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40-2019: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pdf

TCECS 640-2019: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9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40-2019: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pdf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

目次1总则(32)2术语和符号(34)2.1术语(34)3基本规定(37)4地下结构设计(41)4.1一般规定(41)4.2基础底板(49)4.3地下结构外墙(50)5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53)5. 2原材料(53)5.3配合比设计(55)6混凝土施工(57)6. 1一般规定(57)6.2施工技术准备(58)6.4模板工程(59)6.5混凝土浇筑(59)6.6混凝土养护(59)6.7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60)7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及控制(61)附录A跳仓仓格长度的计算(63)31

1.0.1本规程的编制总结了四十余年来国家重大超长大体积混 凝土跳仓法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工程试 验及理论研究成果。本规程的技术措施基于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 理念。 国内针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采取主动裂缝控制技术已经历了 三代,即第一代“永久变形缝法”,第二代“后浇带法”和第三 代“跳仓法(无缝分块放抗法)”。 永久性变形缝法:为了避免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和渗漏,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用永久性变形缝分成若干独立单 元,变形缝处混凝土及钢筋完全断开,缝内设置内理式橡胶止水 带,外表设可拆卸式橡胶止水带,永久性变形缝不能传递剪力 拉力和弯矩,属柔性连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和差异沉降应力。 后浇带法:为了跨越临时性较天温度收缩应力和沉降应力 设置临时性变形缝,混凝土断开钢筋连续不断,超过一定时间再 进行封填,将结构连成无缝整体。 跳仓法:根据结构和长度的非线性关系,将结构按不开裂长 度分仓,根据混凝土供应条件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取跳仓浇筑 的方法施工,相邻仓的间歇时间为5d~10d,此期间混凝土应力 得到松弛,抗拉性能得到提高,前后仓应力叠加,降低拉应力, 有利控制温度收缩应力和有害裂缝的出现,避免采用永久性变形 缝和后浇带(临时性变形缝)。跳仓法是将后浇带法两缝变一缝 (施工缝),缝中设置钢板止水带,混凝土分仓缝以钢丝网代替木 模板理入混凝土中,不拆模。 本跳仓法技术规程的设计、施工和材料要求是为了提高工程

建成后的整体质量,以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为方向,努力达到技术 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提高综合 效益。 实践证明,采用跳仓法施工对控制混凝土裂缝、提高效率、 呆证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在工民建领域 的大体积混凝土实施跳仓法,采用60d、90d强度,可以大量节 约水泥,同时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环保的作用十分 巨大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结构工程

本规程的“跳仓法”是混凝土不掺加任何膨胀剂的跳仓方 ,要求高品质“普通混凝土好好打”,提高混凝土的均质性 怪低变异性,

50496的延伸和发展。本规程是在60余年来长期处理工程裂缝 的经验基础上,其基本理论可以解释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裂缝 的开裂机理

2.1.1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施工中,必须控制由于水化 热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降低温度收缩应力。根据超长大体积混 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的原理,采用不开裂 的计算长度作为分仓尺寸,将整体结构分成若干仓,实行跳仓间 歇施工,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得以显著松弛和释放,抗拉性能得 到提高,最终温度收缩应力由结构总体抗拉能力来承受。 跳仓法施工的原理是基于“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涉及设计、 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的综合性问题,必须采取“抗,与 “放,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来预防”。“跳仓技术方法”虽然叫“跳 仓法”,但同时注意的是“抗”与“放”两个方面。 “放”的原理是基于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 胶凝材料(水泥)水化放热速率较快,1d~3d达到峰值,以后 迅速下降,经过7d~14d接近环境温度的特点,通过对现场施工 进度、流水、场地的合理安排,先将超长结构划分为若干仓,相 邻仓混凝土需要间隔7d后才能浇筑相连,通过跳仓间隔释放混 凝土前期大部分温度变形与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约束应力。“放” 的措施还包括初凝后多次细致的压光抹平,消除混凝土塑性阶段 由大数量级的塑性收缩而产生的原始缺陷;浇筑后及时保温、保 湿养护,让混凝土缓慢降温、缓慢干燥,从而利用混凝土的松弛 性能,减小叠加应力。 “抗”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增加胶凝材料用量的基础上,尽量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主要从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优化混 凝土配合比入手,包括控制骨料粒径、级配与含泥量,尽量减小

胶凝材料用量与用水量,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与入模珊落度,以 及混凝土“好好打”保证混凝土的均质密实等方面。“抗”的措 施还包括加强构造配筋,尤其是板角处的放射筋与大梁中的腰 筋。结构整体封仓后,以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抵抗后期的收缩 应力,整个过程“先放后抗”,最后“以抗为主”。从约束收缩公 式分析中,可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变形应力并不是随结构长度或约 束情况而线性变化的,其最大值最后总是趋近于某一极值,若混 凝土的抗拉强度能尽量贴近这一值,则可极大地减小开裂。同时 可看出最大应力总是与结构的降温幅度成正比(干燥收缩也等效 为等量降温),故提高抗拉强度不能以增加水化热温升或干燥收 缩为前提

2.1.2本规程所属的大体积混凝土,不再单纯按尺寸厚度和方

二经验界定。由于以往许多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忽略了温控 亢裂措施,使得结构施工阶段中出现裂缝,影响了结构的使用禾 久性,因此,把需要温控和采取抗裂措施的这类混凝土归属 体积混凝士性质的混凝土结构

2.1.3超长混凝土结构。超过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2.1.4“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的约束包括混凝土的内约束和 混凝土的外约束。例如,内约束中石子对水泥浆收缩的约束,以 及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外约束包括地基或模 板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以及寒冷天气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等。 2.1.5收缩应力指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塑性收缩(凝缩)应 力、自生收缩(自缩)应力、温度收缩(冷缩)应力、燥收缩 (干缩)应力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是跳仓法所要应对的主要内容。 至于混凝土的碳化膨胀裂缝,以及荷载裂缝一般不属于混凝土早 期收缩应力裂缝。 2.1.6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升温最高值,与水泥品 种、用量关系很大。近年来随水泥细度的提高,水泥活性较30 年前提高出约两个等级,比如现在的42.5级水泥大体相当于水 泥标准修订前的525号水泥,又相当于1979年以前硬练标准的 600号水泥;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峰值也就大大提高、提前了。 配置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温升峰值不应太早、太高,施工企业对水 泥峰值进行实测,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降温技术措施。 2.1.8降温速率:是指混凝土达到温升峰值后每天的温度下降 值。沿混凝土浇筑后的不同厚度部位的降温速率都必须进行控 制,每天不大于2℃,而且内外温差不大于25℃,外表与大气温 差不大于20℃。 2.1.10混凝土浇筑体处于绝热状态,内部不同时刻升温曲线数

2.1.4“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的约束包括混凝土的内约束和 混凝土的外约束。例如,内约束中石子对水泥浆收缩的约束,以 及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外约束包括地基或模 板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以及寒冷天气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等。

2.1.5收缩应力指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塑性收缩

力、自生收缩(自缩)应力、温度收缩(冷缩)应力、干燥收 干缩)应力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是跳仓法所要应对的主要内容 至于混凝土的碳化膨胀裂缝,以及荷载裂缝一般不属于混凝土 期收缩应力裂缝

2.1.6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升温最高值,与

种、用量关系很大。近年来随水泥细度的提高,水泥活性较30 年前提高出约两个等级,比如现在的42.5级水泥大体相当于水 泥标准修订前的525号水泥,又相当于1979年以前硬练标准的 600号水泥;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峰值也就大大提高、提前了。 配置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温升峰值不应太早、太高,施工企业对水 泥峰值进行实测,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降温技术措施。 2.1.8降温速率:是指混凝土达到温升峰值后每天的温度下降 值。沿混凝土浇筑后的不同厚度部位的降温速率都必须进行控 制,每天不大于2℃,而且内外温差不大于25℃,外表与大气温 关不王20

2.1.8降温速率:是指混凝土达到温升峰值后每天白

直。沿混凝土浇筑后的不同厚度部位的降温速率都必须进行 别,每天不大于2℃,而且内外温差不大于25℃,外表与大气 差不大于20℃,

值是控制不同厚度部位的温度梯度值的重要依据

3.0.1鉴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跳仓法”专项施 工方案需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总监理工程师备案并核 查落实情况

算分析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在浇筑前应进行

应力及收缩应力的验算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 值、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及制定温控 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 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 止或控制有害裂缝,确保施工质量。 3.0.10100d沉降不大于1mm,即可停止观测

4.1.1在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中

规程是该标准的补充和延伸,来用跳仓法施工时对结构设计和施 工提出了相关规定。 4.1.2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及收缩偏大,徐变偏小,应力松弛 效应偏小,为控制裂缝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太高。现在采用的泵 送流动性高强度预拌混凝土,比以往的人工搅拌的较低强度混凝 土,水泥用量、水用量都增加,水泥活性增加,比表面积加大 水胶比加大,珊落度加大等,导致水化热及收缩变形显著增加: 混凝土及水泥向高强度化发展,水泥强度不断提高,用量不断增 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而抗拉强度提高滞后于抗压强 度,拉压比降低,弹性模量增长迅速;随胶凝材料增多,体积稳 定性成比例下降(温度收缩变形显著增加);用高强度钢筋代替 中低强度钢筋导致钢筋配筋率减小,使用应力显著增加,混凝土 裂缝增大。试验表明,由于非弹性影响,混凝土结构开裂时钢筋 实际应力约为60MPa。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裂缝 不可避免,应控制有害裂缝(渗水、钢筋锈蚀、耐久性等) 出现。 当地下结构顶板在需要早期布置大型施工装备等特殊使用工 况下,地下结构墙体应按照施工荷载要求采用适合的混凝土强度 评定等级。 4.1.3设置沉降后浇带的目的是为控制相邻不等高建筑、主楼

4.1.3设置沉降后浇带的目的是为控制相邻不等高建筑、

与裙房或地下车库的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而可能产生结构构件

内、外墙基础,调整地基承载力所采用的计算理置深度d均可 按下式计算:

d= (d +d,)/2

式中:di一 自地下室室内地面起算的基础埋置深度,d不小 于1.0m; d2一一自室外设计地面起算的基础理置深度。 应注意使高层建筑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与裙房基础底面附加压 力相差不致过大。 (3)裙房基础理置深度,可小于高层建筑的理置深度,以使 裙房地基持力层的压缩性大于高层地基持力层的压缩性(如高层 地基持力层为较好的砂土,裙房地基持力层为一般黏性土)。

一、设有沉降后浇带的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础工程, 沉降观测表明,在沉降后浇带柱间或沉降后浇带两侧差异沉降值 都很小,许多工程的沉降后浇带提前进行了浇灌。下列为各地的 工程实例: (一)天然地基工程 1.北京某项目:高层客房楼A段:地下3层,地上23层加 塔楼6层,高93.51m;裙房大厅B段:地下和地上均为2层; 宴会厅C段:地下1层,地上2层。A段地基为砂卵石,箱形基 础;B段和C段地基为粉细砂交叉梁形基础。A段与B段、C段 之间设置有沉降后浇带(该工程是在北京乃至全国首例高层主楼 与裙房低层之间不设永久性沉降缝、采用沉降后浇带的工程), 在基础完成时共设置了沉降观测点167个,主楼结构完工时进行 了沉降实测。A段计算沉降值:最大为50.3mm,最小为 35mm,而实测最大值为32.1mm;B段计算沉降值最大为 10mm左右。从各段沉降实测值可以看出,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 沉降曲线是连续的,没有突变现象。

2.北京某项目:由高层主楼旅馆地上18层、地下3层,北 裙房地上、地下各1层,南裙房地下1层、地上2~3层。高层 主楼为埋置在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上的箱形基础,南北裙房为在 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上的片筏基础,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了 沉降后浇带。基础底板完成设置沉降观测点,至主楼结构完成到 进行部分装修,在主楼与裙房设置沉降观测点,经观测主楼与裙 房之间最终的差异沉降值仅为1.39mm~2.31mm。因此,主楼 与裙房之间完全可以不设沉降后浇带,施工期间可设置施工后 浇带。 3.北京某项目:地上12层、地下2层,与北边地下2层的 车库连成整体,基础底为粉质黏土,砂质粉土,fka=180kPa, 住宅为满堂筏基,地下车库采用独立柱基防水板,均为天然地 基,施工期间主楼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了沉降后浇带,完成基础 底板设置了沉降观测点,并在沉降后浇带两侧也设了观测点,直 至主楼结构封顶,主楼最大沉降值为15.4mm,沉降后浇带两侧 差异沉降值最大为0.7mm。 4.深圳某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景田路,北边三栋地上 12层、13层主楼,南北地上3层裙房,地下均为1层连成整体 地基持力层为砾质黏土,主楼采用平板筏基,裙房采用独立柱 基,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了沉降后浇带。共设置了24个沉降观 测点,观测结果表明,沉降后浇带两侧的沉降差基本为零,不仅 可以取消沉降缝,而且可以取消沉降后浇带 (二)复合地基工程 1.北京某项目:位于清华大学东侧,两栋塔楼地上26层 裙房地上5层,地下均为3层与地下车库部分连成整体。地基土 为重粉质黏土、黏土,塔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裙房和地下 车库部分为天然基础,均采用满堂筏基。该工程塔楼与裙房、地 下车库之间设置了沉降后浇带,在2001年6月基础底板完成后 设置了沉降观测点,至2003年投入使用后4个月共观测23次。

表明:两塔楼核心筒最大沉降值分别为39.7mm和35.7mm,裙 房最小为18.7mm,塔楼与裙房和地下车库之间沉降值没有突变 现象。 2.北京某项目:地上34层、地下2层,基础满堂筏板采用 CFG桩复合地基,相邻地下车库2层,采用满堂筏板天然地基: 主楼与地下车库基础连成整体。在施工期间设置沉降后浇带,从 基础底板完成后就在后浇带两侧设置了沉降观测点,至主楼完成 6层时沉降后浇带两侧几乎没有差异沉降,提前浇筑了后浇带的 混凝土。主楼封顶时基础最大沉降值为39.8mm。 (三)桩基础工程 1.西安市某项目:A段为高约150m的超高层写字楼,筒 中筒结构;B段为高约100m的高层公寓楼,框剪结构;C段为 3层裙房的商贸中心,框架结构。地上用防震缝分为三个结构单 元,地下室2层连成整体,高低层之间设沉降后浇带。写字楼和 公寓楼均采用桩筏基础,裙房采用天然地基十字交叉梁筏基,在 写字楼和公寓封顶一年后基础底板上表面的沉降观测值,其结果 如图1。 2.北京某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元桥东南角,主楼写 字楼地上31层、地下2层,西侧有纯地下室,基底为粉质黏土 黏质粉土fka=220kPa,主楼采用Φ400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 为细、粉砂,满堂布桩,纯地下室部分为天然地基,主楼与纯地 下室之间基础不设置沉降后浇带。主楼计算最大沉降为90mm, 设置了沉降观测点,在结构封顶后大部分装修已完成时,在核心 简实测最大沉降量为45.5mm。 3.河南省新乡市某项目,主楼地上24层,主楼左右两侧裙 房均为地上6层、地下1层连成整体,主楼采用$800钻孔灌注 桩,中筒、中柱下桩长56m,边柱下桩长47m,桩端为细、粉砂 层,裙楼采用Φ600钻孔灌注桩,长35m,桩端为粉质黏土或细 砂。主楼与裙楼相邻跨内设置了宽1000mm沉降后浇带,钢筋

B4(18.7) B5(18.2)[B6(19.2)B3·B7(14.1)(16.9)B公寓楼(北楼)(24.3)(24.3)·B8(17.0)B10(21.1)B14B11(23.7)(25.2)A写字楼(西楼)B1(19.4)B9(19.8)(12.9)(14)C3C4(19.5)A6A7(18.5)(11.5)A5(19.9)A4(18.9)(20.5)A3(20.6)(13.4)(20%)C裙房(19.5)A2(20.7)(18.3)(A1(18.8)28.3)(12.6)(if's)(1871)(19.3)·A11(19.8)(地下2层)c12(14.4)(14%)C15(12.1) C14(10.2) C13(11.5)图1西安某项目实测沉降值(mm)A一写字楼(西楼),地下2层、地上高150m;B一公寓楼(北楼),地下2层、地上高100m;C一裙房,地下2层、地上3层断开,设置了13个沉降观测点,施工至主楼地上10层、裙楼地上4层时测得沉降差值小于1mm。二、设计单位采取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及有效措施,把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已有百余个工程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之间基础在施工期间不设置沉降后浇带。1.北京西城区某科技馆:地下5层,地上主楼12层,裙楼6层,基础埋置深度30m,基底为中、细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360kPa,基础基底附加压力远小于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地基最终沉降量将比地基回弹值还小。因此,在2013年.46:

9月25日经专家论证会讨论,决定将原设计高层与低层之间设 置的沉降后浇带取消。 2.北京丽泽商务区某项目F02地块:两栋150m、1栋120 主塔楼,裙房5层,地下均为4层,理埋深23m,均采用天然地 基,持力层为卵石,主楼采用平板式筏基,裙房采用独立柱基、 墙下条基加防水板,主楼带裙房的大底盘结构,采用上部结构、 地下室结构、基础、地基土整体模型,对地基基础进行协同分 析,确保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值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期间主 楼与裙房之间均未设置沉降后浇带,该项目结构在2016年底竣 工,2017年底投入使用。 3.北京某工程:位于北京CBD核心区Z15地块,主塔楼地 上共108层,高528m,地下7层埋深约37m,采用桩筏基础, 设计用变刚度调平方法,主塔楼两侧纯地下室部分采用天然地 基,持力层为黏性土层。工程桩分为三种类型:主塔楼核心简和 巨型柱区域为桩径1200mm、桩长44.6m,主塔楼其他区域桩径 1000mm、桩长40.1m,塔楼与纯地下室之间过渡区域桩径 1000mm、桩长26.1m,所有桩均采用桩侧柱端后压浆。该工程 施工期间主塔楼与纯地下室基础之间没有设沉降后浇带。 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项目:A座地上19层、地下5 层,框架核心筒结构,CFG桩梁板式筏基;B座地上16层、地 下5层,框架核心筒结构,CFG桩梁板式筏基;C座地上12 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天然地基梁板式筏基。A、B、C座地下 室及纯地下室均为5层,纯地下室天然地基独立柱基防水板,土 0高程为27m,抗浮设计水位标高为16.5m,纯地下室抗浮采用 钢渣压重和抗浮锚杆。基础地基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A座南 楼平均沉降39.5mm,B座南楼平均沉降35.7mm,C座北楼平 均沉降41mm,主楼与纯地下室之间差异沉降量均小于0.1%: 满足规范规定,不设置沉降后浇带。

三、四标段。其中一、二标段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 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由9栋高层住宅楼、1个大型地 下车库等组成,地下均为3层,总建筑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 其中1号至4号楼地上28层,高83m,5号至9号楼地上27层, 高72.4m,高层住宅采用CFG桩筏板基础,车库采用天然地基 筏板基础,按设计高层住宅最终沉降量不大于40mm,高层住宅 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在2017年10月24日专家论 证会讨论决定不设沉降后浇带。三、四标段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设计,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和中国建筑一局施工,由7栋 高层住宅、大型地下车库等组成,均为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 25.38万多平方米,其中1号、4号、5号楼地上27层,高 78.75m,2号、3号楼地上28层,高81.65m,6号楼地上18 层,高52.65m,7号楼地上19层,高55.55m,地下均为3层, 高层住宅采用CFG桩筏板基础,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 础,按设计高层住宅最终沉降量不大于50mm,高层住宅与地下 车库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在2017年11月3日专家论证会讨论 决定不设置沉降后浇带。 6.珠海某超高层项目:有一栋超高层办公楼、一栋高层公 寓楼和配套的多层商业裙房,超高层办公楼地上46层,高 233.75m,地下3层,塔楼及裙房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端后注浆桩 基,塔楼与裙房和纯地下室之间不设沉降后浇带。 7.上海市某项目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南邻陆家嘴 路、北接区内规划道路、东近浦东南路、西邻规划中的浦城路。 由同济大学设计院做地下结构设计,该工程主楼共43层、裙房 共4层,主楼高度186m,裙房高度20m。基础平面形状呈钻石 形,最大边长为57.0m,短边边长为33.0m,对角线长约80m, 裙房挑出46.5m。地下室共3层,底板面标高为一12.90m,主 楼底板厚3.30m、裙房底板厚1.60m,底板混凝土为C30、S8 级抗渗。基础采用钢管桩基,主楼共有d609.6钢管桩571根,

裙房共有$609.6钢管桩54根。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采用 次性连续浇筑,不留后浇带

4.2.2由于目前基础筱板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

GB50496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厚度大于1m的不再分 层浇筑,因此没有必要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第8.4.10条规定筱板厚度大于2m在板厚中间再设置水平 构造防裂钢筋

4.2.3平板式筏形基础应进

条形基础的梁等),地震发生时不会产生塑性铰,不需

性,不按照抗震构造,也就是基础梁的箍筋弯钩可按非抗震、支 座边箍筋间距按剪力确定,无加密区要求。基础结构构件可不验 算混凝土裂缝宽度,这是因为基础梁或筏板钢筋应力实测值远小 于设计强度值,其因素较多,例如,天然地基和桩基设计承载力 均为极限值的1/2,在柱下和墙下的反力比平均反力大得多,而 跨中梁、板变形和内力比计算值小得多;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 有巨大摩擦力;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作用,使基础构件内力及 相应的挠曲减小;混凝土弯曲构件裂缝验算方法是根据简支梁的 试验结果提出的,基础构件与简支梁情况差得很远,等等。因 此,没有必要再验算混凝土裂缝宽度

4.3.1地下结构外墙的厚度应根据具体工程确定,

4.3.1地下结构外墙的厚度应根据其体工程确定,考到承受 土压、水压及防水功能,其厚度不应小于250mm,超长结构外 墙厚度不宜小于300mm。地下结构外墙的混凝土养护难度大, 控制裂缝比其他构件困难,而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时,更不易控制 混凝土裂缝,因此,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低不宜高,不论是多层建 筑还是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外墙,承受轴向压力、剪力对混凝土 强度等级都不需要太高,土压、水压作用下按偏压构件或按弯曲 构件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对配筋影响很小,所以混凝土强 度等级宜采用C30~C35。地下室内部墙体及柱子,受力大,混 凝土易养护对控制裂缝有利,因此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设 计需要进行确定。 4.3.2地下结构外墙在水平方向支承构件可能是墙或柱,间距 可能不等,如按实际情况计算外墙板,类型可能较多,如果支座 是柱子,柱必须竖向计算在外墙水平荷载作用下弯曲组合的偏压 计算。为了计算简单,外墙配筋统一,外墙在水平侧向荷载作用 下可按单向板计算,并在楼板处按铰支座,在与基础底板相交处

可能不等,如按实际情况计算外墙板,类型可能较多,如果 是柱子,柱必须竖向计算在外墙水平荷载作用下弯曲组合白 计算。为了计算简单,外墙配筋统一,外墙在水平侧向荷载 下可按单向板计算,并在楼板处按铰支座,在与基础底板 按固接。

基础底板上部钢筋锚入外墙按构造大于等于5倍直径即可, 没有必要按习惯和某些图集要求端部下弯,底板下部钢筋端部也 可不沿外墙上弯,而外墙外侧竖向钢筋下端与底板下部钢筋按搭 接长度搭接,即能满足外墙外侧竖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与基 础底板按固接,而底板在外墙端一般是按铰支座计算,按本规程 图连接完全可以满足构造要求,而且方便施工、节省人工。 无论有地上建筑或无地上建筑,地下结构外墙除承受水平荷 载外,均有竖向轴力存在,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按纯弯计算 混凝土裂缝宽度是不切实际的,这样会造成计算结果裂缝超宽而 增加钢筋用量。

产生竖向裂缝,不少工程就在这些部位出现此类裂缝。实践表 明,为了控制裂缝在附壁柱两侧采取如图4.3.4所示必要的附加 钢筋措施是有效的。无地上建筑的地下结构外墙可以不设附壁 柱,楼板的梁在外墙端可按铰支座,虽加大了梁的跨中配筋,但 不再配附壁柱钢筋,总的钢筋用量反而节省,

4.3.5多层地下室的外墙具有极大的刚度和整体性,基

反力完全可以有效地与上部柱平衡;单层地下结构外墙,当上部 结构柱间距小于墙高度两倍时,则为刚性墙,基础底板反力如同 多层地下结构外墙与上部柱平衡,否则地下结构外墙应按深梁考

5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化硬化成水泥石后体积收缩所致。混凝土的骨料,特别是粗骨料 对水泥收缩起着约束作用,是混凝土内部阻抗水泥石收缩的主要 组分,因此骨料的含量、粒径、级配、空隙率大小、杂质含量 骨料材质、品种都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有一定影响。本条文选用天 然砂或机制砂规定细度模数2.3~3.0的中等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3%(包括泥块含量)。 粗骨料宜选用原则为:粒径5mm~31.5mm、质地坚硬、连 续级配、空隙率40%以内,这一指标是20年前我国骨料的一般 水平。西方国家采取人工级配的方法控制骨料空隙率,资料表

明,混凝土用水量只有130kg/m3并依然有较好的泵送性。目前 北京、深圳等地所用石子的空隙率接近50%,北京地区砂子含 石量为20%左右,粗细骨料的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改变粗 放型的管理方式是防止超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的重要 途径。

1混凝土掺加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缓 早强速率,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粉煤灰在拌制混凝土时有三种 效应并产生三种势能,包括形态效应产生的减水势能、火山灰活 性效应造成的反应势能、微集料效应造成的致密势能。与基准混 凝土相比,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混 凝土的泌水性。此外,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弹性模 量,且能减小混凝土水化热,延缓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峰值的出 现,使得最终由温度引起的约束力变小。正是由于粉煤灰掺合料 的这一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泵送混凝土,来改善混凝土的可泵 性和抗裂性,防止集料的离析。但是,粉煤灰会降低混凝土早期 的极限抗拉强度。所以,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抗裂存在一个最优 掺量。由试验得知,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抗裂性较基准混凝土有 明显的改善,但对粉煤灰掺量较高的混凝土应加强养护或采用二 次抹面。 2矿渣粉和优质超细矿渣粉活性均高于粉煤灰,且需水量 较低,改善了絮凝情况,改善均匀性,但其水化反应较粉煤灰 快,提高了早期弹性模量,并且产生胶凝量较大,对开裂较为敏 感,增大了混凝土收缩开裂趋势,细度较大的超细矿粉表现更 甚。掺矿渣粉对混凝土较掺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性能低。掺普通 矿渣粉还易产生泌水,措施不当易产生表面裂缝。 对进厂粉煤灰除按规定进行复检外,应通过看颜色、闻气 味、必要时用显微镜观察辨别真伪,同时应做“安定性”检验或

直接加水搅拌,观察其有无膨胀。 5.3配合比设计 5.3.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建筑物完成后的使用状态,建设 过程构部件荷载增加速度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利用混凝士 后期强度有着很大潜力。尤其是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慢 (早期水化热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大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 生。利用60d、90d强度等级还能节约水泥,减少碳排放保护 环境。

表2普通混凝土与粉煤灰混凝土对比

表3混凝士不同龄期强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

中相关规定,考虑运输、管理等因素,混凝土搅拌站配制的强度 比设计强度提高不小于15%,但有的搅拌站提高得太多,这对 控制混凝土裂缝是不利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掺有粉煤灰的大 体积混凝土,取用60d或90d龄期强度,对工程结构承载力是合 理和可靠的。本规程规定了混凝土强度上限不应超过30%。 5.3.2本条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吸取了有经验的混凝土搅拌站多年来数理统计方法确定 的混凝土成分参数成熟经验,结合各地近年来跳仓法施工的成熟 经验,本规程提出了水胶比、浆骨比、砂石比、掺合料的相关参 数规定,不仅是单纯从混凝土强度等级考虑,而且高度重视了混 凝土的长期耐久性和前期的防裂性,以及混凝土的可操作性。 本条文中“拌合水用量不应大于170kg/m3”,“混凝土人模 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最大不得超过180mm”是重 点。在满足施工和泵送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 落度。

中相关规定,考虑运输、管理等因素,混凝土搅拌站配制的强度 比设计强度提高不小于15%,但有的搅拌站提高得太多,这对 控制混凝土裂缝是不利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掺有粉煤灰的大 体积混凝土,取用60d或90d龄期强度,对工程结构承载力是合 理和可靠的。本规程规定了混凝土强度上限不应超过30%。

5.3.2本条文依据现行行业标准

6混凝土施工6.1一般规定6.1.3地下结构顶板采用跳仓法施工,有关分仓、混凝土浇筑等的规定与基础底板相似,但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地下结构外墙及地下车库顶板在完成防水施工后及时回填和覆盖土是非常重要的,地下结构顶板采用跳仓法施工时,对有关构件做好保温隔热措施是必备的条件,否则难以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出现裂缝。6.1.6地下结构底板施工缝钢丝网与止水钢板构造参见图2。6~0850 /200 oΦ10~Φ12200图2地下结构底板施工缝钢丝网与止水钢板构造1一先浇仓;2一后浇仓;3一堵头网;4一20目钢丝网57·

底板施工缝止水钢板必须上翘(开口向上),防止开口向下 混凝土浇捣时气泡积聚,不易排出。当基础底板厚度600mm 时,止水钢板设置在板厚中部;当基础底板厚度600mm时, 止水钢板设置在靠近板底300mm高度位置。止水钢板的原理是 承压水通过混凝土裂缝渗透,采用止水钢板延长渗透路径,当渗 透压在渗透路径上减小为零时渗透停止,即起到止水作用。止水 钢板开口无须朝向迎水面。

6.2.1预拌混凝土连续供应是超长大体积混凝结构施工前一 项重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应选用实力强、信誉好、管理水平高的 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并签订合同文件。同时可以要求预拌混凝 土生产单位报送有针对性的技术保证文件

十分必要的。边调整钢筋或电管,边浇筑混凝土,或边加国 边浇筑混凝土,不但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更是发生安全事 要原因。全部隐蔽部分的部位不完成书面验收签认不得进行 土的浇筑应当成为不可动摇的规矩

.2.3为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顺利浇筑,平面运输布

6.2.5本条首先制定防止出现“冷缝”的措施,其次还应

6.2.6认真实施设备检修和试运转后应留下可追溯记录。制定

6.2.6认真实施设备检修和试运转后应留下可追溯记录。 此条目的是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保证在一个“仓 不出现“冷缝”。

6.2.7条文中“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是落实测温

重要手段,不仅要有测温记录还要有综合分析以及对温差超 的处理建议。

6.2.8培训要有考核记录,岗位责任制要有书面文字,交接班 要有书面签认

6.2.8培训要有考核记录,岗位责任制要有书面文字,交接班

,4.4拆模要依据相应的规范,且应满足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汇 美要求。

6.5.1本条文主要说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础底板、墙体、 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本条只表述了基础底板和楼层梁板部 分,内外墙见本规程第4.2.2条。 6.5.2本条强调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的浇筑工艺应 符合的规定。 1大型基础底板或整个设备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法应采用大 斜坡推进法施工,大推进坡度为1:6~1:7。 3要求排除泌水,由于采用一次推进大斜坡浇筑法施工 泌水沿斜面流到坑底,再用机械或人工清除;且要求混凝土表面 的水泥浆应分散开,在初凝之前可用木抹子进行二次压实。 6.5.4本条强调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浇筑面应及时 进行多次抹压处理,楼板表面严禁掸水扫毛。并建议采取机械抹 压工艺。

行多次抹压处理,楼板表面严禁掸水扫毛。并建议采取机械 玉工艺。

6.6.1跳仓施工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浇筑完毕 初凝后,宜立即喷雾养护。 6.6.2第2款可采用喷零、朔料薄膜或养护剂养护,应经常检

6.6.2第2款可采用喷雾、塑料薄膜或养护剂养护,

查养护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建议把制度落实主墙的养护 措施作为控制重点。 65.6.3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 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

6.7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7.1大雨时不得浇灌混凝土,中雨时须采取下料部位的防 普施。

雨时不得浇灌混凝土,中雨时须采取下料部位的防雨

7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及控制

7.0.3控制温差是解决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关键,温差控制

温度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本条中所说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是指保温覆盖层或模板 与混凝土交界面之间测得的温度,表面温度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 护时用于温差计算;环境温度用来确定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的时 间,在拆除覆盖养护层或拆除模板后用于温差计算。由于结束覆 盖养护或拆模后无法测得混凝土表面温度,故采用在基础表面以 内450mm位置设置测温点来代替混凝土表面温度,用于温差计算。 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 筑体表面温度差值有大于20℃的趋势时,应增加保温覆盖层或 在模板外侧加挂保温覆盖层;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当混凝土 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温度差值有大于 20℃的趋势时,应重新覆盖或增加外保温措施。 3测温点布置以及相邻两测温点的位置关系应符合本规程 第7.0.4条的规定。 4降温速率可通过现场测数据经计算获得。 7.0.4本条对混凝土测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 测温开始和结束时间作了规定。虽然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在相应 温差不大于25℃时可以停止覆盖养护,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温 差可能产生的影响,测温还应继续一段时间,故规定温差小于 20℃时,才可以停止测温

7.0.5多数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对称轴线,如实际工程

7.0.6本条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进行了规定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每次测 应形成报告。

7.0.8温度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体现,是从温度方面判困

质量的一种直观方法。监测单位应每天提供温度监测日报,著 测过程中出现温控指标不正常变化,也应及时反馈给委托单 ,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附录A跳仓仓格长度的计算

跳仓仓格长度的计算公式引自《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第二 版)》(王铁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7)

跳仓仓格长度的计算公式引自《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第二 版)》(王铁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带书签,2017.7)

统一书号:15112·34505定价:38.00元151123450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