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824-2013》.pdf.5.1农村居住建筑的屋面按形式可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平
屋面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 结构层,保温层通常铺设在钢 筋混凝土板的上方(图7), 可以保护结构层免受自然界的 侵袭。坡屋面是木屋架或钢屋 架承重,该做法在农村居住建 筑中较为常见,坡屋面的保温 层宜设置在吊顶上(图8), 不仅可以避免屋顶产生热桥, 而且方便施工。 屋面保温材料宜选择憎水 性保温材料,如模塑聚苯乙烯
图8木屋架坡屋面 保温构造示意
泡沫塑料板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板。坡屋面吊顶内的保温材料也可采 用*木灰、稻壳、锯末以及生物质材 料制成的板材。当选用*板以及*木 灰、稻壳、锯末等保温材料时,一定 要做好保温材料的防潮措施。对于散 材类保温材料要每年进行一次维护普通商品房标段吊篮施工方案, 及时填补保温材料缺失的部位,如屋 顶四角处
中给出的屋面保温构造形式主要来自 各地示范工程的实际做法,可参考选 用。其他保温构造形式如能满足不同 气候区屋面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也
5.5.4屋面的热工性能和内表面温度是影响房间夏李热舒适的 主要因素之一,采用种植屋面(图9),由于植物的蒸腾和对太
:5.4屋面的热 方发然 主要因素之一,采用种植屋面(图9),由于植物的蒸腾和对太 辐射的遮挡作用可显著降低屋面内表面温度,改善室内热环 境,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为确保种植屋面的结构安全性及保温隔
图9种植屋面构造示意 植被层;2基质层;3一隔热过滤层;4一排(蓄)水层; 5一防水层:6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热效果,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 程》JGJ 155 的相关规定。
5.6.1严寒地区建筑外墙内侧0.5m~1.0m范围内,由于冬李 受室外空气及建筑周围低温土壤的影响,将有大量的热量从该部 分传递出去,这部分地面温度往往很低,甚至低于露点温度。不 但增加供暖能耗,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使用和耐久性,因此这部 分地面应做保温处理。考虑到施工方便及使用的可靠性,建议地 面全部保温,这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地面温度,并避免分区设置 保温层造成的地面开裂问题,具体做法如图10和图11所示
图10室内地坪以下墙面 保温做法示意 1一室内地坪;
图11 地面保温做法示意
保温材料宜选用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应分层错缝铺 贴,板缝隙间应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地面防潮层可选择聚乙烯塑料薄膜。在铺设前,应对基层表 面进行处理,要求基层表面平整、洁净和干燥,并不得有空鼓、 裂缝、起砂现象。防潮层应连续搭接不间断,防潮层上方的板材 应紧密交接、无缺口,浇注混凝土时,将保温层周边的聚乙烯塑
料薄膜拉起,以保证良好的防潮性。 5.6.2在南方地区,由于潮湿气候的影响,在梅雨季节常产生 地面泛潮现象。地面泛潮属于夏季冷凝。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 区的农村居住建筑地面面层通常采用防潮砖、大阶砖、素混凝 土、三合土、木地板等对水分具有一定吸收作用的饰面层,防止 和控制潮霉期地面泛潮
6.1.1根据住户需求及生活特点,对灶、烟道、烟图等这些与 建筑结合紧密的设施预留好孔洞和摆放位置。合理摆放供暖设施 位置及其散热面,烟岗、烟道、散热器的布置走向顺畅,不宜影 响家具布置和室内美观,并注意高温表面的防护安全。 6.1.2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内 宜采用以利用农村地区充足的生物质资源为燃料的供暖设施,以 煤、天然气等其他形式能源作为补充。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外气 温相对较高,且低温持续时间较短,宜在卧室、起居室等人员活 动密集的房间内采用局部供暖措施。 6.1.3对于农村地区,利用自然通风不仅远比电风扇和空调降 温节能,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是夏李室内 降温的最佳选择。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良好的建 筑朝向以及开窗形式等,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达到排出室内热空 气的目的。
6.1.1根据住户需求及生活特点,对灶、烟道、烟卤等这些与
6.1.2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
宜采用以利用农村地区充足的生物质资源为燃料的供暖设施,以 煤、天然气等其他形式能源作为补充。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外气 温相对较高,且低温持续时间较短,宜在卧室、起居室等人员活 动密集的房间内采用局部供暖措施。
6.1.4进行气密性处理,既是为了防止烟气泄露造成
6.2.1农村居住建筑应首先考虑充分利用炊事产生的烟气余热 共暖。火炕具有蓄热量大、放热缓慢等特点,有利于在间歇运行 的情况下维持整个房间的温度。将火炕和灶或炉具结合形成灶连 亢是一种有效的充分利用能源的方式。对于没有灶或炉具等产生 高温余热的设施,可考虑只设火炕,利用炕腔作为燃烧室,但注 意避免局部过热
6.2.2炕体按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分为三种形式,即落地炕
深空炕(俗标市炕厂和地炕,其主安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 架空炕上下两个表面可以同时散热,散热强度大,但蓄热量 低,供热持续能力较弱,热得快,凉得也快,比较适合热负荷较 低,能够配合供暖炉等运行间歇较短、运行时间比较灵活的热 源。当选用架空炕时,其下部空间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使下 表面散热能有效地进入人员活动区,因此,架空炕的布置不宜三 面靠墙。炕面板采用整体型钢筋混凝十板,可减少炕内支座 数量。 对于运行间歇较长的柴灶等热源形式,适合使用具有更强 蓄热能力的落地炕、地炕。落地炕应在炕洞底部和靠外墙侧设 置隔热层,炕洞底部宜铺设200mm~300mm厚的十土,提高 蓄热保温性能。地炕(俗称地火龙)是室内地面以下为燃烧空 间,地面之上设置火炕炕体的一种将燃烧空间与火炕结合起来 的采暖设施。
图12火炕的构造示意
单纯依赖火炕难以满足房间供暖需求时,可以选择火墙式火 炕,或者辅以热水供暖系统、火炉等较灵活的供暖方式。火墙式 火炕(也称炕火墙)是将传统落地炕靠近炕沿的内部设置燃烧室 和烟道,使炕前墙的垂直壁面变成火墙的一种改进火炕形式。该 采暖形式使火炕和火墙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炕面温度的均匀 性,解决炕下区域较凉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散热强度,可以迅速 提高室温,灵活地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6.2.3靠近喉眼的烟气人口处烟气温度过高,如不能迅速扩散 将对其附近炕面的加热强度过大,造成局部过热,为此宜取消落 灰膛和前分烟板,正对喉眼的附近不要设置支柱,这样可以避免 各种阻挡形成的烟气涡流,热量扩散快。为防止高温烟气甚至火
焰直接穿过喉眼,冲击炕面板,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可以在喉眼 后方加设一尚下倾斜的火古,将高温烟气导向前方,降低此处换 热强度,从而有效解决局部过热问题。另外为了前方有一定的扩 散量,引洞的砖可以适当排开一些。 热源强度小、持续时间短的火炕,在烟气人口处尽量减少阻 碍,可将热烟带大量引向炕的中部,使烟气迅速流到炕梢部分。 在炕梢部分增设后阻烟墙能使烟气尽量充分扩散,并与炕板换 热,可减少排烟口的气流收缩效应,保证了烟气扩散至整个炕腔 内部,使炕面温度更均匀;并可降低烟气流速,使烟气与火炕进 行充分换热,这样炕的后部温度就可以明显提高,炕面温度均匀 性也随之提高。热源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火炕,宜采用复杂的 花洞式烟道,延长烟气与火炕的换热流程和充分发挥炕体蓄热性 能,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要避免炕头过热。 火炕进烟口低于排烟口,并且在铺设炕面板时保证一定坡 度,炕头低炕梢高,通过抹面层找平。一方面保证烟气流动顺 畅,同时保证烟气与炕体的流动换热效果,另一方面也避免炕头 炕梢温差过天。炕体进行气密性处理时,可采用炕面抹**,将 碎稻*与*土混合,防止表面干裂,抹完一层后,待火烤半干后 再抹一层,并将裂缝腻死,然后慢火烘十,最后用稀*将细小裂 缝抹平。 6.2.4整个系统烟气流动受烟肉内烟气形成的热压动力和空外
6.2.4整个系统烟气流动受烟窗内烟气形成的热压动
整个系统烟气流动受烟窗内烟气形成的热压动力和室外
风压共同作用影响。为此,烟窗需要进行保温防潮处理,避免烟 匈内温度过低,造成烟气流动缓慢,炉膛或灶膛内没有充分的空 气参与燃烧,发生点火难、不好烧的问题。 当室外风力变化时,烟窗出口若处于正压区,将阻碍烟气正 常流动,甚至有可能发生空气倒灌进入烟窗内,产生返风倒烟现 象。民间流传的烟窗“上口小、下口大、南风北风都不怕”之 说,烟窗口高于屋脊,以及烟底部设置回风洞,形成负压缓冲 区,都是避免产生此问题的有效措施。烟砌筑时,下部可用实 心砖砌筑成200mmX200mm方形烟道(或采用200mm缸瓦
管),出房顶后采用Φ150mm缸瓦管。 6.2.5灶门设置挡板,停火后关闭灶门挡板和烟道出口阀,使 整个炕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热力系统,使热量只能通过炕体表面 可室内散发,减少热气流失,提高其持续供热能力。烟道的出口 阀需要待灶膛内火全部燃烟后,方可关闭,避免不完全燃烧烟气 进入室内,造成煤气中毒或烟气污染。 6.2.6灶的位置会直接影响燃烧效果、使用效果和厨房美观, 应根据锅的尺寸、间墙进烟口的位置以及厨房的布局要求综合考 虑确定。 灶可分别砌出两个喉眼烟道。一个喉眼烟道通往炕,另一个 可直接通往烟,两个喉眼烟道分别用插板控制(图13)。冬李 烟气通往火炕的喉眼烟道,室内炕热屋暖;夏季烟气可直接通往 烟图的喉眼烟道,不用加热炕。春秋两季可交替使用两个喉眼 烟道。
灶可分别砌出两个喉眼烟道。一个喉眼烟道通往炕,另一个 可直接通往烟窗,两个喉眼烟道分别用插板控制(图13)。冬季 烟气通往火炕的喉眼烟道,室内炕热屋暖;夏季烟气可直接通往 烟窗的喉眼烟道,不用加热炕。春秋两季可交替使用两个喉眼 烟道。
灶膛要利于形成最佳的燃烧空间,空间太大,耗柴量增加, 灶膛温度低;空间太小,添柴次数增加,且影响燃烧放热。其形 状大小应根据农户日常所烧燃料种类确定。例如烧煤、木柴类就 可以小一些,烧秸杆类的就适当增大一些。在灶内距离排烟口近 的一侧多抹一层*,相反的另一侧少抹一层;锅沿处留出一定空 间使灶膛上口稍微收敛成缸形。内壁光滑、无裂痕。 灶内拦火强度大,虽然灶的热效率上去了,但由于灶拦截热
量过多,不仅灶不好烧,同时使炕内不能获得足够热量造成炕不 热。炉算平面到锅脐之间的距离为吊火高度。吊火过高利于燃 烧,但耗柴量增加,过低添柴勤,不利于燃烧。 6.2.7火墙式火炕是一种将普通落地炕进行了结构优化,与火 墙相结合的新型复合供暖方式,如图14所示。火墙拥有独立的
(b)剖面 图142 火墙式火炕内部构造
图14火墙式火炕内部构造
燃烧室,其一侧散热面为火炕前墙。此种供暖方式,充分利用了 火炕蓄热性和火墙的即热性、灵活性,互相取长补短,适合严寒 和寒冷地区,热负荷大且需要持续供暖的房间。如果将火墙燃烧 室上方设置集热器还可作为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热源,供其 他房间供暖使用。
6.2.8火墙以辐射换热为主,为使其热量主要作用在人员活动 区,其高度不宜过高,应控制在2m以下,宜为1.0m~1.8m。 如果火墙位置过高,则在人员呼吸带以下1.0m的空间温度过 低,室内顶棚下温度过高,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将起不到供暖作 用。火墙长度根据房间合理设置,为了保证烟气流动的充分换 热,长度宜控制在1.0m~2.0m之间。火墙的长度过长,在受 到不均匀加热时引起热胀冷缩,易产生裂缝,甚至喷出火花引起 火灾。 火道截面积的大小依据应用场所而定,如用砖砌,一般可选 用120mm×120mm~240mm×240mm;烟道数根据火墙长度而 定,一般为3~5个洞,各烟道间的隔墙采用1/4砖厚
6.2.8火墙以辐射换热为主,为使其热量主要作用在
6.3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6.3.1农村居住建筑内安装的散热器热水供暖系统通常都采用 重力循环方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压力由两部分构 成,一是供暖炉加热中心和散热器散热中心的高度差内供回水立 管中水温不同产生的作用压力;二是由于水在管道中沿途冷却引 起水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附加压力。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 用压力越大,系统循环越有利。在供回水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散 热器散热中心与供暖炉加热中心的高差越大,系统的重力循环作 用压力就越大;供水干管与供暖炉中心的垂直距离越大,管道散 热及水温的沿途改变所引起的附加压力也越大。 重力循环系统运行时除耗煤等燃料外,不需要其他的运行费 用,节能、安全、运行可靠。考虑到以上因素,农村居住建筑中 设置的热水供暖系统应尽可能利用重力循环方式。
在一些大户型的单层农村居住建筑中,供暖面积大,散热器 数量多,管路长,系统阻力大。由于供暖炉和散热器的安装位置 和高差受限,重力循环作用压力无法克服系统循环阻力时,可考 虑增加循环水泵,提供系统循环动力。但水泵应经过设计计算后 选择。 6.3.2考虑到农村居住建筑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压力 小,管路越短,阻力损失越小,对循环有利,因此宜选择异程式 管路系统形式,即离供暖炉近的房间散热器的循环环路短,离供 暖炉远的房间散热器的循环环路长。农村居住建筑内供暖房间较 少,系统循环环路较少,可通过提高远处散热器组的安装高度来 增大远处立管环路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适当增加远处立管环路 的管径来减少远处立管环路的阻力,并在近处立管的散热器支管 上安装阀门,增加近处立管环路的阻力损失等措施使异程式系统 造成的水平失调降低到最小。 对于单层农村居住建筑,由于安装条件所限,散热器和供暖 炉中心高度差较小,作用压力有限,如采用水平单管式系统,整 个供暖系统只有一个环路,热水流过管路和散热器的阻力较大, 系统循环不利;采用水平双管式系统时,距离供暖炉近的环路 短,阻力损失小,有利于循环,只是远端散热器环路阻力大,可 以通过提高末端散热器的高度来增大作用压力;采用水平双管式 系统,供水于管位置可以设置很高,以提高系统循环的附加作用 压力。农村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多个房间内安装散热 器,而实际上不能每个房间都住人,冬季为了节煤,不住人房间 的散热器可以关闭,或者将阀门关小,减少进入该房间散热器的 流量,其向房间的散热量只需保持房间较低温度,避免水管等冻 裂即可。因此,对于单层农村居住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形式宜采 用水平双管式。 对于二层及以上的农村居住建筑,上层房间的散热器安装高 度与供暖炉高度差加大,上层散热器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远大于 底层散热器系统的作用压力,如果采用垂直双管式或水平式系统
就会造成上层和底层的系统流量不均,出现严重的垂直失调现 象,即同一竖向房间冷热不均。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的作用压力 是由同一立管上各层散热器组的安装高度共同确定的,整个环路 的循环作用压力介于采用垂直双管系统中底层散热器环路的作用 压力和顶层散热器环路的作用压力之间,可有效提高底层系统的 作用压力,也缓解了上层作用压力过大的缺点。因此,二层及以 上农村居住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形式宜采用垂直单管顺流式。 6.3.3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半径是指供暖炉出水总立 管与最远端散热器立管之间水平管道长度。在考虑重力循环热水 供暖系统供回水密度差产生的作用压力和水在管道中沿途冷却产 生的附加压力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建立系统作用压力与阻力损失 平衡关系,通过实际测试获得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主干管的 热水实际流速范围,最后计算得到系统的作用半径与供暖炉加热 中心和散热器散热中心高度差的对应数值关系,见表5。
管与最远端散热器立管之间水平管道长度。在考虑重力循环热水 供暖系统供回水密度差产生的作用压力和水在管道中沿途冷却产 生的附加压力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建立系统作用压力与阻力损失 平衡关系,通过实际测试获得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主于管的 热水实际流速范围,最后计算得到系统的作用半径与供暖炉加热 中心和散热器散热中心高度差的对应数值关系,见表5。
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半径(m
1.5m的垂直高度下计算得到的。
6.3.4本条文说明如下
设置太高,通常散热器的底端距地面0.2m0.5m,应尽可能险 低供暖炉的安装高度,最好能低于室内地坪0.2m~0.5m;供暇 炉尽可能靠近房屋的烟道,减少排烟长度和排烟阻力,利于 燃烧。
或因外窗台较低而造成散热器中心低等原因,使系统的总压力难 以克服循环的阻力而使水循环不能顺利进行,同时回水主干管也 无法直接以向下的坡度连至供暖炉,即出现所谓回水“回不来” 请况。在这种场合下,散热器不适合安装在外窗台下,可将散热 器布置在内墙面上,距供暖炉近一些,管路短些,利于循环,同 时因不受窗台高低的限制,可以适当抬高散热器中心,从而室内 温度也得以提高。现在农村新建居住建筑的外窗基本都采用双玻 中空玻璃窗,其保温性和严密性好,冷空气的相对渗透量少。散 热器安装在内墙上所引起的室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就不会很 突出,
距离越大,附加压力也越天,越有利于循环。所以供水十管应设 在室内顶棚下面尽量高的位置上,但系统中需要设置膨胀水箱和 排气装置,供水干管的安装位置也会受到膨胀水箱和排气装置的 限制,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三者的位置关系后,再确定供水于 管的安装高度。 单层农村居住建筑的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通 常安装在供暖炉附近的回水总干管上,便于加水,而自动排气阀 通常安装在供水干管末端。为了保证系统高点不出现负压,考虑 压力波动,膨胀水箱底部的安装高度应高出供水总十管30mm~ 50mm。为了便于供水干管末端集气和排气,自动排气装置应高 出系统的最高点,考虑到压力波动,供水十管末端的自动排气装 置的安装点应高出膨胀水箱上端50mm~80mm,如图15所示。 在供水干管、膨胀水箱和自动排气装置三者的安装高度关系中, 应先确定自动排气装置的安装高度,再反推出膨胀水箱和供水十
管的安装位置高度。 单层农村居住建筑室内吊顶后的净高约为2.7m,考虑膨胀 水箱的安装高度,供水干管的安装标高宜为2.0m左右,散热器 中心通常的安装高度为0.5m0.7m,因次,提出供水于管宜高 出散热器中心1.0m~1.5m安装
图15单层农村居住建筑供水干管的安装位置高度关系示意
一供暖炉;2一散热器;3一膨胀水箱;
4一自动排气阀;5一排气管
6.3.7单层农村居住建筑的膨胀水箱宜连接到靠近供暖炉的总 回水干管上。由于膨胀水箱需要经常加水,因此膨胀水箱与回水 总干管的连接点宜靠近供暖炉,但膨胀水箱应与供暖炉保持一定 的水平间距,防止膨胀水箱溢水时,水溅到供暖炉上,两者间水 平距离应大于0.3m。系统不循环时,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即为系 统水位高度,为了避免系统缺水,特别是供水干管空管,膨胀水 箱的安装高度(即下端)应高出供水干管30mm~50mm,膨胀 水箱中如果有一定的水位,供水十管就不会出现空管现象。 对于二层以上农村居住建筑,膨胀水箱不宜安装在设置于一 层的供暖炉附近的回水于管上,宜安装在上层系统供水干管的末 端,为了便于加水,膨胀水箱应设置在卫生间或其他辅助用房 内,且膨胀水箱的安装位置应高出供水干管50mm100mm,如
图16所示。为便于系统排气,上层散热器上宜安装手动排气阀
6.4.1穿堂风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建筑解决潮湿闷热和通风换 气的主要方法,不论是在建筑群体的布局上,或是在单个建筑的 平面与空间构成上,都非常注重穿堂风的形成。 建筑与房间所需要的穿堂风应满足两个要求,即气流路线应 流过人的活动范围和建筑群与房间的风速应达到0.3m/s以上 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间距,合理地布 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建筑开口 部分的面积与位置、门窗的装置与开启方式和通风的构造措 施等。 6.4.2受到各种不可避免的因素限制,必须采取单侧通风时 通风窗所在外墙与主导风向间的夹角宜为40°~65°,使进风气流
通风窗所在外墙与主导风向间的夹角宜为40°~65°,使进风气流 深人房间。
4.3J 厨房内热源较大,比较适宜利用热压来加强自然通风:
6.4.3厨房内热源较大,比较适宜利用热压来加强自然
可通过设置烟窗或屋顶上设置天窗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当采用 自然通风无法达到降温要求及室内环境品质要求时,应设置机械 排风装置。
6.4.4生态植被绿化屋面是利用植物叶面的光合作用,
阳的热辐射,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 能,而且也是集环境生态效益、节能效益和热环境舒适效益为 体的、最佳的建筑屋顶形式,最适宜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 应用。测试数据表明,在室内空调状态下,无绿化屋顶内表面温 度与室内气温相差3.9℃,而绿化屋顶内表面温度与室内气温相 差1℃;在室内自然状态下,有绿化屋顶的房间空气温度和内表 面温度比无绿化屋顶平均低3.2℃和3.8℃。 隔热通风屋顶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广泛采 用,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多雨的夏季,这种屋面构造形式更显示出 它的优越性。由于屋盖由实体结构变为带有封闭或通风的空气间 层结构,大大地提高了屋盖的隔热能力。通过测试表明,通风屋 面和实砌屋面相比,虽然两者的热阻相等,但它们的热工性能有 很大的不同,以重庆市荣昌节能试验建筑为例,在自然通风条件 下,实砌屋顶内表面温度平均值为35.1℃,最高温度达38.7℃; 通风屋顶内表面温度平均值为33.3℃,最高温度为36.4℃;在 连续空调状态下,通风屋顶内表面温度比实砌屋面平均低 2.2℃。而且,通风屋面内表面温度波的最高值比实砌屋面要延 后3h~4h,显然通风屋顶具有隔热好、散热快的特点。 屋面多孔材料被动蒸发冷却降温技术是利用水分蒸发消耗大 量的太阳能,以减少传入建筑物的热量,在我国南方实际工程应 用有非常好的隔热降温效果。据测试,多孔材料蓄水蒸发冷却是 在屋顶铺设多孔含湿材料,其效果可使建筑屋面降温约2.5℃, 室顶内表面温度约降5℃;优于现行的传统蓄水屋面。 注山
6.4.5在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被动式降温无法满足室
竟的要求,如果经济水平充许,农户可以选择空调降温。自前: 市场上有多种空调系统,如分体空调、户式中央空调、多联机
等。由于农村居住建筑一般只在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使 用空调,且各房间同时使用空调的情况较少,因此建议使用分体 式空调,灵活调节空调使用的时间,达到节能自的。 能效比是衡量空调器的重要经济性指标,能效比高,说明该 种系统具有节能、省电的先决条件。用户选设备时,可以根据产 品上的能效标识来辨别能效比。能效标识分为1、2、3共3个等 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 能效比3.6以上;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能效比3.4~3.6;等 级3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充许生产和销 售,能效比3.2~3.4。
发冷却式空调方式。直接蒸发冷却式空调方式是将地表水过滤后 直接通人风机盘管或者其他空调机组中,直接利用蒸发冷却来险 低室内空气温湿度。需要注意的是风机盘管要尽量选择负荷偏 大、高风量的干式风盘机组。
7.0.1照明功率密度的规定就是要求在照明设计中,满足作业 面照明标准值的同时,通过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与照明电 器,使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不超过限值,以达到节能目的。本条 中照明功率密度值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农村居住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是按每户来计算的。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我国 建筑室内照度标准值分级为:0.5、1、3、5、10、15、20、30、 50、75、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 3000、50001x。根据农村居住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当使用者视 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或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高时,可按照度标准 值分级提高一级。当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可按照度标准 值分级降低一级。相应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7.0.2为了在保障照明条件的前提下,降低照明耗电量,达到 节能目的,在照明光源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光效低的白炽灯。细管 径荧光灯(T5型等)、紧型荧光灯、LED光源等具有光效高、 光色好、寿命较长等优点,是自前比较适合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照 明的高效光源。 灯具的效率会直接影响照明质量和能耗。在满足眩光限制要 求下,照明设计中宜多注意选择直接型灯具。室内灯具效率不宜 低于70%。同时应选用利用系数高的灯具。 7.0.3当采用普通开关时,农村居住建筑公共部位的灯常因开 关不便而变成“长明灯”,造成电能浪费和光源损坏。采用双控 或多控开关方便人工开闭,以达到节能目的。 7.0.4为了能够使农村居民了解自身用电情况,规范用电行为,
达到行为节能目的,每户应安装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装置的选
应根据家庭电器数量及用电功率大致估算后,选用与之匹配的电 能计量装置。 7.0.5使三相负荷保持平衡,可减少电能损耗。 7.0.6农村居住建筑应根据电网对功率因数的要求,合理设置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一般在低压母线上设置集中电容补偿装置: 对功率因数低,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或用电设备组,且离变电所 较远时,应采取就地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同时,为提高供电系统 的自然功率因数,应优先选用功率因数高的电气设备和照明 灯具。 7.0.7农村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营造室内适宜的光环 境,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利 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本条指明房间的大然采光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 7.0.8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具有太阳能、风能利用的优势,采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能有效地减少矿物质能源的消耗,符 合节能原则。但这些能源系统中都含有蓄能装置,根据我国自前 的情况,当蓄能装置寿命终结后,其处理方式会对自然环境带来 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条文倡导在无电网供电的农村地区利用太阳 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照明能源,旨在节能的同时注重环境 保护。
8.1.1根据2008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年底,我国商品能 源消费总量为26.5583亿吨标准煤,生活消费商品用能2.6790 亿吨标准煤。其中,农村地区生活消费商品用能约为1亿吨标准 煤,沼气、秸秆、薪柴等非商品用能约为2.6亿吨标准煤,如果 全部转化为商品能源,则农村地区生活消费用能将达3.6亿吨标 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13.6%。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丰富多样的能源资源,并且具有地域 、多能源互补性等特点。全国2/3地区太阳能资源高于1类 具有理想的开发利用潜力。农村是生物质能的最主要产地,在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的秸秆、新柴、粪便等生物质能源丰富,规模 开发的潜力极大。我国农村地域广泛,地热能资源丰富。 为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生活用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 节流,又要开源,所以,应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范围。在技术、经济和资源等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太 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煤、石油、电力等 常规能源,从而节约农村居住建筑供热供暖和生活用能,减轻环 境污染。 可再生能源技术多样,各项技术均有其适用性,需要不同的 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因此,可再生能源利用时,应做到因 地制宜,多能源互补和综合利用,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和资源条件 的技未来实施。如在西部太阳辐照条件好的地方,以太阳能利用 为主,其他可再生能源为辅;而在四川、贵州等太阳能资源贫乏 地区,生物质能丰富的地区,可以生物质能为主;而在经济发达 地区,可以尝试利用地热能作为农村居住建筑供热空调的能源
8.1.2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利用。 限于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制约,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高,运行 维护费用大,因此,除市政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外,太阳能光伏发 电不适宜在农村地区利用,而太阳能热水在农村已经普遍应用, 尤其是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在农村已经实施多项示 范工程,是改善农村居住建筑冬季供暖室内热环境的有力措施之 一。因此,在农村居住建筑中,太阳能利用应以热利用为主,选 择的系统类型应与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和气候条件,建筑物类型和 投资规模等相适应,在保证系统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性 价比最优。 8.1.3本标准所指的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 便,不包括专为生产液体燃料而种植的能源作物。生物质资源条 件决定了本地区可利用的生物质能种类,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制
8.1.3本标准所指的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
便,不包括专为生产液体燃料而种植的能源作物。生物质资源条 牛决定了本地区可利用的生物质能种类,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制 约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结合我国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生物质 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适宜采用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见表6
表6各地区适宜采用的生物质能利用
8.1.4地源热泵系统是浅层地热能应用的主要方式。地源热泵 系统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利用热泵将蓄存 在浅层岩土体内的低温热能加以利用,对建筑物进行供暖空调的 系统。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
热泵系统(文称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 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图17)包括一个土壤地热交换器, 它是以U形管状垂直安装在竖井之中,或是水平地安装在地沟 中。不同的管沟或竖并中的热交换器成并联连接,再通过不同的 集管进入建筑中与建筑物内的水环路相连接。北方地区应用时应 特别注意防冻问题
(b)水平地埋管热泵系统
图17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示意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图18)分为两种,一种通常被称为 开式系统,另一种则为闭式系统。开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将 地下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之后将井水回灌地下。闭式地 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将地下水和建筑内循环水之间用板式换热器
图18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示意
分开的。深井水的水温一般约比当地气温高1℃~2℃。我国东 北北部地区深井水水温约为4℃,中部地区约为12℃,南部地区 约为12℃~14℃;华北地区深井水水温为15℃~19℃;华东 地区深井水的水温约为19℃~20℃;西北地区浅井水水温约为 16℃~18℃,深井水水温约为18℃20℃;中南地区浅井水水 温约为20℃~21℃。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时,应确保地下 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图19)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形式 开式系统指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
图19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示意
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闭式系统指将封闭的 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 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地表水地 源热泵系统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水体条件,合理设置取水口和排 水口,避免水系统短路
8.2.1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宜按照家庭中常住人口数 确定水容量的大小,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 定人均用水量为30L~60L
8.2.1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宜按照家庭中常住人口数量来 确定水容量的大小,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设 定人均用水量为30L~60L。 8.2.2在农村居住建筑中,普遍使用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 生活热水。至2007年,农村中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4300方 m²(约为2150万户)。随着家电下乡的热潮,其在农村的使用 更加广泛,但是由于产品良不齐,造成的产品纠纷以及安全隐 惠也在增加,所以,应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太阳热水系 统技术条件》GB/T19141的产品。 紧凑式直接加热自然循环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最节能 的,集热管(板)直接与贮热水箱连接的紧凑式,无需管路或管 路很短,从而减少集热部分损失;集热管(板)中水与贮热水箱 中水连通的直接加热,换热效率高;自然循环系统无需水泵等加 压装置,减少造价和运行费用,较适宜农村居住建筑使用。 在分散的农村居住建筑中,采用生物质能或燃煤作为供暖或 炊事用热时,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其结合使用,保证连续的热水供 应。当太阳能家用热水系统仅供洗浴需求时,不必再设置一套燃 烧系统增加系统造价。
8.2.3由于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为了得到更大 的节能效益,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宜采用太阳能热水供 热供暖技术或主被动结合的空气供暖技术。 太阳能热水供热供暖技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热介质 输送和蓄热所需空间小,与水箱等蓄热装置的结合较容易,与锅
8.2.3由于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为了得到
太阳能热水供热供暖技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热介 输送和蓄热所需空间小,与水箱等蓄热装置的结合较容易,
炉辅助热源的配合也较成熟,不但可以直接供应生活热水,还可 与自前成熟的供暖系统如散热器供暖、风机盘管供暖和地面辐射 供暖等配套应用,在辅助热源的帮助下可以保证建筑全天候都具 备舒适的热环境。但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热介质也为系 统带来了一些弊端,首先,系统如果因为保养不善或冻结等原因 发生漏水时,不但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还会给居民的财产和生 活带来损失;其次,系统在非供暖季往往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 采取措施防止过热发生:系统传热介质工作温度较高,集热器效 率较低,系统造价较高。 与热水供热供暖系统相比,空气供暖系统的优点是系统不会 出现漏水、冻结、过热等隐惠,太阳得热可直接用于热风供暖, 省去了利用水作为热媒必需的散热装置;系统控制使用方便,可 与建筑围护结构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很好结合,基本不需要 维护保养,系统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危害。在非供暖 李,需要时通过改变进出风方式,可以强化建筑物室内通风,起 到辅助降温的作用。此外,由于采用空气供暖,热媒温度不要求 太高,对集热装置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可以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 相关改造使其成为集热部件,降低系统造价。 8.2.4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如果以满足建筑物 的供暖需求为主,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较大,在非 供暖季热水过剩、过热,从而浪费投资、浪费资源以及因系统过 热而产生安全隐惠,所以,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必须注意全年的 综合利用,供暖期提供供热供暖,非供暖期提供生活热水、其他 用热或强化通风。此外,太阳能供热供暖技术一般可与被动式太 阳能建筑技术结合使用,降低成本。 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 基本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自前已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标准在设 计部分对供热供暖系统的选型、负荷计算、集热系统设计、蓄热 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末端供暖系统设计、热水系统设计以 及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选型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农村
居任建筑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设计应执行该标准。 8.2.5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最关键的部件,其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17581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技术条件》GB/T26976的规定。液态工质集热器的类型包括全 玻璃真空管型、平板型、热管真空管型和U型管真空管型太阳 能集热器,其中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效率较高、造价 低、安装维护简单,在我国广泛应用。空气集热器是近期发展起 来的产品,自前主要用于工业十燥,在以空气为介质的太阳能空 气供暖系统中也逐渐得到采用。 8.2.6太阳能是间歇性能源,在系统中设置其他能源辅助加热 换热设备,既要保证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文可降 低系统的规模和投资,否则将造成过大的集热、蓄热设备和过高 的初投资,在经济性上是不合理的。辅助热源应根据当地条件: 优先选择生物质燃料,也可利用电、燃气、燃油、燃煤等。加 热/换热设备选择生物质炉、各类锅炉、换热器和热泵等,做到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8.3.1传统的生物质直接燃烧方式热效率低,同时伴随着大量 烟尘和余灰,造成了生物质能源的浪费和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 因此,在具备生物质转换条件(生物质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及气 候条件)的情况下,宜通过各种先进高效的生物质转换技术(如 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等),将生物质资源转化 成各种清洁能源(如沼气、生物质气、生物质固化燃料等)后加 以使用。
8.3.2沼气发酵是厌氧发酵,发酵工艺要求沼气池必
封,水压式沼气池池内压强远大于池外大气压强。密封性不好的 沼气池不但会漏气,而且会使水压式沼气池的水压功能丧失始 尽,所以必须做好沼气池的密封。
机组成的单元。气化效率是指单位重量秸杆原料转化成气体 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该单位重量秸秆原料的热量之比。 转换率是指生物质(秸秆)气化或热解后生成的可用产物中 与原料总能量的百分比。
8.3.4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炉的种类众多,根据使用燃料规
的不同,可分为颗粒炉和棒状炉;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燃烧炉、半气化炉和气化炉;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炊事炉、供 暖炉和炊事供暖两用炉。在选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炉时,应综 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确保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高效利用黑龙江某职工住宅楼电气施工组织设计,
8.4.1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将蓄存在浅层岩土体中的低品位热能 加以利用,有利于节能和改善大气环境。有条件时,寒冷地区可 将其作为一种供暖方式供选择,
加以利用,有利于节能和改善天气环境。有条件时,寒冷地区可 将其作为一种供暖方式供选择。 8.4.2较大规模指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建筑面积在3000m²以上 地源热泵系统天规模应用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 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大规模应用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 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HJ 442.7-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七部分 入海河流监测.pdf,
8.4.3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水温限值,是为了保证冬李在不加防 冻剂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同时水温过低,也会导致运
行效率低下。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热导率大、 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由于聚氯乙烯管处理热膨胀和土 襄位移的压力能力弱,所以不推荐在地埋管换热器中使用 PVC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