同类型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 b 工程管网较多的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 c) )有隔振要求的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宜设于底层; d) 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 e) 有防辐射要求的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 f)有毒性物质产生的实验室宜组合在一起; 2 有相同层高要求的特殊设备宜组合在同一层,
7.2.3.3建筑物底层规划
建筑物底层规划宜遵循如下原则:
a) 大型或重型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b)较大振动的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c)噪声较大的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d)对振动很敏感的精密测量仪器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e)待测试件较重或较大的,或重复性检测项目频繁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f)检测过程需大量酸碱液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g)需做设备基础或防振基础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h)需设置建筑防护设备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7.2.3.4建筑物顶层规划
建筑物顶层规划宜遵循如下原则: a)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宜处于下风向位置; b)产生粉尘物质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宜处于下风向位置; c)易燃或易爆物质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宜处于下风向位置; d)排风装置较多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宜处于下风向位置,
7.2.3.5其他规划
其他规划宜遵循如下原则: a)有温湿度要求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背阴侧; b)需避免日光直射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背阴侧: c)器皿药品贮存间、空调机房、配电间.精密仪器存放间宜布置在建筑物的背阴侧
建筑布局通常可以分为单通道设计、双通道设计、单元组合平面设计等。
单通道设计为实验室建筑中最常见的平面形式,该形式体型简洁,便于施工,造价较低,易于布置管 网,特别适宜于用自然通风、采光的普通实验室。但通道过长时,通行噪声会有一定的影响。因外墙较 多,故不宜于做空调、洁净要求较高的实验室。主要有如下设计模块: a)模块1:主实验室和辅助实验室分别设置在通道的两旁,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辅助实验室的 设置而影响整体设计的灵活性; b)模块2:通道两旁分别设置主要实验室,一边只有主实验室,另一边设置了主要实验室和辅助实 验室,主实验室设置在通道的外侧,辅助实验室设置在通道的内侧,辅助实验室的深度比主要实验室的深 度浅; c)模块3:通道两旁分别设置了主实验室和辅助实验室,连在一起,主要实验室在外部,辅助实验室 在内部,辅助实验室深度比主要实验室的深度浅
在主要实验室与辅助实验室之间设置了两条通道,辅助实验室设置在两条通道之间,主要实验 在两条通道的外侧,辅助实验室的深度比主要实验室的深度浅。其特点有利于空调面积较多的实 ,可以节约能源,室内温度波动小。同时由于建筑物加大了进深,可以节约用地,建筑物内管网也
中,各实验室间交通相对缩短。它的特殊形式是环形通道,适宜于洁净要求高的高纯度实验室,同 有利于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
7.3.4单元组合平面设计
单元组合平面设计是为了适应实验室扩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建筑灵活性所采用的另一种 形式,它有利于实验室及其管网的相对集中。实验室扩建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若干单元, 单向扩展,也可以多向扩展,而不影响建筑的完整体形
7.4实验室功能与空间标准
当不设置空气调节时,常规实验室的室内净高不宜低于2.8m;设置空气调节时,考虑到通风柜、生 物安全柜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安装,建议室内净高不宜低于2.6m。 考虑到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搬运,特别是生物安全柜的搬运,建议走道净高不宜低于2.4m。特 殊功能的实验室室内净高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超高设备宜统筹规划在同 一楼层。
常规实验室标准开间由实验台宽度、布臀方式及间距决定,具体应符合JGJ91、GB/T32146 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m。特殊功能的实验室开间按照实验室仪器 寸、 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常规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m。 风柜时,不宜小于5.7m,具体应符合JGJ91、GB/T32146的规定
实验室公害预防与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满足以下要求: a)对于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生物危险和污染性物质的实验室,在系统设计时应符合有 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b)对于7.2.1中规定的分散式布局,实验区域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 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c)公用设施区域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符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如,变配电室、冷冻站等宜设置 在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且靠近使用负荷中心处。当实验室工作有隔振要求时,可根据其防振距离要求进 行布置,在无法保证防振距离时,采取必要的隔振措施。 d)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绿化要求,且宜适当提高绿化率。绿化植物品种的选用应有利 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7.5.2实验室废液处理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按其性质.成分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回收利用、直接排放、处理后排放等 室废液按废液性质、成分及污染的程度应进行不同的处理,污水排人地面水体或城市排水系统时
7.5.3实验室废气处理
实验室废气主要为两大类,酸雾和有机气体。产生两类污染的操作宜在不同的通风柜中进行, 的实验室废气应符合GB16297、GB14554等国家相关的规定。
7.5.4实验室固废处理
对于高毒性的可溶性固废,实验室应设专门容器分别加以收集,严禁埋人地下,污染地面水体。 固废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具体应符合GB18599等国家相关的规定。
7.6实验室灵活性规划
灵活性最大化一直是实验室建筑设计或改造的重点,灵活性可以保证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用功 可以在重大改造或新建中,保证建筑设施的重组使用率高,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7.6.2设施的灵活性
在设计与建设完成之后,实验室还会根据实际检测的需求进行重组和改造,按照工程量的划分,主 要方式有: a)保留工作台面,调整人员和设备; b)保留墙面,更换工作台,重新布置设备设施: c)重建墙面和系统工程; d)实验室整体新建或重建在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室外配套工程化粪池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实验室墙体和工作台的道 用性,减少墙面及工作台更换产生的费用。
7.6.3系统工程的灵活性
实验室的系统工程灵活性包括: a)能在墙和顶棚上进行方便的连接或断开,宜考虑快速、便利的连接。 b)宜采用能够调整的通风柜,选用尺寸能够适应实验室变化的管道系统,以及独立的专用通风 管道。 c)功能通道,顶棚和竖井的设计,应考虑未来采暖、通风、空调和电力的需要。 d)公用设施区域的管网应综合布置,并与室外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 用和维护,并留有发展余地。 e)在总体设计阶段,实验室系统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初始需求的前提下,宜设置足够的余量以适 应预计的未来规划。
7.6.4实验室内部的灵活性
7.6.4.1在实验室内部水·绿世界一期工程雨季施工方案.doc,应配备有设备、可移动辅助设施.固定工作台或其中任意组合的活动设备区 能够快速应对实验室功能的变化。同类型实验室宜安装同样的系统工程和实验室辅助设施。 7.6.4.2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空间或采用灵活隔断进行布置
7.7.1环境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