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1-T014-2013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pdf4.1.2压实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实系数应分层进行检测: 2对细粒土采用环刀法,对粗粒土采用灌砂(水)法或其他方法 进行检测; 3检测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m不应少于1个点,对基槽 每10~20米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
1当换填厚度大于500mm时,应进行承载力检测; 2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换填层的施工质量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2018年版) ,对大基坑每 50~60m不应少于1个点,对基槽每10~20米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 单独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单体工程的动力触探试验点不应少于6 个; 3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择相对较差和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 载荷试验,每个单体工程每1000m不少于1个点且不应少于3个点。
.2.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素 真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4.2.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素
4.2.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
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4.2.2强夯法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
2强夯法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后
方可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天;粉王 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14天。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 于28天。
夯法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
1对不加填科的强分地基,可采用原位测试或至内土工试验等方 去,按每100m抽取1个检测点进行初步检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强夯 地基的承载力(或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并根据不同处理深度 及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3点进行载荷试验。 2对加入卵石或碎石进行强夯形成强夯置换地基,可采用动力触 深按每加固50m选1个点,进行初步检测,根据强夯地基的承载力(或 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动探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进 行单墩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静载试验数量每500m不少 于 1 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4.3.1振冲法适用于处理卵石层以上的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 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粘 生土地基时,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4.3.2振冲施工结束后,除砂土地基外,应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
4.3.1振冲法适用于处理卵石层以上的砂土、粉土、粉质粘
4.3.2振冲施工结束后,除砂土地基外,应间隔一定时间后
质量检测。对粉质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1天,对粉土地基间隔
时间不宜少于 14 天。
振冲碎石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
1抽取振冲桩总数的3%~5%在桩体中心进行动力触探试验,绘制 振冲桩体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择 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 荷试验; 2对要求较高或处理厚度变化较大的振冲碎石桩地基,宜进行多 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对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处理的砂土、圆砾土或松散卵石等地基: 选择不少于振冲点的3%,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10点采用原位测试 方法评定地基承载力。
4.4.1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 土等地基。
4.4.1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
4.4.1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
4.4.2砂石桩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测。
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少于7天;对饱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 不宜少于28天;对非饱和的粘性土间隔时间不宜少于14天。
4.4.3砂石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抽取砂石桩总数的2%在桩体中心进行动力触探试验,并绘制桩
体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择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 工程不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对要求较高或处理厚度变化较大的砂石桩地基,宜进行多桩复 合地基载荷试验: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含素混凝土桩
4.5.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 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 验确定其适用性。
4.5.2CFG桩施工结束,应在15天后待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 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4.5.2CFG桩施工结束,应在15天后待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
4.5.3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使用沉管、长螺旋钻孔工艺灌注施工的CFG桩,应抽取不少 于总桩数的10%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并作为静载选点的依据之一;对 其他施工工艺成桩的CFG桩,不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2对使用沉管、长螺旋钻孔施工的CFG桩,抽取总桩数的1%,且 母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对其他施工工艺成桩的 CFG 桩,应抽取总桩数的1.5%,且每个
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6.1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 填土、粘性土等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10m。 4.6.2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承载力应在成桩15天后待桩身强度达到设 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2%在桩中心进行动力触探试验,绘制桩体 密实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2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取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 少于3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7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4.7.1水泥揽拌法适用于处理止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 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4.7.2水泥土搅拌桩完工后,宜在28天(或桩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
抽取搅拌桩总数的0.5%~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载荷试验。 2 抽取搅拌桩总数的0.5%~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复合地基
4.8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4.8.1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粘性 土、粉土、砂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4.8.2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完毕后,宜在28天(或桩体强度达到设计 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
1抽取高压喷射注浆孔数的0.5%~1%且不少于3点进行复合地 基载荷试验; 2抽取高压喷射注浆孔数的0.5%~1%且不少于3点进行单桩载 荷试验
4.9.1水泥注浆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类土,中砂、粗砂及砾砂等地基。 4.9.2水泥注浆施工完毕后,宜在28天后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4.9.3水泥注浆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注浆处理卵石层中的砂层、圆砾、松散卵石地基时,可采用动力 触探试验评定注浆层的处理效果;检测数量对基坑每50~100m²不应少 于1个点;对基槽每10~20米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单独柱基不应少
于1个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6个点; 2、对于注浆处理浅层地基,还需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3 个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载荷试验,对于其他注浆处理深度地基,当采 用动力触探指标评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参见附录B~附录D。 3其余水泥注浆地基,均应先按上述第1款检测数量进行动力触探 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3个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载荷试 验。
4.10.1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 和杂填土等地基。 4. 10. 2 施工结束后,宜在7天以后进行质量检测 4.10.3石灰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取总桩数的1%在桩中心及桩间土进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或 标准贯入试验; 2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3个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单桩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4.10.1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王 和杂填土等地基。 4.10.2 施工结束后,宜在7天以后进行质量检测 4.10.3石灰桩地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取总桩数的1%在桩中心及桩间土进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或 标准贯入试验; 2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取不少于3个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单桩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5.1.1沉管灌注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1.2应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桩身完整性试验结果 选择有代表性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1.3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下列
1 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 2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 不得少于1根。 5.1.4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及施工前已进行过动、静 对比试验的乙级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 评定,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 2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及未进行过动、静对比试 验的乙级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均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抽检桩数量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1 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 2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 不得少于1根。
5.2.1载体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2.1载体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3.1钻孔、冲孔、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 裁力检测
5.3.2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 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3.3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直径d<500mm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不得 少于1根; 2对直径500mm≤d<800mm的灌注桩,应全数采用低应变法进行 脏身完整性检测; 3对直径d≥800mm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 与声波透射法综合进行,全数基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并选取不少于 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桩预埋声测管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
5.3.4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 试验进行验收检测。 2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物及施工前已进行过动静对比的乙级建筑 物,当满足高应变适用检测范围时,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采用高应变动 力检测方法评定,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 3当以中等风化及微风化岩石为桩端持力层的端承型大直径桩,无 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 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并结合高应变试验对其单 桩竖向承载力进行综合判定。钻芯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 立少于10根,高应变试验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 根.。
5.4人工挖孔灌注桩(墩)
5.4.1人工挖孔灌注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 检测。
5.4.2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有代表性的 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4.4低应变法检测身完整性抽检数量不得小于总桩数的20%,且不 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声波透射法或钻孔抽芯法,检测
注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
5.4.5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
1以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时,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础 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载荷试验,或在桩底平面处进 行岩基载荷试验;当设计对桩底基岩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要求时,还 应在桩底抽取总孔数的10%且不少于10点钻取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 式验。对设计等级为内级的桩基础,在孔底抽取总孔数的5%且不少于 6个点钻取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以卵石土为桩端持力层时,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 础,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载荷试验,或抽取总桩数 的10%且不少于10个点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超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结果,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点在桩底平面处进行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对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础,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 3点在桩底平面处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3当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下存在松散圆砾或砂土等软弱下卧 层,并经压力注浆处理时,待注浆加固15天以后,在扩大端外缘500mr 处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数量应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 于20根进行动力触探或抽芯检验下卧层的加固效果。当采用动力触探 指标评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参见附录D。
5.5.1预制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
5.5.2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择
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5.5.3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应不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
5.5.4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如下规定
司一规格、同一持力层的基桩,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桩基应抽 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对设计等级为 内级的桩基应抽取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
5.6.2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 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单桩节数为两 节以上的管桩基础工程,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 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设计等级为乙级和丙级,抽检数量不应少 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5.6.4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如下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以卵石土为桩端持力层的管桩进行单桩竖向抗 玉承载力静载试验,同一规格、同一持力层的基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以岩石为桩端持力层时,除按以上方式 检验外,尚应抽取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10根工程桩进行 高应变试验,也可增加总桩数0.5%~1.0%的静载试验; 2设计等级为乙级以卵石土为桩端持力层的管桩进行单桩竖向抗 玉承载力静载试验,同一规格、同一持力层的基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以岩石为桩端持力层时,除按以上方式 检验外,尚应抽取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工程桩进行 高应变试验,也可增加总桩数0.5%~1.0%的静载试验: 3 设计等级为内级的管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 力验收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5.6.5管桩工程的检测时间应符合下及
对粘性土、砂土、粉土场地的管桩工程,承载力检测休止时间不少 于28天; 2对卵石土、岩土场地的管桩工程,承载力检测休止时间不少于7天;
3对遇水易软化的岩石和其它土层时,承载力检测休止时间不少于28 天:
6.1抗浮锚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锚杆抗拔试验。 6.2锚杆基本试验最大加载应取锚杆抗拨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锚杆 验收试验最大加载应取锚杆抗拨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 6.3锚杆抗拨试验数量按总锚杆数的5%抽取且不应少于3根。 6.4锚杆试验终止条件: 1锚头位移不收敛。 2某级荷载作用下,锚头变形量达到前一级荷载作用的5倍。 3锚头位移持续增长或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充许值。 6.5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荷载下未 达到6.4条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 6.6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判定验收合格: 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总位移,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自 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1/2锚固段长 度之和的理论伸长值:
7.1.1锚杆(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锚杆(索)抗拔试验。 7.1.2永久性锚杆(索)抗拨试验的最大加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 直的1.5倍,临时锚杆可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但其最大 应力值不应大于杆体强度标准值的0.8倍; 7.1.3锚杆(索)抗拔试验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索)总数的5%且不应少 于3根,用作试验的锚杆(索)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索) 相同; 7.1.5锚杆试验终止条件: 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 移增量的2倍且锚头位移未稳定时; 2)锚头位移持续增长或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充许值, 3)锚杆杆体破坏。 7.1.6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荷载下, 锚头位移稳定,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 7.1.7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应判定验收合格: 1)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总位移,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 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1/2锚固段 长度之和的理论伸长值; 2)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1~10分钟锚杆端变量不大于1.0mm, 如超过,则6~60分钟内,锚杆蠕变量不大于2.0mm。
7.1.5锚杆试验终止条件
1)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所测得的总位移,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 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1/2锚固段 长度之和的理论伸长值: 2)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1~10分钟锚杆蠕变量不大于1.0mm, 如超过,则6~60分钟内,锚杆蠕变量不大于2.0mm。
7.2.1排桩应在施工完后并在冠梁施工前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7.2.2排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
7.2.3排桩检测应对全数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7.2.4必要时可采用钻芯法对桩身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 7.2.5有效测试桩长与设计、记录桩长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8地基基础检测结果评价
8.1.1满足检测要求及试验要求的地基基础应评定其承载力是否满 足设计要求。
8.1.2结果评定应对单体工程地基基础进行整体评定,在满足抽样数 量条件下,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域评定。
8.2.2满足检测要求的处理地基,当各检测点位的地基承载力均不
8.3.1桩基工程应评价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
8.3.2桩身完整性按下表分类评价
8.3.3当抽检桩中存在的IⅢI类、IV类桩之和小于抽检桩数的20%时, 应查明原因;同时按原方案继续扩大抽检,若仍有II、IV类桩,则应 全数进行完整性检测。
8.3.4当抽检桩中存在的的III、IV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
8.3.5III类桩应经检测确认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IV类租
8.3.5III类桩应经检测确认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IV类桩 应进行工程处理
8.3.6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
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体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 没计要求的结论;对岩基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应给出持力层 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附录A 静力触探 (MPa)确定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承 载力特征值
Ps 2 3 4 5 6 7 8 100~ 140~ 180~ 220~ 260~ 290~ 320~ 中、粗砂 120 160 200 240 280 310 340 110~ 130~ 150~ 170~ 190~ 210~ 粉、细砂90~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Ps 1 2 3 4 5 砂质粉土 100 120 140 160 180 粘质粉土 110 135 160 185 210
Ps 0. 5 1 1. 5 2 2. 5 3 3. 5 4 fak (kPa)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10 340 Es (MPa) 3 5 7 9 11 12. 5 14 15
Ps 0. 5 1 1. 5 2 2. 5 fak (kPa) 60 100 135 170 200 Es (MPa) 2. 6 4. 2 5.8 7. 4 9
附录B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120确定卵石承载力特征值
附录C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确定卵石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C卵石土承载力特征值f及变形模量Eo
Ne3.5 3 4 5 6 8 10 fak (kPa) 120 160 200 240 320 400 E。(MPa) 8 11 14 16 20 24
附录D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 确定人工挖孔桩桩端卵石土极 Ni20 限承载力标准值qpk
附录D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
表D人工挖孔桩桩端卵石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表D人工挖孔桩桩端卵石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附录E应力波纵波速度与灌注砼强度等级关系建议值
JCT748-2010 预应力与自应力混凝土管用橡胶密封圈.pdf附录E应力波纵波速度与灌注桩砼强度等级关系建
表E应力波纵波速度与灌注桩砼强度等级关系
附录F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F.0.1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或软弱混凝土: F.0.2 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F.0.3 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 一高度上; F.0.4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 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MH/T 5045-2020 民航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编写规范,桩顶应设置钢筋 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F.0.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 于C30; F.0.6检测传感器宜安装在接桩以下原桩身上。
F.0.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 于C30; F.0.6检测传感器宜安装在接桩以下原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