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7-GB50843-2013《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pdf6.1.3、6.1.4对既有支护结构、构件的儿何尺寸和材料性能指 标的取值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边坡工程加固程序,边坡加固设计 前,既有支护结构、构件的相关参数应在边坡工程鉴定中通过实 测等方式予以确定,
6.2.1本条根据不同加固方法的特点,对边坡加固工程设计计 算进行了具体规定。 1削方减载法、堆载反压法、加天截面加固法加固时,不 会改变岩土参数和支护结构的传力途径,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岩 土参数,岩土侧压力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范》GB50330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2注浆加固法加固仅改变岩土参数。全面加固前,先进行 试验,试验地段的岩土参数实测值作为计算岩土侧压力的依据; 3当仅考虑新增支护结构抗力时,按一个新的边坡工程进 行设计; 4新增支护结构与原支护结构形成组合支护结构对边坡进 行加固,在边坡加固工程中较为常见,共同受力时新、旧支护结 沟如何发挥作用缺乏明确的规定。本章根据新、旧支护结构形式 的不同组合,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式和相应的计算参数,便于实 际工程使用。
6.2.2本条规定了采用锚固加固法、抗滑桩加固法加固DB11/ 1055-2013 防水卷材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日支护结构共同受力时,组合支护结构抗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订片
有关规定,边坡工程稳定性、变形及构件强度等计算时,应采用 不同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相应的抗力取值分别为特征值和设 计值。本条提到的组合支护结构抗力则为特征值和设计值的统 称,边坡加固计算采用抗力特征值或是抗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订版的有关规定 执行。 1组合支护结构中新增支护结构和原支护结构抗力的发挥 程度受加固方法、原支护结构现状等多种因素影响,加固设计时 应根据本章具体规定分别计算各自有效抗力; 3本款公式主要表达新旧支护结构共同受力时,抗力大于 作用的基本概念。 原支护结构有效抗力通过鉴定报告提供的有关参数计算确 定,不再作折减。当加固前原支护结构构件处于高应力状态且无 法进行有效卸载和检测鉴定确认时,原支护结构有效抗力的利用 应慎重。新增支护结构抗力则由于加固后支护结构因二次受力存 在应变滞后,难以充分发挥。本条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和加固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的抗力发挥系数来考虑应变滞后对新增支护结构抗 力发挥的影响。采用此方法计算抗力一是便于设计人员理解和应 用,同时文与国家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和砌体结构加固规范的加 固计算思路一致。 6.2.3边坡加固工程设计时,原有支护结构及构件还能发挥多 少作用,应依据边坡工程鉴定报告中提供的实测或明确的计算参 数确定。本条明确了结构构件尺寸和材料强度的选取原则。 6.2.4自前的鉴定检测技术尚难以对边坡工程进行全面精确的 则试,岩土工程的可变性更增加了鉴定的难度。因此,对影响边 玻整体安全的支护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存在怀疑且难以通过鉴 定查明时,原支护结构、构件有效抗力计算不宜考虑其有利 作用。 1支护结构基础位于潜在滑面之上时,边坡整体稳定无法 得到保证,支护结构也无法发挥作用。此时不应考虑原支护结构
6.2.4自前的鉴定检测技术尚难以对边坡工程进行全面精确
的作用; 4支护结构鉴定单元属于严重不符合国家现行安全性标准 时,其中满足安全性要求的构件依然可以在组合支护结构中作为 新增支护结构的构件发挥作用。当结构重量对边坡稳定起有利作 用时,应考虑其作用。 6.2.6岩土侧压力分布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密切相关。一般来讲, 采用被动式加固方法时,加固后作用于组合支护结构的岩土侧压 力分布可采用原支护结构岩土侧压力分布;采用主动式加固方法 时,若原支护结构为锚杆挡墙,岩土侧压力分布可采用锚杆挡墙 的岩土侧压力分布图形;原支护结构为重力式挡墙、桩板式挡 墙、悬臂式挡墙等时,若在挡墙顶部附近增设锚杆约束变形,作 用于支护结构的岩土侧压力分布可采用梯形或矩形分布图形
6.3.1鉴于目前国内外边坡加固的相关实测数据、试验资料较 少,本节在确定新增锚杆及传力结构的构件抗力发挥系数时,借 鉴国家现行相关加固规范的成果,主要考虑了边坡安全性鉴定结 果、新旧结构构件结合程度、加固后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滞后等 因素的影响。 对边坡加固工程中最为常用的锚固加固法加固支护结构,本 条明确了各种不同形式支护结构抗力发挥系数取值。 重力式挡墙刚度一般较大,新增非预应力锚杆时,同样变形 锚杆承担的拉力较小,所以锚杆抗力发挥系数折减较多。 悬臂式、桩板式挡墙的自身变形较大,新增非预应力锚杆更 容易与之协同工作,所以锚杆抗力发挥系数折减比重力式挡 墙少。 锚杆挡墙加固时,新增非预应力锚杆抗拉刚度较小,在边坡 新的变形下其应力应变滞后严重,新增锚杆发挥作用小,因此锚 杆抗力发挥系数折减最多。另外,锚杆挡墙安全性鉴定时,锚杆 作为关键构件,直接决定其安全性等级。当为B级时,说明锚
杆是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加固部位只会出现在锚肋、挡板等相对 次要部位。此时,采用加大截面法等加固是最经济合理的选择, 无需增设锚杆。因此,表6.3.1未列出Bsu级时锚杆抗力发挥 系数。 岩石锚喷边坡加固时,较完整岩石中采用锚杆加固,其应力 应变滞后小,因此锚杆抗力发挥系数折减最少。另外,岩石锚喷 边坡安全性鉴定为Bsu级时,说明锚杆是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加 固部位只会出现在面板等相对次要部位。此时无需增设锚杆,因 此表6.3.1未列出Bsu级时锚杆抗力发挥系数。 锚杆工程土层为锚固段时,锚杆变形量大且土层提供锚固力 不如岩层可靠度高,因此对抗力发挥系数进行了适当降低 预应力锚固加固法对原支护结构有卸载作用,锚杆抗拉刚度 大,有利于消除应力应变滞后,充分发挥新增支护结构的作用: 听以折减少。实际工程应用时,应注意避免张拉控制应力过大 对原支护结构带来损伤或对原锚杆等产生的过多卸载作用,影响 原支护结构有效抗力的发挥。 6.3.2本条明确了抗滑桩加固法加固两种支护结构时抗力发挥
6.3.2本条明确了抗滑桩加固法加固两种支护结构时抗力发
系数取值。抗滑桩加固法用于地基稳定性加固时,不应执行 条,应按国家边坡规范相关内容计算。
7.1.1本规范仅列出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由于岩土工程地域 生强,各地工程技术人员可结合规范中有关的加固设计原则,采 用当地成熟、可靠的加固方法对边坡进行加固, 7.1.2水对边坡工程安全性危害大。由于水软化岩土的物理力 学指标,支护结构承担岩土侧压力增大,安全性降低。工程中边 坡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都是水的不良作用诱发的。加强边坡排水、 防渗措施,有利于保证边坡的长期安全,是各种加固处理方法中 的必要辅助措施。边坡绿化则是园林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边坡加固应遵守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因此,本条 再次强调了边坡加固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监测的必要性。
7.2.1削方减载法适用于有削方条件、不危及后缘坡体整体稳 定性及邻近建构筑物、管线、道路及场地等安全和正常使用的 情况。 7.2.2本条规定了几种情况不宜采用削方减载法。原因是这几 种情况受开挖放坡条件限制,仅采用削方不能使需加固的边坡工 程达到稳定或仍将影响坡顶邻近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安全和正常 使用。
7.2.2本条规定了几种情况不宜采用削方减载法。原因
种情况受开挖放坡条件限制,仅采用削方不能使需加固的边坡 程达到稳定或仍将影响坡顶邻近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安全和正 使用。
使用。 7.2.3本条规定了削方减载法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7.2.4有条件采用削方减载法对既有边坡工程进行加固时,削 方减载后使拟加固的边坡工程稳定性满足要求,也需对新形成的 玻脚及坡面进行保护。对稳定性不满足要求的及新形成的开挖边 坡均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支护处理
方减载后使拟加固的边坡工程稳定性满足要求,也需对新形成 玻脚及坡面进行保护。对稳定性不满足要求的及新形成的开挖 坡均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支护处理
7.2.5本条规定了采用削方减载法时现场施工顺序及有关要求。 现场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边坡的稳定性及现场条件 等确定施工顺序,并做好临时封闭、截排水、开挖临时放坡、弃 土弃渣及安全施工等有关工作。
73.I堆载反压法通过在既有边坡工程坡脚堆载反压,使拟加 固的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堆载反压法适用于坡脚有堆载反压的空间及位置,并不影响 邻近建筑物、管线及场地功能等的情况
7.3.2本条规定了堆载反压法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7.3.3应急抢险过程的堆载反压体作为边坡永久性加固工程1
有条件采用堆载反压法进行加固的边坡工程,需对新形成块 面及坡脚进行保护,对稳定性不满足要求的及新形成的开挖边均 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堆载反压满足力 固的要求。
7.4.1锚固加固法用于有锚固条件的工程主要是指新增锚杆或 锚固体系具有可施作的场地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基础、管线、工程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满足锚杆施工和承载力的要求等;锚杆作用 的部位、方向、结构参数、间距和施作时机可以根据需要较为方 便地进行设定和调整,能以最小的支护抗力,获得最佳的稳定效 果,因此对于边坡的稳定、支护结构抗滑移、抗倾覆等加固具有 良好的适应性和加固效果,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7.4.2由于锚固法具有施工简便、及时提供支护抗力、对原有
支护结构扰动小,显著节约工程材料并充分利用岩土体的自身 度的特点,因而在边坡工程加固中优先采用。对于高大的岩质
坡、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边坡由于预应力锚杆及时提供支护抗 力,控制支护结构及边坡的变形,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过 程的安全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加固手段之一;对施工期间稳定期 较差或者无开挖条件的边坡工程,采用锚杆和预应力锚杆不但能 减少变形,而耳增加边坡软弱结构面、滑裂面上的抗剪强度,改 善其力学性能,有利于边坡的稳定;国内外地震对锚固边坡稳定 生的影响研究和调查(尤其是四川汶川大地震边坡失稳工程调 查)结果表明:由于锚杆具有良好的延性,将结构物或边坡不稳 定地层与稳定地层紧密地锁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工作体系,采用 预应力锚杆进行加固且镭杆的工作状态良好的边坡工程及大坝工 程基本上都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规定采用预应力锚杆对抗震设防 烈度较高地区的边坡及构筑物进行加固,有利于提高其抗震性能 和安全性。
求的地层中,会引起显著的变而导致锚杆预应力值降低,或因 锚固段注浆体与土层间的摩阻强度过低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锚固 力;由于地层对钢筋和灌浆体的强腐蚀性,降低了锚杆的使用寿 命,导致边坡存在安全隐患和边坡稳定维护成本的增加;填方锚 杆挡墙垮塌事故经验证实,锚杆自由段处在欠固结的新填土边坡 及竖向变形较大的边坡工程中,在锚杆施工完成后,随着填土的 固结和沉降,竖向变形加大,导致锚杆的拉压力增加和对挡墙附 加推力增加,不利于边坡的稳定,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对不适于 锚杆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7.4.4本规定给出了新增锚杆承载力、数量、间距等的确定
锚杆布设的位置与方位要充分考虑边坡可能发生的破环模 式、支护结构抗滑移、抗倾覆和强度等要求,锚杆位置布设于边 坡作用力合力点,能使其最大限度提高抵抗滑移或倾倒破坏的 抗力。 新增锚杆与原支护体系中锚杆的间距过密,会引起群锚效
应,从而降低了锚杆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新增锚杆与原支 护体系中锚杆的作用;锚固段穿过滑裂面或潜在滑裂面不小于 2m有利于锚固的可靠性,并参考国内外的岩土锚杆规范所做的 规定。 锚杆传力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是为了避免传力构件 高部损坏和坡面地层因压缩变形而导致锚杆作用效果降低或不能 将锚固力有效地传至稳定地层中。
7.4.5精轧螺纹钢筋是在整根钢筋上轧有螺纹的大直径、
度、高尺寸精度的直条钢筋,可在任意截面上通过内螺纹连接器 进行加长或者采用螺母进行锚固,具有连接、锚固简便、利于重 复张拉、与胶凝材料粘结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钢绞线具有强 度高、低松弛、可重复张拉、与钢筋相比可大量节省钢材且便于 运输和现场施工的特点,此外预应力锚杆杆体采用精轧螺纹钢 筋、无黏结钢绞线时,可根据监测结果较方便地进行预应力调 整,进行边坡动态设计与施工;新增锚杆由于控制变形和加固的 要求,预应力锁定值为锚杆拉力设计值;对于被锚固支护结构位 移控制值较低时,尤其是软土深基坑工程、蠕变较大的软岩高边 玻工程,其周围无建筑物或者变形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 某些情况下,由于支护结构变形,锚杆预应力增加35%~ 50%,有些锚杆的筋体甚至断裂(锦屏I、Ⅱ电站两岸高边坡采 用预应力锚杆加固,由于岩石蠕变变形过大而导致筋体断裂)。 因此在被锚固结构允许产生一定变形的工程,锚杆初始预应力 (锁定荷载)取为锚杆拉力设计值的75%~90%。 7.4.6通过对国内外边坡工程中锚杆腐蚀破坏的实例调查研究 表明,锚杆的断裂部位主要位于锚头附近。保护层升裂,由于大 气水的渗入,常导致铺头腐蚀,因此本条对已有铺杆锚头出现锈 蚀以及保护层开裂进行修复处理进行规定,以便保证锚杆的长期 锚固性能。 7.4.7由于钻孔用水会软化边坡岩土体,引起其岩士体物理力
7.4.6通过对国内外边坡工程中锚杆腐蚀破坏的实例调
表明,锚杆的断裂部位主要位于锚头附近。保护层开裂,由于 气水的渗入,常导致锚头腐蚀,因此本条对已有锚杆锚头出现铺 蚀以及保护层开裂进行修复处理进行规定,以便保证锚杆的长其 锚固性能。
学参数下降,导致边坡的变形加大,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因此
本条规定,对于水钻成孔导致边坡的变形加大、稳定性降低较为 明显时,采用于钻成孔;锚杆预应力张拉过程会出现应力集中, 可能引起原支护结构局部损坏或压缩变形,因此在张拉时,不但 要分级张拉到位,同时需加强对原支护结构及构件变形的监测
7.5.1边坡滑动或有潜在滑面时,采用抗滑桩加固效果好,也 是岩土工程界常用的加固措施。支护结构稳定性或强度不足、边 坡滑移引起支护挡墙失稳时,采用抗滑桩加固法既可加固地基: 又可加固支护结构
桩身配筋大,桩顶位移大,经济性差。此时,在桩顶附近增设预 应力锚杆,改善桩的受力状况,桩身配筋和桩顶位移显著减小。 另外,当加固需要对桩顶位移进行严格控制时,桩顶增设预应力 锚杆也是非常有效的。抗滑桩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可充分发挥桩 身强度和锚杆抗拉能力强的优点,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措施 之一。 7.5.3理入式抗滑桩设计时应控制桩顶标高,避免岩土体从桩 顶滑出。当没有设置桩间挡板时,应控制桩间距离,避免土体从 桩间滑出。当地基存在多个软弱面时,应将桩伸过深层软弱面, 避免因桩长度不够对边坡未能全面加固,存在产生深层滑动的 可能。 7.5.4抗滑桩施工阶段因对边坡进一步扰动,边坡的稳定性处 于相对较低时期。施工采取跳槽开挖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边坡的扰
桩身配筋大,桩顶位移大,经济性差。此时,在桩顶附近增设预 应力锚杆,改善桩的受力状况,桩身配筋和桩顶位移显著减小 另外,当加固需要对桩顶位移进行严格控制时,桩顶增设预应力 锚杆也是非常有效的。抗滑桩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可充分发挥桩 身强度和锚杆抗拉能力强的优点,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措施 之一。
顶滑出。当没有设置桩间挡板时,应控制桩间距离,避免土仆 桩间滑出。当地基存在多个软弱面时,应将桩伸过深层软弱 避免因桩长度不够对边坡未能全面加固,存在产生深层滑动 可能。
于相对较低时期。施工采取跳槽开挖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边坡的扰 动,有利于保证施工期间边坡的安全
7.6.1支护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不满足支护结构稳定性或强度 要求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加大构件截面尺寸,以满足 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构件强度的要求。
支护结构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 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加大基础截面,以满足地基承载 力和变形的设计要求
7.7.1注浆法通过将浆液注入岩土体内,将原来松散的土颗粒 校结成一个整体,或者通过填充岩石裂隙,将因裂隙切割的岩石 校结在一起,从而提高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但由于注浆参数难 以把握,注浆效果检测手段目前均不够理想,注浆加固法更适合 作为边坡加固中提高边坡工程稳定性的补充措施,与本规范所述 的其余加固法一起使用
7.7.2注浆设计前应弄清场地能否采用注浆处理、适合采用亻
边坡注浆堵塞的泄水孔应重新采取清孔措施,同时应控制注 浆压力,避免注浆过程中边坡稳定性降低或对支护结构带来新的 损伤。 注浆浆液的扩散半径与浆液的流变特性、注浆压力、胶凝时 间、注浆时间等因素有关。理论计算的扩散半径与实际往往相差 很大,有条件时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相关参数对设计和施工更 有指导意义。 渗透注浆是在很小的压力下,克服地下水压和土的阻力,渗 入土体的天然孔隙,在土层结构基本不受扰动和破坏的情况下达 到加固的目的 注浆加固地基时,增加的注浆宽度是参照有关地基基础处理 规范而来,其自的是有利于保证对地基持力层的有效加固,
7.7.3注浆施工合理性是确保注浆加固效果的重要环节。施工 过程中对注浆压力、注浆流量的监测和调整则是提高注浆质量的 关键。 注收工与妊注收圳城的洗圾一注收主注的选圾 悠广注收
7.7.3注浆施工合理性是确保注浆加固效果的重要环节。施工
注浆施工包括注浆机械的选择、注浆方法的选择、确定注
次序和进行注浆控制。其中注浆控制可以采用过程控制,即通过 调整浆液性质和注浆压力、流量,把浆液控制在所要处理的范围 为;也可采用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注浆总量、注浆压力、注浆时 间等的控制,达到注浆加固的要求
调整浆液性质和注浆压力、流量,把浆液控制在所要处理的范围 内;也可采用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注浆总量、注浆压力、注浆时 间等的控制,达到注浆加固的要求。 7.7.5浆液过量流失大都伴随着注浆压力不升、吃浆不止的情 况,多为岩土层内部特殊的岩土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选用 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7.7.6注浆质量的好坏应通过合适的检查方法检验。轻型动力 触探、静力触探、钻孔抽芯等方法存在仅能反映检查一点的加固 效果的局限性,电阻率法、声波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和直接反映检 查效果的缺点,对地基整体加固效果的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的方 法。相比之下,采用现场载荷试验检验注浆加固效果,在一定范 围内较能反映实际现状,但其检验费用相对较高,时间也较长: 对重要工程为确保工程安全,采用此方法检验是合理的
况,多为岩土层内部特殊的岩土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选 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7.8.1~7.8.9本节的截排水加固法主要适用于既有边坡工程出 现问题的主导原因是地下水及地表水。采用此法基本能达到加固 自的,而不需在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情况。当然,一般情况下还 宜对原有支护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本节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系统、合理的截排水设置及构造 要求等。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布设截、排水 措施。 地表水渗入既有边坡工程坡体,产生水压力,增加坡体的重 量,增加滑动力,同时降低了潜在滑面的抗剪强度,对边坡稳定 是不利的。 采用截排水法加固时,应遵循地表截、防、排水与地下排水 相结合,以地下排水为主,地表截、防排水为辅,有机结合的原 则。通过截、防、导、排,尽可能降低边坡地下水位,减小渗水 压力,改善边坡稳定条件,提高边坡稳定性。
对于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层层修建截水沟、排水沟。在坡体 范围内的地表水,对地表尤其是裂隙及渗水强的部位进行封闭、 封堵,低凹积水地方进行填平,顺地表水集中的地方设排水沟排 走地表水。对地下水,根据坡体的岩土情况及渗透性等采用盲沟 (洞)、斜孔进行排水。
8.1.1本条明确了既有边坡工程加固方案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 因素。
8.1.2需进行加固的既有边坡工程出现问题的情况及原因较多,
加固方案应考虑与原有结构协调工作、尽量利用原有结构、 易于场地施工、经济、有效等因素综合确定。应注重工程环境 条件和技术难度上的可实施性,不得危及工程周边相关建筑的 安全。
8.1.3新增支护结构可以与原有边坡支护结构结合协调受力
8.1.4原支护结构能发挥作用的尽量发挥其作用,同时新增
的支护结构不应或尽量少影响原有结构发挥作用。为使原结构充 分发挥作用和新增支护结构发挥相应的作用,宜优先采用有利于 与原支护结构协同工作的、主动受力的结构形式。 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较低时,加固设计应考虑边坡工程损坏 的时间效应,应选择施工过程不影响原支护结构稳定的加固方 案,防止施工过程中边坡失稳。
8.1.5本条规定的这几种情况,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有利于
增支护结构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发挥作用,也有利发挥原有支 结构的作用,更有利于控制整个边坡工程及支护结构的稳定及 形。因此,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力水平高时,为使新增支护结构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防止高应
应力水平高时,为使新增支护结构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险
力构件发生超应力状态,应优先对高压力构件进行卸载,降低其 应力水平。卸载的方式有预应力锚杆加固、坡顶削方减载及坡脚 堆载反压等
8.2锚杆挡墙工程的加固
8.2.1根据国内外大量锚杆挡墙工程调查,锚杆挡墙工程损伤、 破坏方式及原因概述为以下8大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 处理方案进行加固: 1在岩土推力作用下,锚杆挡墙整体失稳; 2锚杆杆体强度、锚固段抗力及外锚头锚固力等不足造成 锚杆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挡墙出现变形和开裂; 3锚固总抗力不足或锚杆非锚固段过长等因素使锚杆挡墙 外倾变形量超过设计充许值; 4锚杆挡墙肋柱、排桩、格构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或混凝 土强度等级过低,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出现变形和开裂; 5锚杆严重腐蚀,造成锚杆承载力不足,安全系数不满足 设计要求; 6锚杆挡墙肋柱、排桩、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挡墙出 现严重的沉降和倾斜; 7锚杆挡墙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出现的变 形和开裂; 8锚杆挡墙的排水系统功能失效,在水的作用下,岩土压 力增大,导致挡墙变形和开裂。 锚杆挡墙工程失稳诱发因素很多,因此在考虑技术、经济、 保护环境等因素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锚固加固法。 8.2.2根据锚杆挡墙工程破坏的原因和结构构件的鉴定结果 在肋柱上增设锚杆,不但可以提高锚杆挡墙的稳定性,同时也可 以减小肋柱的变形;对于原锚杆挡墙工程中由于肋柱间距过大及 锚固总量不够而导致锚杆挡墙失稳,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提 高锚杆挡墙的抗力:(1)在原肋柱之间增设新的肋柱:(2)在原
8.2.2根据锚杆挡墙工程破坏的原因和结构构件的
在肋柱上增设锚杆,不但可以提高锚杆挡墙的稳定性,同时也可 以减小肋柱的变形;对于原锚杆挡墙工程中由于肋柱间距过大及 固总量不够而导致锚杆挡墙失稳,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损 高锚杆挡墙的抗力:(1)在原肋柱之间增设新的肋柱;(2)在原
肋柱之间增设横梁和锚杆。 新增锚杆的位置与原支护体系中锚杆应有一定的间距,以避 免群锚效应,新增锚杆初始预应力的大小应考虑原支护体系的锚 杆的锚固力的大小,新增锚杆的锁定预应力值宜与其周围锚杆预 应力一致,以有利于新旧锚杆共同发挥锚固作用。 8.2.3对于采用抗滑桩方法加固的锚杆挡墙工程,新增抗滑桩 和挡板(肋柱)间设置可靠的传力构件(或者采用紧贴挡板原位 浇注),有利于原支护体系中的挡板(肋柱)与新增抗滑桩之间 土压力的传递、协调变形与施工。 抗滑桩悬臂较高或边坡岩土体作用力较大时,采用锚拉桩加 固法是被动加固与主动加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有利于控制 由于边坡岩土体作用力过大抗滑桩顶部的变形,避免其倾倒破 坏,并有利于减少桩身配筋,提高其经济性,
式挡墙及悬臂式、扶壁式挡墙工
8.3.1挡墙的主要载荷是土压力和相关的外来载荷,随着其使 用时间的增长,挡土墙的外观质量、稳定性就可能会减弱,出现 墙面开裂、鼓胀甚至不同程度的失稳现象。由于挡墙所承受的外 部载荷环境、回填土性质、地质条件不同,因而,挡墙出现结构 损坏、失稳的原因和所采用的加固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条列出了 几种有代表性的加固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重力式挡墙的加固除采用本条所述方法外, 可根据挡墙的受力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安全、经济、便捷的加 固处理措施。如当重力式挡墙为俯斜式、直立式挡墙时,可通过 采用加大截面法将部分高度挡墙挡七面调整为仰斜状,减小加大 截面段墙后土压力,以达到对挡墙加固的目的;当重力式挡墙为 衡重式挡墙,墙后存在稳定岩土边坡时,可采取在衡重台处增设 钢筋混凝土卸荷板的加固措施,降低土压力。
8.3.3当重力式挡墙截面尺寸不够时,可采用墙前或墙后加大 截面宽度,也可墙前和墙后同时加大截面宽度。加大截面尺寸范 围可以是挡墙的局部高度区域。 挡墙或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加大截面部分混凝土浇筑 前,应采取凿毛处理、植入拉结钢筋等措施,保证新、旧混凝土 结合成为整体。当挡墙为砌体材料时,应先剔除原结构表面疏松 部分,对不饱满的灰缝进行处理,加固部位采取设水平齿槽或锚 筋等措施,保证新加混凝土与挡墙结合成为整体。 基槽开挖施工阶段,挡墙的稳定性会削弱。采取分段跳槽施 工,可减少挡墙同时受扰动的范围,避免坑槽内地基土暴露过久 引起原基础产生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甚至危及挡墙的安全。 8.3.4采用抗滑桩加固时,抗滑桩与重力式挡墙之间水平力的 可靠传递是关键。当抗滑桩无法紧贴挡墙时,可将桩与挡墙之间 的土体置换为现浇混凝土。 8.3.5本条规定了采用锚固加固法对悬臂式、扶壁式挡墙工程 进行加固时的方案及一些构造要求。 1对扶壁式挡墙,锚杆宜设于扶壁的两侧,也可设于挡墙 的中部; 2锚杆应锚固于挡墙后的稳定地层内; 3锚杆的外锚固部分与原支护结构间应设传力构件;当已有 挡墙挡板不满足加固锚杆的传力时,可设格构梁、肋或增厚挡板; 4对边坡挡墙工程变形较大或需控制挡墙变形时,宜采用 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 8.3.6悬臂式、扶壁式挡墙的结构构件包括扶壁、立板(或称 面板)、墙趾板和墙鐘板,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无特殊性,可完
进行加固时的方案及一些构造要求。 1对扶壁式挡墙,锚杆宜设于扶壁的两侧,也可设于挡墙 的中部; 2锚杆应锚固于挡墙后的稳定地层内; 3锚杆的外锚固部分与原支护结构间应设传力构件;当已有 挡墙挡板不满足加固锚杆的传力时,可设格构梁、肋或增厚挡板; 4对边坡挡墙工程变形较大或需控制挡墙变形时,宜采用 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 8.3.6悬臂式、扶壁式挡墙的结构构件包括扶壁、立板(或称 面板)、墙趾板和墙潼板,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无特殊性,可完 全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 关规定进行加固,以满足其受力要求
8.4桩板式挡墙工程的加固
8.4.1本条列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加固方法。对施工期间因多
8.4.1本条列出了儿种有代表性的加固方法。对施工
种原因造成部分已施工桩或挡板不满足安全要求时,还可根据实 际情况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墙后部分土体材料置换(当未填土 时)等措施,必要时结合本条所列的加固方法。 8.4.2桩板挡墙通常采用悬臂桩,桩顶位移过大引起的周边建 筑、市政设施损坏的情况较多。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可有效控 制桩顶位移
8.4.4新增抗滑桩与原桩基距离过近,施工期间对原桩基可能
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削弱其埋入岩土层段的嵌固效果 抗滑桩与桩板式挡墙排桩之间在桩顶应设置后浇的钢筋混凝 土连系梁,提高桩受力的整体性
8.5岩石锚喷边坡工程的加固
8.5.1对需进行加固的岩石锚喷边坡工程,应根据加固工程地 质勘察报告、边坡加固工程鉴定和加固后边坡工作状态,分析边 坡破坏模式,根据破坏模式,兼顾已有边坡现状,选择合理的加 固设计方案。 本条规定了岩石锚喷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加固法组合进行加固。 损坏的锚杆属于明确鉴定时,则按局部加固。损坏的锚杆属 于不明确鉴定时按普遍性加固。加固锚杆的布设及构造应按现行 有关规范执行。
本条规定了岩石锚喷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加固法组合进行加固。 损坏的锚杆属于明确鉴定时,则按局部加固。损坏的锚杆属 于不明确鉴定时按普遍性加固。加固锚杆的布设及构造应按现行 有关规范执行。 8.5.2岩石锚喷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作为局部受力构件或封面 构件,可采用锚杆加固法和置换法进行加固。格构梁应根据其受 力按国家现行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 对损坏的喷射混凝土面板,将失效部分混凝土和已经风化的 表层岩面清除十净;已损坏部分原有板内钢筋已经锈蚀时,用同 等级和直径钢筋替换,采用焊接或植筋的方法将加固钢筋与原结 构或钢筋连接;新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原有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且不低于C20;加固部分的喷射混凝土挡板厚度不小于 原喷射混凝士挡板的厚度,且不应小于100mm。
8.5.2岩石锚喷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作为局部受力构件或
8.5.2岩石锚喷边坡喷射混凝土面板作为局部受力构件或封面 构件,可采用锚杆加固法和置换法进行加固。格构梁应根据其受 力按国家现行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
对损坏的喷射混凝土面板,将失效部分混凝土和已经风化的 表层岩面清除于净;已损坏部分原有板内钢筋已经锈蚀时,用同 等级和直径钢筋替换,采用焊接或植筋的方法将加固钢筋与原结 沟或钢筋连接;新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原有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且不低于C20;加固部分的喷射混凝土挡板厚度不小于 原喷射混凝士挡板的厚度,且不应小于100mm。
8.6坡率法边坡工程的加固
8.6.1对需进行加固的坡率法边坡工程,应根据加固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边坡加固工程鉴定和加固后边坡工作状态,分析边坡 破坏模式,根据破坏模式,兼顾已有边坡现状,选择合理的加固 设计方案。 本条规定了坡率法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根 据现场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加固法组合进行加固。 8.6.2本条规定了坡率法边坡工程局部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 需根据工程情况及条件采用混凝土格构式锚杆加固法、锚钉格构 护坡、砌块护坡、绿化护坡等进行加固
需根据工程情况及条件采用混凝土格构式锚杆加固法、锚钉格构 护坡、砌块护坡、绿化护坡等进行加固
8.7.1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中的有关加固方法通常也适用于支护结构地基加固。对基础 偏心受力引起的地基竖向承载力不够,有锚固条件时,也可采用 锚固加固法调整支护结构的偏心受力,达到对地基加固的目的。 8.7.2桩板式挡墙排桩、抗滑桩等以悬臂受力为主的支护结构
8.7.1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8.7.1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中的有关加固方法通常也适用于支护结构地基加固。对基础 偏心受力引起的地基竖向承载力不够,有锚固条件时,也可采用 锚固加固法调整支护结构的偏心受力,达到对地基加固的自的。 8.7.2桩板式挡墙排桩、抗滑桩等以悬臂受力为主的支护结构 对地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相对较高。地基水平承载力不足会削弱 地基对桩的嵌固作用,造成桩顶位移加大,严重时会造成桩前被 动土压力区地基土被挤出破坏,支护结构整体作用失效。实际工 程应用表明,采用锚固加固法,在支护结构或基础上增设锚杆, 是解决地基水平承载力不足的有效加固方法,也为广大岩土工作 者所接受。 地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支护结构受力需要,造成的后果多伴 随着支护结构本身不满足使用要求,选择加固方法时应兼顾地基 和支护结构的加固
9.1.1当边坡加固工程施工中产生变形对坡顶建筑物安全有危 害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对其可能威胁的保护对象采取保护 措施,对加固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预防灾害的发生及避免产 生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对既有建筑边坡工程进行加固施工前,设计单位应明确指出 被保护对象内可能被危害的保护对象,并给出具体监测项自 要求。 9.1.2、9.1.3当出现下列情况的边坡加固工程应按一级边坡工 程进行变形监测,且提出了监测的具体要求。 1超过本规范适用高度的边坡工程: 2边坡工程塌滑影响区内有重要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 坡加固工程; 3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对边坡加固施工扰动较敏感的 边坡加固工程; 4已发生严重事故的边坡工程; 5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边坡加固工程; 6其他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边坡加固工程。 对边坡加固工程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易引发事故或灾害 的边坡加固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预防边坡加固 过程中产生新的灾害。 9.1.5边坡工程及支护结构变形值的大小与边坡高度、地质条 件、水文条件、支护类型、加固施工方案、坡顶荷载等多种因素 有关,变形计算复杂且不成熟,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均未提出较成 熟的计算理论。因此,目前较准确地提出边坡加固工程变形预警
直也是困难的,特别是对岩体或岩土体边坡工程变形控制标准更 雅提出统一的判定标准,工程实践中只能根据地区经验,采取工 程类比的方法确定。在确定具体监测内容和要求时,宜由设计单 位提出初步意见,再与边坡加固工程变形监测有关的单位共同协 商最终确定边坡加固工程监测方案
9.2.1~9.2.3为规范边坡加固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给出了监 方案的具体要求及监测对象、项目的选择要求,供相关工程技 人员参考使用。
人员参考使用。 9.2.4~9.2.11为了使边坡加固工程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且可以 有效实施,给出了变形观测点布置应执行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相应监测项目、监测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给出了监测频率的 般规定,其目的是避免边坡加固工程监测工作实际操作中缺乏统 的监测规定,随意布置变形观测点或随意增加无效观测点的现 象,在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减少社会资源和财富的 浪费。 9.2.12基于本规范第9.1.5条同样的原因,边坡加固工程监测 预警的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关系到社会资源、人力、物 力的调配,预报不及时或不准确,其生产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在 参考了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有关边坡工程实践后,给出了预警预 报的一般要求。在实际使用中,监测单位应根据边坡加固工程自 然环境条件、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地区边坡工程经验(如发现 少量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现象时的处理经验)及同类边坡 工程的类比,慎重、科学地作出预警预报
有效实施,给出了变形观测点布置应执行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相应监测项目、监测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给出了监测频率的 般规定,其目的是避免边坡加固工程监测工作实际操作中缺乏 的监测规定,随意布置变形观测点或随意增加无效观测点的 象,在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减少社会资源和财富 浪费。
预警的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关系到社会资源、人力、物 力的调配,预报不及时或不准确,其生产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在 参考了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有关边坡工程实践后,给出了预警预 报的一般要求。在实际使用中,监测单位应根据边坡加固工程自 然环境条件、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地区边坡工程经验(如发现 少量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现象时的处理经验)及同类边坡 工程的类比,慎重、科学地作出预警预报
9.3.1、9.3.2通过对已有边坡工程监测报告的调查发现,监测 数据的处理方法、表达形式差异极大,且不规范,为统一监测数 据的处理方法,表达方式特做此规定。
9.4.1、9.4.2从对已有边坡工程监测报告的调查发现,监测报 告形式繁多,表达内容、方式各不相同,报告水平参差不齐现象 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为规范、统一边坡加固 工程监测报告的编制特做此规定,
10.1.1既有边坡工程的加固,由于各种原因容易造成施工安全 事故,所以施工方案应结合边坡的具体工程条件及设计基本原 则,采取合理可行、有效的综合措施,在确保边坡加固工程施工 安全、质量可靠的前提下施工。 10.1.2对不稳定或欠稳定以及出现较大变形的边坡工程,施工 前须采取措施增加边坡工程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采取特殊 施工方法时,应经设计单位许可,否则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 作业施工,预防加固施工中造成边坡工程跨塌。 10.1.3边坡工程实践证明,在坡顶超载堆放施工材料、施工用 水,经常引发边坡工程事故,为此,作此规定预防超量堆载危及 边坡工程稳定和安全。 10.1.5加固边坡工程应根据其特殊情况或设计要求,施工单位 应将监控网的监测范围延伸至相邻建筑物或周边环境进行自检监 测,以便对边坡加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稳定做出准确判断,必要 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雨期施工时,应加 强监测、巡查次数。 10.1.6由于边坡加固工程的特殊性,同时要执行信息施工法 故施工方案应经地勘及设计单位等认可。
应将监控网的监测范围延伸至相邻建筑物或周边环境进行自检监 测,以便对边坡加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稳定做出准确判断,必要 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雨期施工时,应加 强监测、巡查次数
10.1.6由于边坡加固工程的特殊性,同时要执行信息施二
地勘及设计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施工顺序 及施工方案等是否与现场情况相符、是否会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 期的安全等。
的施工法。信息施工法是动态设计法的延伸,也是动态设计法的 需要,是一种客观、求实的工作方法。边坡加固工程,应使监控
网、信息反馈系统与动态设计和施工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及时 将现场边坡地质变化、变形情况反馈到设计、施工单位,以调整 设计参数与施工方案,指导设计与施工,从而确保施工期间边坡 加固工程安全。
10.2.1边坡加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贯彻实施设计意图、确 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的主要技术文件。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严格审查,实行多方会审制度。方案中应 有施工应急控制措施和实施信息法施工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10.3.1当施工中边坡加固工程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处理,并向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未经许可不得继续 施工,避免出现工程事故。
支护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
B.1.1~B.1.4任何工程的地基基础一般均为隐蔽工程,实际 现场检测工作受周边环境、场地条件、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等多 种因素影响,实际支护结构地基基础的检测存在很大困难,因 比,岩土体参数应按边坡加固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同时根据地基 基础变形观测资料、上部支护结构反应、当地工程实践经验,结 合有关验算,评定支护结构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支护结构地基基础包括地基及基础二个项目,其安全性以地 基及基础二个项目中的最低评定等级作为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等级。
B.2.1本条参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给出了边坡工程地基检验的 基本要求。
SJ/T 11294-2018标准下载B.2.2本条给出了地基检测的几种工作方法。
B.3.1、B.3.2给出了基础检验应符合的规定及现场检测的 种方法。
B.3.3本条给出了基础安全性评级方法和标准
附录C鉴定单元稳定性鉴定评级
应该指出的是在不考虑边坡工程支护结构作用时,边坡岩土 本稳定性评价问题是由本规范第4章解决的,即边坡工程岩土体 破坏模式由边坡加固工程斯察解决。 C.0.2本条给出了稳定性鉴定评级的范围、评定条件和评定对 象,当鉴定单元已经出现稳定性破坏或已有重大安全事故迹象 时,应直接将其安全性评定为Dsu级。 C.0.3本条给出了支护结构按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评价 其安全性的方法和标准,由于全国各地工程地质环境差异很大, 各地区边坡工程实践经验各有不同,因此,第3款鉴定评级是以 2个表格表达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边坡工程实际经验、同类边 玻工程对比,总结适合本地区边坡工程实践的参数评定支护结构 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 C.0.4本条给出了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评级方法,其分界参数 与建筑边坡安全性等级等因素相关,其分级标准与边坡工程安全 性等级变化后的安全系数基本一致。 应当注意的是:因边坡支护结构的存在CNCA-CGP-03:2020 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卫生陶瓷,致使岩土体破坏模 式发生改变,应对不同破坏模式的鉴定单元进行稳定性验算,以 最小安全系数或最不利状态作为评定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的 依据
C.0.4本条给出了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评级方法,其分界参数
性等级变化后的安全系数基本一致。 应当注意的是:因边坡支护结构的存在,致使岩土体破坏模 式发生改变,应对不同破坏模式的鉴定单元进行稳定性验算,以 最小安全系数或最不利状态作为评定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的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