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2.3-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2.3-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907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2.3-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E.9.1持久性污染物

如果污染物在水体中难以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进行转化,并且污染物在水体中是溶解状 态,可以作为非降解物质进行处理

9.2化学需氧量(COD)

S—底泥耗氧系数,g/(m².s)

GB/T 12085.12-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污染.pdf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9)。

水体中的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表示

b,、b2一分别为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氮的反应速率,1/s; SNH 氨氮的底泥(沉积)释放率,g/(m².s); 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9)。 E. 9. 6 总氮(TN)

式中:C——TN浓度,mg/L; kTN——总氮的综合沉降系数,1/s; STn——总氮的底泥释放(沉积)系数,g/(m².s); 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9)

TN浓度,mg/L; 总氮的综合沉降系数,1/s; STN——总氮的底泥释放(沉积)系数,g/(m².s); 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9)

式中:Cps 无机磷浓度,mg/L;

HJ 2. 32018

E. 9. 8 总磷(TP)

G, =μmax f(T)· f(L)· f(TP)· f (TN)

式中:C一一叶绿素a浓度,mg/L; Gp——浮游植物生长速率,1/s; Dp——浮游植物死亡速率,1/s; f(T)、f(L)、f(TP)、f(TN)——分别为水温、光照、TP、TN 的影响函数,可以根据评 价水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资料条件选择适合的函数形式,

泥沙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因此重金属污染物的模拟需要考虑泥沙冲 淤、吸附解吸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泥沙淤积时,吸附在泥沙上的重金属由悬浮相转化为底泥相,对 水相浓度影响不大;泥沙冲刷时,水体中重金属浓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吸附解吸作用可以采用动力 学方程进行描述,由于吸附作用一般历时较短,也可以采用吸附热力学方程描述。

重金属污染物数学模型可以根据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查阅相关文献,选择适宜的模型。 .11热排放

②当t。<≤t。时,床面处于不冲不淤状态,水中泥沙既不减少,也不增加 ③当T≥T.时,床面泥沙发生冲刷:

HJ 2. 32018

式中:Ta一 临界淤积切应力,可由实验确定,也可由验证计算确定 M—冲刷系数,由实验确定,也可由验证计算确定。

F.1潮汐河口水体交换数学模型

F.1.1潮棱体方法及其改进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入海河口及近岸海域特殊数学模型及基本解法

假定涨潮水体进入河口并在潮周期内与淡水完全混合,而混合后的水体在落潮时完全排出河口。 根据河口冲刷时间的定义则有

式中:T一 河口冲刷时间,h; P——潮棱体体积,m3/s;

F.1.2 淡水组分法

将河口分段,则每一段的淡水组分(f.)为:

式中:S海水盐度,g/kg; S.—分段潮棱体平均盐度,g/kg。 整个河口的淡水体积(V.)为:

式中:V,——分段河口水体体积,m²/s;

式中:V,—分段河口水体体积,m²/s;

箱式模型分单箱模型和多箱模型: 都是基于盐度平衡方程和水体总量平衡方程进行求

HJ2.32018 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大于河口区的整体计算域,假定某污染物的平均初始浓度 为100单位,在没有污染源汇加入的条件下,通过若干潮周的流场和浓度场的耦合计算,统计河口区 该污染物平均浓度为50单位时,所模拟的实际天数(或小时数),作为代表河口水流交换能力指标。 也可以计算到河口区该污染物平均浓度为5单位时,所模拟的实际天数(或小时数),作为河口水体全 部交换时间,

可口一1适用于狭长、均匀河口连续点源稳定排放的情况。 上溯(x<0,自x=0处排入)

式中:符号说明同式(E.1)、(E.2)、(E.4)、(E.11)、(E.25) 河口一2适用于狭长、均匀河口点源瞬时排放的情况。

式中:C(x,t)一经过时间t后在x点处的污染物浓度,mg/L; W——在x=0、t=0时污染物的排放量,g; Ao—河流断面面积,m²; 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2)、(E.4)、(E.11)

F.2.2 混合过程段

上3适用于狭长、均匀河口,点源江心稳定排放

C,Q ux exp (1+ M) I+C, (Cn + O,)M 2E

C,Q ux exp (1 + M) (Qn + 2,)M 2E

Q,Cp uy2 C(x, y) = exp( uh 4E,x x u 2. 元E 14

式中:C一一纵向距离x、横向距离y点的污染物浓度,mg/L; u——当进行急性浓度分析预测时,采用断面的半潮平均流速,当进行功能区浓度达标分析 时,采用断面的潮平均流速,m/s; 其他符号说明同式(E.1)、(E.2、(E.4)、(E.9)。

F.3拉格朗日余流模型

海水微团经过一个潮周期后,不再回到初始位置,而有了一个净位移,用公式表示,即:

式中:Xo一 质点初始位置; to—初始时刻; y(xo,to)一轨迹方程; T一潮周期。 个周期的净位移除以周期定义为拉格朗日余流速度:

F.4河口海洋近场及近远场联合计算的主要方法

F.4. 1 近、远区耦合数值模型

U,= Ax / T

按空间分类:三维、二维(平面或垂向)和一维。由于河口、河流或近海水深尺度比横向、纵向者 小很多,因此多数情况下用二维模型可满足需要。 按处理方法分类:近、远区耦合模型,非耦合模型(即近区单独计算,作为内边界条件输入远区方 程)

F.4.1.1立面二维潮流、物质输移模型

当排污管的扩散器长度比河口、近岸海域宽度、纵向长度小很多,垂线深度也有一定尺度(1~100 m),扩散器从床底向上排放,且为多孔喷口排放时,认为是均匀的,评价重点为垂向分布和纵向分 布,可采用侧向平均的二维潮流、物质输移模型。 (1)模型计算域的确定 模型计算域应远大于研究水域,以保证边界值不受排放口影响。 近区尺度为10~100m,排放口上下游对称布置,网格尺寸一般2~10m,垂向分5~10层

HJ 2.3—2018 远区尺度为102~104m,排放口上下游对称布置,网格尺寸一般20~100m,垂向分5~10层。 (2)边界条件的设置 下边界:通常为潮位资料。为了解大、中、小潮边界对计算成果的差别,要求计算时段较长,取 稳定后的包括大、中、小潮的15d等浓度线。 上边界:通常为径流(若上边界仍为感潮段,亦可取潮位边界),取10%、50%保证率的最枯月 平均径流。 喷口边界:给出扩散器、放流管的长度、污水流量、喷口个数、喷口间距、喷口流速及喷口水深 条件。 (3)计算方法 近区模型的边界条件由与之重合的远区模型提供,近区模型的计算结果反馈到与之重合的远区内 边界。实际操作中要求远区计算的时间步长是近区计算时步长的整数倍,

F.4.1.2 平面二维潮流、输移模型

当排放口附近水深较小(1~10m),污染物可以很快在水深方向掺混均匀,而更需了解污染物在 平面的变化时,宜采用平面二维模型

由于近、远区耦合模型需求解6个未知数(z、u、V、k、ε和c),计算工作量很大,对一般中小 型排放口可采用近、远区分开计算的准动态数值模型。该模型认为近区浓度随潮流变化比较快,可将 全潮过程分割为10~12个时刻,取其平均值。用射流理论或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求近区的初始稀释 度,作为该时刻远区模型的边界条件,而远区仍采用二维方程进行求解。

F.4.2.1准动态时段的划分

放口处可用二维或一维模型计算得到水位、流速的全潮过程。由于近区范围小,在1h内就可 匀,可将全潮按每小时划分,采用近区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计算平均水文变量(水位、流速 度值。以此获得浓度作为源强输入动态远区方程,能保证一定精度

F.4.2.2近区的动态浓度计算

近区浓度的计算以往采用圆形(或窄缝)等密度(或半变密度)的解析解射流公式求得轴对称最大 流速、浓度、稀释度及断面平均稀释度,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多孔排放,计算不准且复杂。本标准推荐 以下公式。 b T 时,为浮射流。 (1)浮力羽流 当S/H<<1为线源,初始稀释度计算公式为:

当S/H>1为点源,初始稀释度计算公式为

S=0.49F3 H

(2)浮射流 初始稀释度计算公式为:

(2)浮射流 初始稀释度计算公式为:

当F>0.3时,初始稀释度计算公式为

代甲:u 排放口喷口处的射流流速,m/s; 1 喷口数目: S一喷口间的距离,m; Q或b=g: 线源单位长度上的流量,9= L < L一—扩散管的总长度,m; F一一动量与浮力效应的比值,称福式原力数; X. 近区混合的纵向距离,m; 紊动动能,kg·m/s2; 紊动耗散率,W/mm。

S.1 = 0.77 ±15% H

1 = 0.77 ±15% uH =0.55( 2±20% uH

2 ±20% uH Y

当S/H<0.2时,X,/H=2.5F3

G.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表G.1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HJ 2. 3—2018续表污染治理设施序污染物排放口排放口设置是排放口号废水类别)种类°排放去向‘)排放规律()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工艺编号()香符合要求“类型编号名称)指产生废水的工艺、工序,或废水类型的名称。指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以相应排放标准中确定的污染因子为准。包括不外排: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直接进入海域: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直接进入污灌农田:进入地渗或蒸发地:进入其他单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其他(包括回用等),对于工艺、工序产生的废水,“不外排"指全部在工序内部环使用,“排至厂内综合污水处理站"指工序废水经处理后排至综合处理站。对于综合污水处理站,“不外排"指全厂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排放。4包括连续排放,流量稳定: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但有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周期性规律: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连续排放,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稳定: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但有规律,且不属于非周期性规律: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属于冲击型排放: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稳定且无规律,但不属于冲击型排放。“指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名称,如“综合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f排放口编号可按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现有编号进行填写或由企业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编制。指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的规定。G.2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表 G. 2废水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汇入受纳自然水体处排放口地理坐标()排放排放受纳自然水体信息序排放口废水排放量/间歇排放地理坐标“4)号编号(万t/a)规律时段备注()去向经度纬度名称()受纳水体功能目经度纬度标 (e)55

表G.3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表G.3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

HN 2.32018

表G.4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G.3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表G.5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新建项目)

表G.6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改建、扩建项目)

G.4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G.4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表G.7环境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GTCC-080-2018 高锰钢辙叉-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HN 2.32018

指污染物采样方法,如“混合采样(3个、4个或5个混合)”“瞬时采样(3个、4个或5个瞬时样)”, 指一段时期内的监测次数要求,如1次/周、1次/月等, 指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如测定化学需氧量的重铬酸钾法、测定氨氮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

HJ 2.3—2018附录H(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表 H.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口:水文要素影响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口;饮用水取水口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口:重要湿地口:彤响识别水环境保护目标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口: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润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口: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口:其他口水污染影响型影响途径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口:间接排放口:其他口水温1口:径流口:7水域面积口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口;有毒有害污染物口;非持久性污染物口;pH值口:热污染口:富营养化口:其他口水温口;水位(水深)口:流速口:流量口:其他口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一级口;二级口:三级A口;三级B口级口;二级口:三级口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区域污染源已建口;在建口:拟建口:排污许可证口:环评口:环保验收(口:既有实测口:现场其他口拟替代的污染源口监测口;入河排放口数据口:其他口现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口:平水期口:枯水期口:冰封期春季口;夏季口:秋季口:冬季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口:补充监测口:其他口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口:开发量40%以下口: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60

HJ 2.3—2018续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丰水期口:平水期口:枯水期:冰封期口春季口;夏季口:秋季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口:补充监测口:其他口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补充监测丰水期口:平水期口:枯水期口:冰封期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春季:夏季:和秋季:冬季)个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 km²评价因子)河流、湖库、河口:类:I类口:ⅢI类;IV类;V类口评价标准近岸海域:第一类口:第二类口:第三类口: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口:平水期口:枯水期口:冰封期口现状评价春季口:夏季口:秋季口:冬季口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口:达标口:不达标口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口:达标口:不达标口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口:达标口:不达标口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口:达标口:不达标达标区口评价结论底泥污染评价口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口不达标区口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口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口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 km²预测因子预测时期丰水期口:平水期口:枯水期口:冰封期61

HJ 2. 3—2018续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春季口:夏季口:秋季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口建设期口:生产运行期口:服务期满后口预测情景正常工况口:非正常工况口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口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口:解析解:其他口导则推荐模式口:其他口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口:替代削减源口施有效性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口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口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口水环境影响评价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改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口影响喇评价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口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DB34/T 3047-2017 普通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口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口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效浓度/(mg/L)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替代源排放情况))()生态流量:般水期) m/s:鱼类紫殖期)m/s:其他() m=/s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 m62

HN 2.3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