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地地铁综合办公楼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②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要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要求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以下0.5m深。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观测井内的水位恢复情况并维持抽水。
①降水井抽水时,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的时间相应要长。
②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某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做到准确齐全。
③降水运行过程中对降水运行的记录要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降水运行记录每天提交一份,对停抽的井及时测量水位,每天1~2次。
(3)、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
①做好基坑内排明水的准备工作,以备基坑开挖时遇降雨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
②降水运行阶段要经常检查泵和管路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不正常及时修复。
③降水运行阶段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立即启动自备发电机
随着主体土方开挖,降水井井管逐渐曝露出来,采用人工逐段拆除管井,并保持降水井的正常运行。土方开挖到基底后,为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应间歇性抽水以保持水位。灌注框架底板砼时,井孔位置处的砼可暂不浇注。结构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方可停止抽水拆除管井,为确保井孔处底板砼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应对井孔作特殊处理。具体处理措施为:
①在井孔四周的底板内增加加固钢筋。
②停止抽水后井内用素膨胀砼填实,然后用带螺栓的钢盖板和橡胶垫圈盖好,拧紧法兰上的所有螺栓。
基坑开挖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开挖,渣土汽车运输渣土,开挖边坡坡率为1:1.5。
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每一层土方开挖必须在其上部的支护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基坑每层开挖应分层分段分块进行开挖。每层挖深不超过1米,每段不超过20米。当开挖至板底标高处,应人工修整至垫层底标高;电梯井等局部深处必须人工开挖。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
开挖过程中,由测量人员全程控制开挖的基坑尺寸及深度。
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浇筑振捣现浇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进行严密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基底原状土不受扰动。
土方开挖过程中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周围不应堆土方或建筑材料,应严禁超载;严禁施工机械碰撞、碾压支护结构。
水平位移:在基坑顶部周边布置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距离15~20米,观测支护结构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
沉降:在支护结构定周边的地面及邻近建筑物上布置沉降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地面、重要地下管线或道路每15~20米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周边每个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点不少于4个。观测地下室施工对周围土体及建筑的影响。
测斜:在坡面土体内预埋测斜管,监测点间距50米,测斜管埋设长度为9米,观测基坑侧壁土体的侧向变形。
基坑边缘以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管线应进行监测: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应布置监测点,平面间距每15~25米布置一个监测点。
观测频率详见下表。遇到暴雨或位移较大等异常情况时,应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具体应报由设计人员确定。
观测频率可根据观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即观测结果较为稳定时,减少观测次数;当观测结果变化较大或遇暴雨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并将结果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采取适当措施。
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数值,且不应少于3次。
1、根据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等条件,先把原地面降低至基坑深度只有3.8米。基坑工程采用自然放坡的方式,坡率为1:1.5。
(六)、坡底排水沟及集水坑设置
(七)、人工清底及验槽
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基坑底预留200mm原状土,然后采用人工清理,垫层浇筑前进行清理,不得晾坑、泡坑,清底土方采用人工运至基坑外。
基坑清底达到设计标高后请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基坑验槽,如验收结果和设计不符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给出变更方案。
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验槽合格后,应及时封闭基础垫层,基础垫层为C20素混凝土厚度为10cm。
(二)、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确定以下为施工质量控制点:
1、应先由测量人员对所有测量放线进行校核检查,特别是检查土方的开挖尺寸,避免基坑挖小,而且测量人员要定期检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减少误差,并报经工程部检查合格,再报监理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在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包括土方边坡、标高、分层厚度等,并现场检查分层分段施工的情况。
3、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一控”。其中“三按”:严格按图纸、按工艺、按规范标准以及土方开挖方案施工。“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一控”:自控正确率,一次验收合格。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标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控制,如出现超挖情况,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基底保护:基坑开挖后不得对原状土进行扰动。
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水准基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1、保证项目:基坑、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查,用经纬仪、拉线或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一)土方开挖安全目标
本工程安全目标为“三个零”即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事故为零。
(二)、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本工程实际特点土方开挖有以下三个重大危险源:
(1)机械设备伤人风险(2)基坑坍塌风险(3)坑顶坠物伤害风险
1)、机械设备伤人风险: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挖掘机旋转半径内不允许人员进入,设置警戒线。
2)所有车辆按照指定路线进行土方的转运,运输路线详(施工总平面规划图)运输车速不宜过快,运土出入口派专人进行指挥管理,手拿指挥旗,车辆必须行驶有序。
3)、基坑坍塌风险:做好边坡支护,做好防雨工作,现场派专人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1、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必须持地(市)级以上劳动安全监察机关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明,方可独立进行特种机械操作。学徒工必须办理学习证,在监护人的指导下操作,严禁无证作业。
2、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3、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活动制度并做记录。
4、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在施工前需进行各工种的安全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针对挖土重点问题提出重点可靠的防护措施,并明确责任人是谁。
2、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正式特殊工种代替特殊工种作业。
3、现场深基坑开挖前,必须先搭设临边安全防护。
4、现场围护栏杆采用钢架管搭设,高度1.2米距坑边2米,刷红白相间油漆,要严密稳固,电缆线不允许直接敷设在栏杆上。夜间施工时基坑边缘要有明显的标志和有足够的照明。
5、两挖机在作业时,必须保持距离在10米以外,以免两挖机相撞造成事故。
6、现场照明灯具的架设高度要符合有关安全规程的要求,不低于2.5m。
7、现场各种易燃材料要分区专库存放,现场各种消防器材齐备,性能良好。
8、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
9、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颏带;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1、挖土前根据安全技术交底了解具体位置。作业过程中应避开管线。在现场必须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
2、必须设置人员上下坡道。严禁攀登固壁支撑上下,或直接从坑边壁上挖洞攀登爬上或跳下。间歇时,不得在坑坡脚下休息。
3、挖土过程中遇有古墓、地下管道、电缆或其他不能辨认的异物和液体、气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施工负责人,待查明处理后,再继续挖土。
4、人工开挖土方,两人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3m。严禁掏洞挖土,搜底挖槽。
5、配合机械挖土清理基坑底作业时,严禁进入铲斗回转半径范围。必须待挖掘机停止作业后,方准进入铲斗回转半径范围内清土。
①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声最大不超过90dB。噪声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②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控制施工噪音,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③施工机械或其它施工活动造成的噪声环境污染,尽量将噪声大的工序安排在白天施工。
④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搅拌机、大型空气压缩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一侧,以养活噪声污染。
⑤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行施工现场禁止鸣笛,装卸材料时轻拿轻放,最低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⑥禁止施工人员在居民区附近和夜间施工时高声喧哗,避免人为噪声扰民。
①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并适当洒水,做到不泥泞、不扬尘。土、石、砂、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对空气、环境地污染。
④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尽量减少内燃机械对空气的污染。
①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②根据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水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③现成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④在工作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净化,并洒水降尘。
⑤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⑥生活区设置化烘设备,不得直接排入施工场地外,以免污染周边地区水资源。
(1)发生火灾先判明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并迅速报火警。
(2)在消防队到达之前,灭火人员可以采取断开电源,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办法控制火势蔓延,根据起火物质,使用相关的灭火工具。
(3)灭火现场要专人统一指挥,防止混乱,灭火过程中应防止中毒、倒塌、坠落等事故发生。
(4)消防队到达后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和配合消防工作,力争将灾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1)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入触电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者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
(2)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不清,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松医院诊治。
(3)触电人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的平躺,解开防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或打120)到现场诊治。
(4)如果触电人已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
(5)如果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急救。
3、高处坠落的应急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市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观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上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观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小的上血法:先用生理盐水(O.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上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舱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④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落物打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
(1)、高处的物料不要靠边堆放,楼面的边缘要设围栏,不要采用抛掷的方法传递工具或物料;安装架体、模板的操作人员要携带工具袋,随身工具、螺丝等要存放在工具袋内。
(2)、发生拆卸下来的物体,如板块、木方等物体伤害事故时,应首先抢救伤员,观察伤员的伤害情况,如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
(3)、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处于体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移动。遇有凹陷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T/CBMF 79-2020、T/CCPA 14-2020 防火用硅酸钙板.pdf,及时送邻近的医院治疯。
(5)、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移动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移动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6)、发观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7)、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8)、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DB62/T 2997-2019标准下载,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9)、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必须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设置危险区域,专人监护,拍摄事故现场照片。
(一)、基础开挖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