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冷库施工及验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440-2021.pdf面下的保温材料填充做法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技术要求进行隐 程验收,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5.6.7冷库门内侧应设有逃生装置,在逃生装置附近应
光的逃生装置使用图解。电动冷库门的电控单元应设有电机 保护、漏电保护、关门防夹装置。
施;冷库门周边的防结露和冻粘电加热装置应采用自限温型电热 丝或带有自限温装置的电热丝,一般电热丝最高温度不宜大于 0℃,所用电压应是安全电压。
5.6.9冷库门安装应位置准确、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DB11/T 1712-2020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
严密。门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划痕、碰伤。
6.2.1制冷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 规定。 6.2.2活塞式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机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 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出厂时已经经过检测、采用防锈密封等保护措施并耳 安装前保护措施完好的压缩机(机组)可直接安装,保护措施失效 或者压缩机(机组)有明显缺陷时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其符合设备 制造厂商出厂标准后方可安装; 2制冷压缩机(机组)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 应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方位;应按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基础、支架和吊架上,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无要 求时不应采用焊接; 3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当需要调平时,应采用 垫铁;
4制冷压缩机(机组)安装过程中应保持机体平稳,不应超过 设备技术文件限制的倾斜角度,不得倒置。 6.2.3制冷系统内的中间冷却器、液体分离器、油分离器、储液 器、低压循环储液器、集油器、冷风机、冷凝器等制冷辅助设备安装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出厂时已经清洁合格、采用防锈密封等保护措施并且 安装前保护措施完好的辅助设备可直接安装,保护措施失效或者 制冷辅助设备有明显缺陷时应进行单体吹污和气密性试验。吹污 可用0.8MPa(表压)的干燥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并 应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气密性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或设备技 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Y 2制冷辅助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应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方位;应按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的连接 方式安装在基础、支架和吊架上,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无要求时不 3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安装在基础上的设备需 要调平时,非低温设备应采用垫铁,低温设备支座的制作应符合设 计文件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当采用垫未时,垫木应经过防腐处 理;采用吊架安装的设备,吊架的各吊杆应具有垂直调节功能,螺 杆固定端应能锁紧。 4带有油包或放油口的卧式设备的安装,应以0.2%的坡度 或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的坡度坡向油包或放油口一方。 5属于压力容器的设备不得现场制作。 6属于压力容器的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21的有关规定 7蒸发式冷凝器、冷风机等带有水盘的设备宜在水盘试漏合 格后安装,现场补漏不应损坏原有保温、防腐层。 8蒸发式冷凝器、冷风机等带有布水器、水盘的设备安装精
度应保证布水均匀、排水流畅。 6.2.4组合装置和需要现场组装的组合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标 准第6.2.3条的规定。 6.2.5非组合装置内的制冷剂泵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 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 6.2.6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其另 端,坡度应控制在2%。 6.2.7 冷排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下列规定: 加工制作应符合本标准第6.4.1条~第6.4.4条的规定; 2 弯头、封头等管件应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管件; 3 集管上的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工艺,不得采用气割工艺; 4采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管制作的冷排管的外表面应按设计 文件的要求防腐,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可在其外表面涂刷防锈 漆两道,涂层应完整,无流消、皱纹、气泡等缺陷; 5冷排管应按本标准第6.5.1条、第6.5.2条、第6.5.5条 的规定进行吹扫与排污,并应按本标准第6.6.3条~第6.6.10条 的规定进行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试验; 6冷排管制作与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7的规定
表6.2.7冷排管制作与安装的允许偏差
6.2.8制冷压缩机(机组)和辅助设备的操作、检修平台和爬梯应
无要求时,不应利用制冷压缩机(机组)和辅助设备作为支撑,不得 直接焊接在制冷压缩机(机组)和辅助设备上。 6.3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安装 6.3.1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各项参数应 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3.2截止阀、节流阀、止回阀、自动控制阀的阀体、过滤器安装 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业阀门安装使用维护 般要求》GB/T24919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包装完好,进出口密封性能良好,经检查无锈蚀,无明 显缺陷,并在其保用期内的阀门按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GB/T20801.4的有关规定抽 查合格后可直接安装,不符合该条件的阀门应拆卸、清洗,更换破 损和失效元件,并应按设计文件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压力和密 封试验,试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安装; 2正回阀和自动控制阀阀芯、过滤器滤芯的安装应在系统排 污后进行,阀芯不可拆卸或按技术文件的要求不宜拆卸时,应采取 防止阀芯在安装和排污过程中损坏的措施: 3阀门成排安装时,阀门手轮的中心宜在同一直线上; 4低温设备需要现场安装的阀门、过滤器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保冷层厚度,不应理人保冷层内
控制和执行器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 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有关规定,并 合下列规定: 1对于包装完好,进出口密封性能良好,经检查无锈蚀, 显缺陷,并在保用期内的自控元件及仪表,自动控制阀的控制
行器可直接安装;不符合该条件的自控元件及仪表,自动控制阀的 控制和执行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 收规范》GB50093的有关规定试验,试验不合格的不得安装; 2需要现场安装的报警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灵敏性检验; 3低温设备需要现场安装的自控元件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 预留保冷层厚度,不应埋入保冷层内; 4设备需要现场安装的液位计或液位传感器应按照设计和 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基准位置; 5低温设备需要现场安装的液位计或液位传感器应在保冷 施工前标定、记录基准位置; 6设计无要求时,冷间内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 无遮挡、不受局部热源和冷源的影响。 6.3.4安全阀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技术文件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 GB/T20801.4和《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F001的有 关规定。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铅封完好、无 锈蚀、无明显缺陷的安全阀在校验期内可直接安装。 6.3.5压力表安装应符合设计及技术文件要求,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铅封完好、无锈蚀、无明显缺陷的压力表在校验期内可直 接安装; 2氨制冷系统应采用氨专用压力表; 3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6.4制冷管道加工、制作与安装
6.4.1严禁在管道内有压力、制冷剂未清理十净的情况下进行火 接作业。
6.4.2管道安装前应清理十净,当无特殊要求时,氨制
化碳管道内部处理等级不应低于Sa3或St3
6.4.3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加工、制作与安装应符 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内压力管道的加工制作与 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4部分 制作与安装》GB/T20801.4和《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TSGDOOO1的有关规定。 2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中碳钢和低合金钢管道应 采用氩弧焊封底、手工电弧焊盖面的焊接方法或全部采用氩弧焊 接。每条焊缝施焊时,应1次完成。所用氩气纯度应在99.96% 3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焊缝的补焊次数不应 超过2次,否则应割去或更换管子重焊。 4管道所有密封材料不应与管道内的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 油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5制冷系统吹扫与排污
6.5.1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应采用干燥压缩空气 或氮气吹扫,吹扫气体的表压可为0.8MPa。 6.5.2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吹扫与排污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的有关规定 系统中压力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GB/T20801.4的有关规定。 6.5.3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吹扫与排污时可使用 制冷设备存储吹扫气体,吹扫与排污气流不应经过和进入没有配 置排污口的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存储吹扫气体,吹扫与排污气流不应经过和进人没有配 置排污口的制冷设备。
用气密试验气体的余压对制冷系统进行最后的排污
处设置贴有白布或白色涂料的木质靶板检验,5min内靶板上无 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应为合格
处设置贴有白布或白色涂料的木质靶板检验,5min内靶机
6.5.6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排污洁净后,应拆卸
6.6.1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的外观检查、焊接接头 检查、硬度检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 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中压力管道检查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一工业管道》TSGD0001和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GB/T20801.5 的有关规定; X 2当设计文件对管道焊缝检查等级无要求时,设计温度低于 20℃的管道应为I级,其他设计温度的氨和二氧化碳管道应为 Ⅲ级、卤代烃及其混合物管道应为IV级。 6.6.2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应进行压力试验,制冷 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应进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试验
6.6.3气体压力试验时应划出作业区的边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
空气或氮气,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制冷、载冷系 统管道的压力试验和泄漏试验宜采用氮气。 5.6.5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试验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是一一工业管道》
空气或氮气,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制冷、载
空气或氮气,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制冷、载冷系 统管道的压力试验和泄漏试验宜采用氮气
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 TSGD0OO1和《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 验》GB/T20801.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系统压力试验时,设计 压力小于试验压力的制冷压缩机(机组)、制冷剂泵等设备、安全阀 在试验期间应隔离,玻璃板液位计等自控元件及仪表在开始试压 前应隔离,待系统压力稳定后再缓慢开启其与系统连通的阀门; 2泄漏试验应在压力试验之后进行,可使用压力试验的剩余 气压; 3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泄漏试验时,与外界连通的 阀门应关闭,系统内的试验压力相同部分的阀门应全部开启; 4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真空试验时,与外界连通的 阀门应关闭,系统内的阀门应全部开启。 6.6.6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压力应符合 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一一工业管道》TSGDOOOi和《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 5部分:检验与试验》GB/T20801.5的有关规定,氨、卤代烃及其 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压力不应小于表6.6.6内的压力值
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 程一一工业管道》TSGDOOOi和《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5部分:检验与试验》GB/T20801.5的有关规定,氨、卤代烃 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压力不应小于表6.6.6内的压力
表6.6.6氨、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压力(MPa
注:1高压侧是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凝器、储液器到节流装置的入口这 段制冷管道。 2低压侧是指自系统节流装置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入口这一段制 冷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冷却器的中压部分亦属于低压侧, 6.7二氧化碳制冷和载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的最小压力应符 下列规定:
注:1高压侧是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凝器、储液器到节流装置的入口这 段制冷管道。 2低压侧是指自系统节流装置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入口这一段制 冷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冷却器的中压部分亦属于低压侧。 7二氧化碳制冷和载冷系统管道压力试验的最小压力应符 下列规定:
1与热气融霜无关的管道应为4.5MPa; 2与热气融霜有关的管道应为5.9MPa。 6.6.8 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载冷系统泄漏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 文件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六一工 业管道》TSGDOOO1和《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 验与试验》GB/T20801.5的有关规定,氨、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 冷系统管道泄漏试验压力不应小于表6.6.8内的压力值
注:1高压侧是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凝器、储液器到节流装置的人口这一 段制冷管道。 2低压侧是指自系统节流装置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入口这一段制 令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冷却器的中压部分亦属于低压侧, 6.6.9二氧化碳制冷和载冷系统泄漏试验的最小压力应符合下 列规定: 1与热气融霜无关的管道应为3.9MPa; 2与热气融霜有关的管道应为5.1MPa。 6.6.10真空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绝 对压力不应超过5kPa
6. 7. 1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防腐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
6.7.1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防腐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防腐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国 规范》GB50726的有关
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的有关 规定
6.7.3制冷设备和管道保冷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为土5mm;
6.7.4制冷设备上的铭牌、阀门、过滤器、管件、自控元件及
6.8制冷剂充注及回收
6.8.1制冷剂的充注应在制冷系统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 试验合格,并应在制冷系统整体保冷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 行,充注前应将制冷系统抽真空,真空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6.10 条的规定。 6.8.2制冷系统充注的氨制冷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体无水 氨》GB536中一等品指标的有关规定。 6.8.3制冷系统充注的二氧化碳制冷.载冷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高纯二氧化碳》GB/T23938的有关规定,纯度指标不应低于 99.995%。 6.8.4制冷剂的充注量和充注口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 要求,充注应逐步进行,当制冷系统内的压力升至0.1MPa~ 0.2MPa时,应对制冷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可继续 充注制冷剂;首次充注量可按设计文件规定量的70%左右进行, 待制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应根据制冷系统各设备的液位,再补充 制冷剂,直到制冷系统能够在设计工况稳定工作;应准确记录制冷 系统的制冷剂总体充注量,数据应精确到干克。
6.8.1制冷剂的充注应在制冷系统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 试验合格,并应在制冷系统整体保冷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 行,充注前应将制冷系统抽真空,真空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6.10 条的规定。
6.8.2制冷系统充注的氨制冷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体
氨》GB536中一等品指标的有关规定。
6.8.4制冷剂的充注量和充注口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 要求,充注应逐步进行,当制冷系统内的压力升至0.1MPa~ 0.2MPa时,应对制冷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可继续 充注制冷剂;首次充注量可按设计文件规定量的70%左右进行, 待制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应根据制冷系统各设备的液位,再补充 制冷剂,直到制冷系统能够在设计工况稳定工作:应准确记录制冷 系统的制冷剂总体充注量,数据应精确到干克。
6.8.5二氧化碳制冷、载冷系统应先充注二氧化碳气体,应在系
统内压力高于二氧化碳三相点后充注二氧化碳液体
6.8.6系统内的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剂严禁直接向外排放
使用专用回收装置回收。
6.8.7回收的非共沸卤代烃混合物制冷剂,应经过处理或再生, 并应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重复使用:回收的卤代烃制冷剂和共沸 卤代烃混合物制冷剂,可经专用净化设备过滤、净化后在原制冷系 统重复使用。 6.8.8制冷系统内的氨制冷剂直接向外排放时不应危害周边环 境,应采用钢瓶或槽车回收,回收的氨制冷剂可在原制冷系统直接 使用。
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氨制冷系统应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劳动防护装备 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 的有关规定; 2制冷压缩机(机组)、制冷剂泵、冷凝器风机、冷却设备风机 等单体制冷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试运转应正常; 3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应安装和调试完毕,工作状 态应正常; 4制冷系统已经充注了试运转所需的制冷剂,各单体制冷设 备内的液态制冷剂液位应符合使用要求; 5为制冷系统配套的冷却水系统应安装和调试完毕,工作状 态应正常; 6为制冷系统配套的供配电系统应安装和调试完毕,工作状 态应正常; 7为制冷系统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安装和调试完毕,工作 状态应正常; 8制冷设备和管道的基础、支座、支吊架应制作和调整完毕,
组)最后一次连续运转时间不宜少于24h,每台压缩机(机组)累计
组)最后一次连续运转时间不宜少于24h,每台压缩机(机组) 运转时间不宜少于48h,各项运转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和设 术文件的规定。
6.9.3冷却设备应逐台带负荷试运转,试运转期间相应冷间的温
液器、冷凝蒸发器、干燥过滤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等制冷辅助设 备应带负荷试运转,试运转期间应能持续稳定运行,液位、压力、温 度(温差)等运行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V入)
或逐回路带负荷调试,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其技术文件的要 对于不具备运行条件的阀门、自控元件及仪表,宜逐个或逐回 拟调试。
6.9.8对于配置自动检测装置的制冷系统,试运转期间自动
置应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持续稳定运行,所检测的数据不应相互 盾或与实际情况不符
带负荷调试,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6.9.10对于配置空气分配系统的冷间,空气分配系统应逐 负荷调试,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6.9.11制冷系统试运转的所有过程及参数应记录制冷系统
6.9.12制冷系统试运转合格后,应将系统内过滤器的滤网拆下 清洗干净后再安装。
6.10.1冷库温度应降到设计要求,并且持续稳定运行5d后,制 冷系统方可办理工程验收。 6.10.2未办理工程验收的制冷系统不应在冷库生产经营时 使用。 6.10.3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 1设备开箱检查记录及设备技术文件,设备出厂合格证、检 测报告等; 2制冷系统用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等出厂合格证、 检验记录或调试合格记录等X 3 制冷系统主要材料的各种证明文件; 4 机器、设备基础复检记录及预留孔洞预理件的复检记录;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及验收文件, 6 设备安装重要工序施工记录: 7管道检查和检验记录;二 8制冷系统吹扫、排污工作记录; 制冷系统压力试验、泄漏试验和真空度试验记录; 10 制冷剂充注和制冷系统试运转工作记录: 11 设计修改通知单,竣工图; 12 施工安装竣工报告等其他有关资料。 6.10.4 工程验收时制冷系统应完成下列调试工作并应符合设计 要求: 1 制冷系统所有安全保护装置的调试和保护参数设置; 2 制冷系统所有手动和自动控制装置的调试和控制参数 设置; 3对于配置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的制冷系统,中央级监控管
理系统的调试和各项参数设置。 6.10.5对于制冷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宜进行现场检测并出具 检测报告。 6.10.6制冷系统性能指标的检测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间内温度和温度分布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库热工性能 试验方法第1部分:温度和湿度检测》GB/T30103.1的有关规 定进行检测: 2冷间内风速和风速分布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库热工性能 试验方法第2部分:风速检测》GB/T30103.2的有关规定进行 检测; 3冷间冷却设备和冷凝器的实际换热量,制冷压缩机制冷量 4各蒸发温度系统的制冷系数应按各蒸发温度系统在设计 工况的制冷量与相关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制冷剂循环泵 的轴功率和的比值计算,各设备轴功率应按其在设计工况运行时 的电机实际功率取值。
7.1.1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 7.1.2制冷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应在冷库温度降到设计要求,连 续开通投入48h运行正常后,可进行交接验收。制冷检测仪表和 控制系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 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有关规定 。 Ⅱ材料、设备及施工安装要求 7.1.3电气设备和材料应与冷库内各不同建筑环境分类和食品 卫生要求相适应。 7.1.4施工安装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 及设备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 合设计要求。 7.1.5电气箱、柜及二次回路接线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堂、站台等容易结露场所安装的电气箱、柜应采取防止 疑露沿墙面、电缆托盘、穿线管等进入的措施: 2穿堂、站台等潮湿或容易结露场所安装的电气箱、柜,母线 搭接面应处理后糖锡,并应均匀涂抹电力复合脂; 3二次回路接线应紧密、无松动,当采用多股软铜线时,线端 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耳与接线端子相连。
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和《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 收规范》GB5057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线(缆)在冷间内敷设时不宜有中间接头,确有需要时 中间接头宜采用焊接,并且采用无腐蚀焊药; 2电线(缆)进出冷间等潮湿场所安装的接线箱(盒)、电气 箱、柜应穿保护管,并应通过连接头连接;接线完成后,保护管管口 3电气线路穿越冷间保温材料敷设时,应采取防火和防止产 生冷桥的措施; 4冷间内配线用钢索应采用塑料护套钢索; 5冷间内的接线盒应采用密闭盒和相关配件。 7.1.7照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 验收规范》GB5061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冷间内照明灯具的埋件应采取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 2冷间内安装的灯具及其附件、紧固件、底座和与其相连的 导管、接线盒应有防腐措施; 3冷间内安装灯具的电缆进出线安装完毕后,应密封封口 并应做好隔汽和防水处理; 4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应安装在不燃材料上。设置开关 插座等电器配件的部位周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Ⅲ验收 7.1.8交接验收时,施工安装单位应提供自控设备参数设置表等 文件。 7.1.9 配电系统的分项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气线路与设备穿越冷间保温材料处,均应做防火和防冷 桥处理; 2潮湿场所安装的接线箱(盒)、电气箱、柜应做好箱体及进 出电线(缆)的防水密封处理; 3冷间内安装灯具的电缆进出线应密封接口。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7. 2 给水排水系统
7.2.1冷库给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安装及验收应包括冷库循环净 却水系统、冲霜水系统、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室外给水排水管网及 冷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安装及验收。
7.2.2冷库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及室外给排水管网的施工安装
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驶
7.2.3冷库循环冷却水、冲霜水系统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Z
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风 机、压缩机、泵安装下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及《建筑给水 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7.2.4冷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安装及验收应符合现行目
7.2.5与冷却塔、蒸发式冷凝器、制冷压缩机、空气冷却器(冷风 机)、水泵及水处理装置等设备相莲接的管道、阀门安装,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的有关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与设备连接的管路应具有独立、牢固的支承,以消减 管路的振动和防止管路的重量压在设备之上;进出设备的管道应 有各自的支架,有关设备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2管道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 应损伤:
3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 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4管道与有关设备连接后,应复检设备的原找正精度,当发 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及时调整管道; 5管道与设备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 6连接设备进出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设备的人口和出口 直径,当采用变径管时,变径管的长度不应小于大小管径差的5倍~ 7倍; 7工艺流程和检修需要的阀门、器材应按设计需要设置; 8 冲霜给水支管上宜设置调试用阀门及压力表; 9 循环水系统、冲霜水系统宜选用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 7.2.6当从库区给水管道直接向循环冷却集水盘(池)补水时,补 水管道出口与循环冷却集水盘(池)溢流水位之间垂直空气间隔距 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宜小于出口管径的2.2倍,且最小间隙不 宜小于150mm,同时补水管应设置有防倒流污染的装置。 7.2.7冲(融)霜排水管道排出口应设置水封或水封井;不同温度 冷间的冲(融)霜排水在接入排水干管前应设置水封装置;多层冷 军中冲(融)霜排水在接人排水立管前应设水封装置;冷风机水盘 排水、蒸发式冷凝器排水不得与污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 接排水的方式。 7.2.8当给水排水管道穿越冷间及库体保温隔热材料时,库体保 温隔热层内外两侧管道防冷桥保温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5m,保温 做法及厚度应符合设计有关要求。 7.2.9生活给水排水管道及消防给水管道穿越普通墙体及楼板 处应设钢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面或 楼板底面平齐,用于生活给水排水管道的钢制套管上部应高出楼 层地面20mm,用于消防给水管道的钢制套管上部应高出楼层地 面50mm。管道与套管四周间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给水排水管道的隔热层在穿越冷间隔墙时不得中断,管道施工完
3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 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4管道与有关设备连接后,应复检设备的原找正精度,当发 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及时调整管道; 5管道与设备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 6连接设备进出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设备的人口和出口 直径,当采用变径管时,变径管的长度不应小于大小管径差的5倍~ 7倍; 工艺流程和检修需要的阀门、器材应按设计需要设置; 8 冲霜给水支管上宜设置调试用阀门及压力表; 循环水系统、冲霜水系统宜选用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
8冲霜给水支管上宜设置调试用阀门及压力表; 9循环水系统、冲霜水系统宜选用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 7.2.6当从库区给水管道直接向循环冷却集水盘(池)补水时,补 水管道出口与循环冷却集水盘(池)溢流水位之间垂直空气间隔距 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宜小于出口管径的2.2倍,且最小间隙不 宜小于150mm,同时补水管应设置有防倒流污染的装置。 7.2.7冲(融)霜排水管道排出口应设置水封或水封井;不同温度 冷间的冲(融)霜排水在接人排水干管前应设置水封装置;多层冷 库中冲(融)霜排水在接入排水立管前应设水封装置;冷风机水盘 排水、蒸发式冷凝器排水不得与污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
7.2.6当从库区给水管道直接向循环冷却集水盘(池)补水时
水管道出口与循环冷却集水盘(池)溢流水位之间垂直空气间 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宜小于出口管径的2.2倍,且最小间图 宜小于150mm,同时补水管应设置有防倒流污染的装置。
令间的冲(融)霜排水在接人排水干管前应设置水封装置;多月 车中冲(融)霜排水在接入排水立管前应设水封装置;冷风机才 排水、蒸发式冷凝器排水不得与污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耳 接排水的方式
7.2.8当给水排水管道穿越冷间及库体保温隔热材料时,库
隔热层内外两侧管道防冷桥保温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5m,保温 故法及厚度应符合设计有关要求
温隔热层内外两侧管道防冷桥保温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5m,1
处应设钢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面或 楼板底面平齐,用于生活给水排水管道的钢制套管上部应高出楼 层地面20mm,用于消防给水管道的钢制套管上部应高出楼层地 面50mm。管道与套管四周间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给水排水管道的隔热层在穿越冷间隔墙时不得中断,管道施工完
成后,应 7.2.10冷间内及冷库穿堂的给水排水管道明露部分应采取防结 露保温措施;其他明露的给水排水管道及管道支架、吊架均应做防 腐处理,当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采用防锈漆打底,调和漆罩面 的防腐处理方法。 7.2.11冷间内地面下设置的冲霜水排水管,按设计要求采用排 水铸铁管时,支管与干管连接宜采用顺水连接,在一定位置上应设 置检查口。
露保温措施;其他明露的给水排水管道及管道支架、吊架均应做 腐处理,当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时,采用防锈漆打底,调和漆罩面 的防腐处理方法。
7.2.11冷间内地面下设置的冲霜水排水管,按设计要求采用扌
7.2.12冷库给水排水施工安装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万
品、配件、器具及设备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 检测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3冷却塔、水泵、水处理装置等设备在就位前,设备基
7.2.13冷却塔、水泵、水处理装置等设备在就位前,设备基础值 置、尺寸、标高、混凝土强度和安装螺栓孔位置应符合设备安装刀 设计的有关要求,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检查设备的技术参数。
7.2.14冲霜给水管的泄空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
冲霜给水管的泄空坡度不宜小于3%,且冲霜给水管的最小泄空 波度不宜小于冲霜排水管的坡度。冲(融)霜排水管道的坡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7.2.14的规定
冲霜给水管的泄空坡度不宜小于3%,且冲霜给水管的最小泄空
检验方法:水平尺、拉线尺量检查
7.2.15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应为工作压力的1.5 倍,但不得小于0.6MPa,消防喷淋给水管的水压试验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的有关 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钢管或复合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 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不降,且不渗 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Ih,压力降不得超过 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 过0.03MPa,连接处不得渗漏。
7.2.16埋地冲霜排水管在隐蔽前应做灌水试验,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有关规定。
7.2.16理地冲霜排水管在隐蔽前应做灌水试验,并应符合理
7.3.1供暖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7.3.2通风、空调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的有关规定
7.3.1供暖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
材料、设备及施工要求
7.3.3乙二醇溶液管道系统,不应使用镀锌管道及配件。 7.3.4 冷间内的通风管道、阀门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制作。
7.3.3乙二醇溶液管道系统,不应使用镀锌管道及配件。
备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设 计要求。
7.3.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末端设备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持水平。空 调末端设备的支吊架应牢固、可靠。冷凝水系统采用充水试验,应 以不渗漏为合格。 2空调冷媒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钢制套管,管道接口 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应 高出楼层地面20mm~50mm,并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管道 与套管四周间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3通风管道穿越冷间的保温墙体时,通风管道与墙体间的孔 隙应采用与冷间墙体相同的保温材料封堵严密,并应按要求做好 绝热、隔汽及防火封堵。 4排烟管道穿越穿堂墙体或楼板处应采用不燃保温材料进 行隔热,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X 7.3.7冷库工程冷间地面下防冻自然通风管的管径、间距和坡度 及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7.3.8冷库工程冷间地面下土建风道应在合适的位置设出入口, 出入口附近宜设集水坑,风道地面应坡向集水坑。 7.3.9冷库工程冷间地面下防冻架空层的高度、通风窗的位置及 尺寸、架空层地面坡度、集水坑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3.10冷库工程冷间地面内防冻加热盘管管材的防护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加热管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40℃以下、避免因环境 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的场所; 2不得刮、压、折管材和管件,避免管材和管件受到任何 损伤; 3 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的 表面:
7.3.9冷库工程冷间地面下防冻架空层的高度、通风窗的位置)
1加热管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40℃以下、避免因环境 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的场所; 2不得刮、压、折管材和管件,避免管材和管件受到任何 损伤; 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的 表面;
4施工过程中,人员不得踩踏加热管。 7.3.11冷库工程冷间地面内防冻加热盘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现场铺设的加热盘管在敷设前,应根据施工图核定管道的 选型、管径、壁厚、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应对管道的外观质量利 管内是否有杂质等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施工。7 2加热盘管应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的定位尺寸进行敷设,同一 通路的加热管宜保持水平,不应出现可能集气的拐点。管道安装 3冷间地面下敷设的加热盘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 管道出现死折、渗漏等现象时,应整根更换,不应拼接使用。 4加热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外径的6倍。 5加热管弯曲时,圆弧顶部应固定,不应出现死折,圆弧两端 宜设固定点。直管段部分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700mm,弯曲管段 部分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300mm。 6加热管穿墙处或出地面处应设置硬质套管,套管应超出墙 两侧或高出地面150mm。 火 7加热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加热管水压试验和 安装验收合格后,在有压状态下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8混凝土板或填充层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加热管内的水压不 低于0.6MPa,养护过程中,系统压力应保持不小于0.4MPa。 7.3.12冷库工程冷间地面防冻加热盘管的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安 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水器和集水器应加以固定,中心距地面宜为1000mm~ 1200mm; 2加热管与分水器和集水器、阀门及管件连接,应采用双密 封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冷扩式挤压夹紧连接。 7.3.13加热盘管与分水器和集水器牢固连接后,或在混凝土浇
7.3.13加热盘管与分水器和集水器牢固连接后,或在
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应进行施工
1加热管在浇筑混凝土板或填充层之前和混凝土板或填充 层养护期满之后,应分别进行水压试验; 2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试验压 力应为1.5倍工作压力,且不得小于0.6MPa。管道系统应缓慢 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15min,压力升至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得大于0.02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15 倍,稳压2h,外观检查无渗漏应为合格。 7.3.16冷库工程冷间地面内防冻加热盘管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各环路流量控制和监测装置应运行正常,流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 2供液温度不宜大于10℃; 3各测温点温度不得小于2℃
7.3.16 冷库工程冷间地面内防冻加热盘管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各环路流量控制和监测装置应运行正常,流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 2 供液温度不宜大于10℃; 3各测温点温度不得小于2℃ 阀门应开启灵活、关闭严密
7.3.17加热管材质、管径、壁厚、间距、弯曲半径及分水器和集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资料和隐蔽前现场查看。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点,管道不应出现死折、渗漏等现象。 检验方法:隐蔽前现场查看。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7.3.19加热管安装完毕且第一次试压合格,在混凝土浇筑前应 按隐蔽工程要求,组织各有关人员进行中间验收。 7.3.20冷库工程地面温度监测装置和流量监测装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
某二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检验方法:现场查看。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7.3.23冷库工程冷间地面下防冻地面的垫层隔汽层、保温
层、地下土建风管道的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4.6节的有关规定
层、地下土建风管道的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4.6节的有关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冷库设计标准》GB5007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Q1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 XXY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 《低温环境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1081 《液体无水氨》GB536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7778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9914.3 XXY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 《压力管道规范X工业管道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GB/T 20801.4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GB/T 20801.5 《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GB/T23932 《高纯二氧化碳》GB/T23938 《工业阀门安装使用维护一般要求》GB/T24919 《冷库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温度和湿度检测》GB/T 30103.1 《冷库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风速检测》GB/T30103.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53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JB/T6527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锦祥花园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冬期施工方案(47页)《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 《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JC/T998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 《冷藏库门》SB/T1056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21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ZFO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