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42-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42-2020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pdf合部力用*重的感 和。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露天采矿场(见图D.1)为例,假定采矿场周围漏斗范围外的地表水汇人采矿场的 径流量为0。
图D.1××矿区部面示意图
D.2.1含水层储存量的消耗量
D.2.1.1露天采矿场范围内储存量的消耗量(
SL/T 341-2021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露天采矿场范围内储存量的消耗量(g.):
q1 露天采矿场面积上储存量的消耗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W一露天采矿场内被疏干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V 露天采矿场内含水层被剥离疏干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从 含水层的给水度或裂隙度; 疏干时间,单位为天(d); A一一露天采矿场内被剥离含水层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h。一一露天采矿场内含水层平均疏干厚度,单位为米(m)。 D.2.1.2露天采矿场周围降落漏斗范围内的储存量的消耗量(g2):
RLμhp q2 3t1
Q2——露天采矿场周围降落漏斗范围内的储存量的消耗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R一一疏干时形成的降落漏斗的影响半径,由露天采矿场边缘轮廊线算起,单位为米(m); L一一疏干地段(露天采矿场边缘)的周长,单位为米(m)。 D.2.1.3含水层储存量的消耗量(Q,):
D.2.2.1直接降落在露天采矿场内的大气降水
直接降落在露天采矿场内的大气降水量(g3):
D.2. 2. 2采矿场外围降水人渗量(g2)
露天采矿场外围降水人渗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F一—露天采矿场外矿坑积水面积(即降落漏斗范围,不包括F,),单位为平方米(m"); α大气降水人渗系数。
D.2.2.3总补给量(Q,)
D.2.3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
DZ/T 03422020
Y,一一河流流人露天采矿场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Y2——河流流出露天采矿场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同理,当还有其他补给水源时,都应当参加水均衡计算
E.1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解析法模型建立及常用计算公式
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概化,包括四个重要方面: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 征、边界条件的概化、最大疏干水位降深的确定及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E.1.1分析疏于流场的水力特征
合开采条件做出合理概化。 a)区分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矿山基建阶段,疏干流场的内外边界均受开拓井巷的扩展控制,以消 耗含水层储量为主,属非稳定流。进人回采阶段,井巷轮廓大体已定,疏干流场主要受外边界补 给条件控制,当存在定水头(侧向或越流)补给条件时,矿坑涌水量被侧向补给量或越流量平衡, 流场特征除受季节变化影响外,呈相对稳定状态。基本符合稳定的“建模”条件,或可以认为两 者具有等效性;反之,均属非稳定流范畴。 b 区分达西流与非达西流。一是暗河管道岩溶充水矿床,地下水运动为压力管道流与明渠流;分 水岭地段的充水矿床,矿坑涌水量直接受垂向降水人渗强度控制,与水位降深无关。两者均与 解析法的“建模”条件相距甚大。二是局部状态的非达西流,常发生在大降深疏干井巷附近与某 些特殊构造部位,它只对参数计算与参数的代表性产生影响。不存在解析法的应用条件问题。 C 区分平面流与空间流。严格讲,在大降深疏干条件下,地下水运动的垂向速度分量不能忽略(为 三维空间流),其分布范围仅限于井巷附近(为含水层厚度的1.5~4.75倍)。在矿坑涌水量预 测中,大多将其纳人二维平面流范畴,可根据井巷类型做出不同概化。坑道系统一般以近似的 径向流概化;当坑道系统近于带状的狭长条形时,也可概化为剖面流。对于倾斜坑道,已证明坑 道的倾斜对涌水量影响不大时,可根据坑道的倾斜度,分别按竖井或水平巷道进行近似。即:若 坑道倾斜度大于或等于45°时,视其与竖井近似,用井流公式计算;若坑道倾斜度小于45°时,则 视其与水平巷道相似,用单宽流量公式计算。 d 区分潜水与承压水。矿坑水在降压疏干时,承压水往往转化为潜水或承压一无压水。此外,在 陡倾斜含水层分布的矿区,还可能出现坑道一侧保持原始承压水状态,而另一侧却由承压水转 化为无压水或承压一无压水的现象。概化时,需从宏观角度进行等效的近似处理。
E.1.2边界条件的概化
矿坑涌水量的重要环节。 a) 周边边界的概化。解析法要求将复杂的周边边界补给条件概化为隔水与供水两种类型;同时, 将不规则的边界形态简化为规则的。但实际问题中一般难以具有上述理想条件,其进水条件常 常既不完全隔水,又不具有无限补给能力,它的分布也极不规则。为此,必须通过合理的概化, 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满足近似的计算要求。其要点是: 1)立足于整体的概化效果。隔水/透水边界,或半无限直线、直交、斜交、平行边界等。
2)以均衡为基础,用好等效原则。通过对地质条件概化(如相对隔水边界、定水头边界)导我 近似处理的途径;或根据等效原则将垂向越流补给和侧向补给共同构成定水头边界,将局 部进水口概化为区域进水边界等。但这些等效原则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区域水均衡条件论 证的基础上,并涉及参数的优化处理。 3) 充分考虑开采因素。疏干流场始终处于补给量与疏干量不断变化的动平衡状态,随着开采 条件的变化,边界的位置及其进水条件常发生转化, 4)边界几何形态的概化。 5)边界概化应把重点放在主要供水边界上,简化隔水边界的形状影响一般不大。 内边界的概化,即概化井、钻孔或巷道系统的进水边界;确定大井法引用半径(r。)、影响半径 (R)和引用影响半径(R。)。 1)“大井”的引用半径,在一般情况下用下式表示
坑道系统分布范围所圈定的面积。确切地说,近似等于为保证井田设计生产率所必需的 坑道所圈定面积,或者以降落漏斗距坑道最近处的封闭等水位线所圈闭的面积。如果开 采范围形状近于圆形、方形时,采用式(E.1)较准确,对于开采范围形状特别的,可采用专 门公式计算。 解析法预算涌水量要求:坑道系统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应小于10。根据中段坑道系统 (或基坑)形态,引用半径计算公式见表E.1。
表E.1不同坑道形状引用半径计算公式
DZ/T 03422020
表E.1不同坑道形态引用半径计算公式(续
表E.2矩形坑道引用半径中n取值表
3菱形坑道引用半径中
2)“大并”的影响半径常用的经验公式如下 承压含水层(***经验公式): R=10sK 潜水含水层(库萨金经验公式): R=2sVH,K 式中: H。一含水层的初始水头高度,单位为米(m); K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天(m/d); 一矿坑内地下水位设计降深,单位为米(m)。 所有含水层(钱学溥半经验公式):
M。—地下水补给模数(见表E.4),单位为升每秒平方千米[L/(s·km²)] F一补给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Q一矿坑排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R。一矿坑排水地下水引用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表E.4地下水补给模数常见值
3)“大井”的引用影响半径。根据等效原则,将疏干量与补给量相平衡时出现的稳定流场,其 边界用一个引用的圆形等效外边界进行概化,其与“大井”中心的水平距离称为引用影响 半径。
在稳定流条件下,R。是一个常量,也称补给半径。在非稳定流条件下,R。是一个不断变化 的变量。
E.1.3最大疏干水位降深的确定
矿坑涌水量预测时,最大疏干水位降深smx一般按下述原则确定: a),对层状矿山,smx为先期开采地段内平均静止水位高程与第一开采水平高程之差; b)对非层状矿山,sm为首采地段内平均静止水位高程与开采中段底板高程之差。
E.1.4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包括渗透系数、给水度、导水系数等,主要通过抽水试验获得。需注意以下几点: a)试验孔的布置必须考虑试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未来的计算方案; 6) 观测孔的布置要考虑将来观测数据能否利用或便于利用; C 抽水试验与延续时间要合理; 计算公式的建立或选择必须符合试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能随意套用无限含水层的计算 公式; e) 当水文孔涌水量很小、难以完成抽水试验时,可以参考附近已有相同含水岩组的其他勘查成果, 以及相邻矿区的抽 参数的可靠性
并为基础,建立稳定流数
E.2.1大并法稳定流数学模型
常用于倾角大于或等于45°的层状矿体。 承压水完整井蒸布依公式:
替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
E.2.2水平廊道法稳定流数学模型
常用于倾角小于45°的层状矿体。 承压水廊道法公式(双侧进水):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数值模拟及计算公式
F.1.1单元剖分过程中,一般来说,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大(如水力梯度大、非均质程度高)及重要的工程 地段可适当加密剖分。井、泉、矿坑突水点以及水位观测孔尽量分在结点上(剖分在单元内也可以,但 处理起来稍麻烦一些,计算精度一般也稍低一点)。观测孔不要与大出水点(特别是主抽水井)剖分在一 个单元上(包括单元的周边和顶点),大出水点附近及抽水试验初期水位不宜用来拟合求参。 F.1.2用有限个结点水头表示连续的水头函数H(T,y,z,t)。 F.1.3在离散化的基础上,从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出发,或直接从水均衡原理出发,建立每个结点的 水头与周围结点水头之间的关系式,一般为线性关系式。 F.1.4把分别对每个结点建立的方程组合在一起,再利用定解条件使它成为存在唯一解的方程组。 F.1.5解这一方程组,得到各结点的水头值。 F.1.6若为稳定流,则这些结点水头即表现出稳定水压面或潜水面;若为非稳定流,则需把时间也离散 化,看成一系列的“稳定流”,重复F.1.1、F.1.2求解。结果得到各个结点的未知水头在一系列时刻的瞬 时值,并以此代表所需求的非稳定水压面或潜水面。 F.1.7研究涌水量(Q)、降深(s)、时间(t)三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先给定流量,然后计算降深随时间的 关系,若结果不符合工程要求,则重新给定流量,再进行计算。这样就给出若干个Q、s、t不同方案,以供 选择。
有限差分法的实质就是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偏微分方程,把定解问题转化为一个线性代数方程组。 矿坑涌水量二维承压非稳定流问题,其方程为
F.3有限元法基本公式
有限元法最常用的是迦辽金法和里兹法,二者建立的线性方程组是相同的。以里兹有限元法为 例,从变分原理出发,通过区域剖分和分片插值,把求泛函的极值问题转化为一组多元线性代数方程 的求解问题。变分原理就是把描述地下水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转化为求某个泛函(指以函数作 为自变量的函数)的极值问题。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将渗流区域剖分成三角形单元和使用线性插值的
a)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元解法:
H=H。(在L1上) aH
..... (F.2)
式中: 初始水头高度,单位为米(m); I 导水系数,单位为米每天(m/d); 通过单元格内截面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9 单元格积分域,即L,和L所包围的研究区域,其中L,为水头值H已给定的一类边界,L 为流人强度给定的二类边界,见图F.1。
后—任一部分单元的三个结点
比模型相应的变分问题是求泛函数I(H)的极小
图F.1三角形单元示意图
[ () )"+T aH 2eH drdy ay
b)非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元解法。用有限元法解非稳定流问题时,要求将时间区间也进行离散化, 即剖分成若干时间步长(△t),这和差分法完全相同。以简单的二维非稳定流为例,变分问题是 求泛函数的极限,即
....... (F..)
.... (F.5)
含水层的储水系数; 时间步长,单位为秒(s);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垂向进人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米每秒(m/s),流人为正,流出 为负; 进人单元格内水量的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²); 单元格内的水位,单位为米(m)。
G.1地表水汇入采坑水量计算
地表水汇入采坑水量计算公式为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露天矿矿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 Q2一地表水汇人采坑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F一一采坑上游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P一一降水量,单位为米(m); 一地表径流系数(可以实测,也可以采用经验值0.4~0.7)。 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施工截水沟,以减少地表水汇人采坑的水量。
G.2降水渗入采坑水量计算
G.2.1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坑中的降水量,应进行年(日)平均降水量的计算和最大日降水量计算 G.2.2年(日)平均降水量。正常气候条件下降人采坑水量,可根据需要计算年均降水量和雨 隆水量,
Q3一降水渗人采坑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F一露天矿坑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X一一年平均降水量(或雨季日均降水量),单位为米(m)。 G.2.3最大日降水量。极端气候条件下降水渗人采坑的水量,应有频率的概念。根据一日最大降水 量,通过设计频率的选取,计算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坑中、不同频率的降水量。 a)计算公式:
Qp—设计频率暴雨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Hp—设计频率暴雨量,单位为米(m); F—露天矿坑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其中,
Q,=F·H ............... (G.3)
SP 频率为P的暴雨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分(mm/min); 降水历时,单位为分(min),如记录为日最大降水量,则t=24×60=1440min; 暴雨强度递减指数,由当地n值等值线查取;
一历年日最大降水量平均值,单位为米(m); ,一一皮*逊Ⅲ型曲线(P一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为频率P与C,的函数; C,——偏差系数,一般是C,的3~5倍,根据不同地区情况确定; C.变差系数。
GB/T 40610-2021 电力系统在线潮流数据二进制描述及交换规范G.3露天采坑涌水量的比拟计算
对于露天开采,开采下一个水平(或中段)时,采坑的地表境界面积和坑底境界面积可能有所变 下一个开采水平(或中段)的矿坑涌水量,可以利用以下公式。 露天采坑地下水涌水量:
Q 一一下一个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下水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Q。一目 目前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下水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F一下一个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坑底境界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F。一目前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坑底境界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一一下一个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下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目前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下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地表水汇人采坑水量,一般不变,为Q=Q。。 降水渗人采坑的水量:
下一个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表境界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一目前开采水平(或中段)采坑地表境界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1]GB/T17766一202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 GB/T19492一2020石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3] GB51060一2014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 沈继方,等.矿床水文地质学XF/T 1300-2016 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设置与评审,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5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1]]GB/T17766一202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