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6473-2021 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安全要求.pdfKs一一用于稳定性计算的稳定性系数(通常Ks=1.8); TL 试验载荷; Ps 最不利的臂架伸展时的最大工作幅度下,通过稳定性计算得到的额定起重量; R 最不利的臂架伸展时的最大工作幅度; S 回转中心到倾覆线的最短距离; 一将臂架质量按照力矩平衡原理换算到臂头的载荷。 TL至少应等于Ps的1.25倍
稳定性试验应在所有回转范围内最不利的臂架伸展情况下进行,包括手动伸缩臂的最大伸展状态。 如果部分回转范围的额定起重量较低,则应按照5.2.5.2.2确定这部分的试验载荷。稳定性试验应在静 态条件(V二0)下实施。在试验过程中,可暂时断开限制器和指示器, 按照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将起重机置于坚固地面,应在最不利稳定性工况下进行稳定性试验。起重 机倾角应在制造商技术要求规定的最大倾角范围内。 根据起重机起重力矩是否可变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一方面,对于起重力矩恒定、安装在底盘上的起重机,应通过正确展开支腿,施加固定试验载荷,在 整个回转范围内进行稳定性验证。 另一方面,部分安装在底盘上的起重机,其起重力矩随回转角度不同而改变(如回转至底盘后方或 驾驶室上方),或随支腿伸出量不同而改变(如全伸或全缩),因此稳定性计算应通过最大和最小起重力 矩工况下的超载试验(5.2.5.2.2)验证,其他工况(起重力矩在最大和最小之间)无需验证。在最大工作 幅度起吊相应的最大工作质量并在整个回转范围回转,根据随车起重机可变力矩的要求改变起重量的 工作幅度,以确保在任何位置的有效起重力矩与稳定性计算的预期结果一致。 对于稳定性验证,关于实际倾覆线处的倾覆力矩可能不在最大工作幅度处。 注:在最不利位置进行稳定性计算可能是必要的
5.2.5.4稳定性试验准则
如果试验载荷保持静止,则试验应视为成功 加载过程中某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一不或多个垂直支腿或者车轮日 也面,但至少应有一个被驻车制动器制动的车 地面保持接触
所有使用信息应符合ISO12100的规定
6.2.1说明书的规定
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应提供说明书,说明书应符合本条款规定的相关要求
473—2021/ISO15442.
6.2.2.1 安装指南应包括: a) 对底盘的要求; b) 将随车起重机安装到底盘或固定基座上时所需的螺栓和紧固件的要求; C) 质量、重心和轴荷及稳定性计算需要的所有信息; d) 5.2.5.2中稳定性试验所需的TL、Gb和△值(如使用); e) 液压系统技术条件应包括: 1)压力和流量要求; 液压系统油液容量; 3) 液压油技术要求; 4) 油箱最小容量建议; 5) 推荐的过滤方法; f) 电气系统要求; g) 操纵台通道的要求,见附录L; h) 按照第5章要求提供试验说明 6.2.2.2
6.2.2.1安装指南应包括:
6.2.3.1操作手册应提供技术参数和以下内容: 控制系统说明,包括图表和操作杆的符号描述; b) 限制器和指示器说明; ) 警示标志及在起重机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d) 高架输电线路附近作业的警告; e) 起重机允许使用工况及不允许使用工况的说明。 6.2.3.2 应包含在所有允许的臂架组合及支腿的不同状态下,相对应的额定起重量信息。 6.2.3.3 操作手册应包含起重机可能作业的最大倾角相关信息。 6.2.3.4 操作手册应包含随车起重机作业前的预启动和操作后的检查。运行后的检查应包含运输状态 下对整车高度和宽度的检查。手册还应强调车辆在起步前操作员务必确保锁止装置处于完全锁紧 状态。 6.2.3.5操作手册还应包含地面或支撑条件能否承受随车起重机施加的最大起重量要求的说明。手册 应给出支腿能施加在地面的最大载荷和要求操作员确保地面能够支撑该载荷。
“当关闭系统动力源并断开液压硬管和软管时,应采取预防措施确保管路内无残余压力。”
5.2.3.7 a) 起重量及其特性的评估; b 起重装置的选择,正确使用吊钩和绳索; ) 对臂架系统模式选择开关正确设置的说明; d) 作业过程中及作业后随车起重机的位置及与载荷的间距; e 场地条件,包括作业空间和间距; f) 现有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条件不利于作业时,操作员可停止作业的注意事项。 28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2.3.8操作手册应包含随车起重机作业温度范围相关信息。 2.3.9操作手册和技术文件应按照以下方式提供随车起重机的噪声信息: 超过70dB,提供操纵台处A计权声压级值;未超过70dB,应注明; 超过63dB,提供操纵台处瞬时C计权声压级的最高值(130dB相当于20μPa); 操纵台处A计权排放声压级值超过80dB,应提供随车起重机周围规定点处的A计权排放声 压级值。 应按照ISO3744和ISO11201确定A计权声压级值。 注:测量点详情及需提供的信息见附录N。 这些值应是针对相关随车起重机实际测量得到的数值,或者是在专业的同类型起重机装置基础上 量的数值。 噪声排放值应结合生产差异和ISO4871规定的双值标示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共同确定
维护手册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和说明,确保能够安全维护起重机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手册中应 包含用于识别维护过程中可能需要更换的零件的信息和外形图。 维护手册应包含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作业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相关信息,以确保起重机能够安全使 用。手册应包含对起重机、限制器和指示器必要的周期性检查和试验规程,可列出具体时间周期或监视 流程。 维护手册应包含起重机润滑信息。信息应说明润滑点位置、润滑剂和润滑间隔周期。 维护手册应包含改装或维修后重新投人使用前,如何对起重机检验和试验的说明。 应提供臂架系统的最大允许下沉率。 关闭动力源时如果液压管路内有残余压力,则应提供有关如何断开硬管和管路的建议。 维护手册应包含需要专业维修技术的材料和零件(如低温焊接)的信息。
所有永久固定在随车起重机上的标牌应由防水材料制成。
制造商标牌应永久固定在随车起重机上。制造商标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制造商及其授权代表(如有); 生产日期; ) 系列号; d)类型(如有类型名称时标注)
随车起重机安装商的标牌应固定在起重机或支撑件 a)安装商名称和地址; b)安装日期; C)起重机系列号,汽车底盘或机动车车 辆识别代号(如有)
473—2021/ISO15442.
至少应提供以下资料。 a 额定起重量标牌(见图4)。标牌应固定到随车起重机上,并且从所有固定操纵台都能清楚看 到。操作手册中也应包括此标牌。该标牌标出臂架在水平状态下,臂头及内侧起吊点在相应 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量。 在臂头及内侧起吊点标出的起重量应是允许的最大工作质量。所有的额定起重量都应在规定 的工作幅度下给出。如果额定起重量取决于专用吊钩或吊钩附件支点,则应在起重量标牌中 做出提示,并在吊钩附件支点处标记“最大×××kg”。最大工作质量应在伸缩臂全缩时给 出。图示的臂架系统应是允许的最长的或接近最长的伸出长度。 因工况条件不同(如支腿位置、回转角度)而未降低额定起重量的情况应在起重量标牌上说明 b)操作手册中应给出包括副臂和卷扬机构(见图5、图6、图7)的所有回转范围、臂架和支腿配置 情况下的额定起重量图表,也可按照a)中要求将其固定在起重机合适的位置处。 对于复合臂架系统和多种支腿配置情况,可能需要多个额定起重量图表,应将它们包含在操作手册 起重量图示例见图5.图6、图7
图4额定起重量标牌示例(臂架在水平状态下,臂头及内侧起吊点在相应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量)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5所有臂架配置下的额定起重量图表示例
732021/IS015442.20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6.3.4.2手动伸缩臂标牌
手动伸缩臂标牌应标出“最大值×××kg”
图7配有副臂的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示例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6.3.5原木起重机和废料回收起重机的特殊标牌
6.3.6回转中心标识
回转中心对中标识应清楚的标记在基座两侧。
对中标识应清楚的标记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表A.1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
732021/1S015442.20
表A.1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续)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表A.1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续)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B.1和图B.2分别表示伸缩直 直臂式随车起重机。
图B.1伸缩直臂式随车起重机
B.1.2折臂式随车起重机
图B.3和图B.4表示折臂式随车起重机 38
图B.2定长直臂式随车起重机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B.3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可沿底盘横向折叠
带伸缩臂的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可沿底盘纵向
图B.5~图B.11为随车起重机的安装示例 注:随车起重机通常固定安装在底盘上,也能安装在可拆分的支架上,还可安装在与底盘相连的轨道上,并能在 上移动。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B.5前置式随车起重机
图B.6后置式随车起重机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B.7中置式随车起重机
告操作室的后置式原木起
473—2021/ISO15442.
图B.9安装在拖拉机上的随车起重机
装在固定基座上的随车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图B.11安装在轻型卡车上的随车起重机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C.1额定起重量限制器(4.6)
随车起重机是根据所有承载油缸内的具体受力情况设计和制造的。额定起重量根据随车起重机所 有姿态下的具体承载能力计算。 因此,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宜检测限制额定起重量的承载油缸内的受力,而不是检测起 重量本身。由于随车起重机几何结构和臂架系统实际位置不同,起限制作用的承载油缸内的压力也不 同。因此,设计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时,宜考虑所有能限制额定起重量的承载油缸。 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限制器一般要具备下列三项功能: a)防止结构超载; b)防止底盘倾翻; c)防止载荷的危险运动。 除原木起重机和废料回收起重机以外的随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宜具备以上三项功能;对于 原木起重机和废料回收起重机,只要具备防止结构超载和底盘倾翻功能即可。 对于除原木起重机或废料回收起重机,因作业区域内不宜有人,所以允许在溢流阀打开状态下进行 危险运动。高速运动的原木起重机或废料回收起重机因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开启急停会发生不可控 危险
.2原木起重机或废料回收起重机管路破裂(4.5
原木起重机或废料回收起重机在管路破裂时引起的高速运动下臂架系统急停的危险可能 控下降时的危险更高,
C.3操纵台(4.8)
为了确保载荷在回转范围内所有位置处清晰可见,通常能从底盘两侧操纵随车起重机。 如果操作员能清晰看到另一侧操纵系统,且两侧操纵系统通过机械连接在一起,则不必通过附加装 置禁用另一侧的操纵杆 然而.应能从随车起重机两侧启动急停装置(见4.6.10)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额定起重量达到或超过1000kg或者起重量产生的最大净力矩达到或超过40kN·m的随车起 配备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和指示器(见4.6.2和4.6.3)。这些装置用于警示随车起重机操作员并防 重量在超过额定起重量时的危险运动。图D.1是超载时应防止的危险运动(箭头所示)的示例。
图D.1超载时应防止的运动(箭头所示)示例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未经授权的使用模式被激活时,发射器不应发出信号。 无线遥控器的设计应符合GB/T5226.32一2017中9.2.7的要求及下列条款
无线遥控器和控制系统的附加要求
E.2.1发射器激活时应有所显示,且不应启动起重机的任何运动。 E.2.2接收器只应在接收到包含正确地址和正确指令的顿时才向控制系统输出操作指令。 E.2.3起重机开关至少应能被一个正确收到的顿激发(处于“接通”状态),此顿没有任何操作指令但包 含开始指令。
含开始指令。 E.2.4在任何引起随车起重机停止(例如:电源故障、蓄电池更换或信号损失)的情况发生之后,为了避 免非指令运动,控制系统应在随车起重机操作员将控制器返回到“关闭”位置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启,即收 了至少一个不带任何操作指令的顿之后才能输出使随车起重机运动的操作指令。 E.2.5一旦断开开关,接收器输出的所有操作起重机运动的指令应被终止。
E.5一个以上操纵台的使用
E.5.1除非存在使第一个发射器失效的特别设计,否则不应存在从一个发射器到另一个发射器的转换 空制。 E.5.2应提供能使几个发射器/接收器在传输范围内成对操作且互相不干扰的装置。 E.5.3应对E.5.2中提供的装置加以保护,防止意外或无意的改变。
E.6使用电池的操纵台
T26473—2021/ISO154
在随车起重机或其部件附近有人的位置以及存在能困住、撞倒人员等风险的位置应提供除4.6.9 之外的警示。 随车起重机应配备: a) 说明此机有无线控制系统的标识; b)下列之一: 当无线控制系统被启动时,连续的可视警报; 在随车起重机运动之前,自动的声音或可视警报
用时,不应与该位置运行的其他系统相互干 9.2在E.3.2中的停止功能的延长时间应在操作手册中说明
E.9.1安装指南应包括如下信!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附录F (规范性) 作业和设置功能的符号
(规范性) 作业和设置功能的符号 随车起重机部件在工作时的相应运动,应通过符号中的空白圆、粗线及箭头表示。符号应符合表F.1 的要求。
随车起重机部件在工作时的相应运动,应通过符号中的空白圆、粗线及箭头表示。 的要求。
表G.1表示控制装置操作和相应运动方向的符号, 图G.1为垂直布置的操纵杆示例
B/T26473—2021/ISO15442:2012
表G.1控制装置操作和相应运动方向的符号
对于不具备的动作功能,取消相应的控制符号
随车起重机两侧均使用这种布置。 表格第1列中的图表示固定到操纵杆按钮上的符号。也可将箭头符号用在操纵杆上方的标牌上,如 H.3所示。
G.1垂直布置的操纵相
B/T2**73—2021/ISO15**2:2012
附录H (资料性) 水平布置的地面操纵系统
本附录给出两种可选择的从地面操作的控制装置。布置方法A宜用于随车起重机两侧和远程遥 空器上,或者布置方法A宜用于一侧,布置方法B用于另一侧。 图H.1中向上的箭头,能表示向前**,也可按图H.2表示。受操纵杆形状的影响,手柄的**能 偏离垂直方向(如图两个操纵杆均位于中位)。 图H.1为固定在操纵杆手柄上的符号。也可将箭头符号用在操纵杆上方的标牌上,如图H.3 所示
H.1固定在操纵杆手柄上的水平布置的操纵系
B/T2**73—2021/ISO15**2:2012
水平布置的操纵杆示例(图中上方手柄的*作偏
*732021/ISO15**2.2
图H.3水平布置的操纵系统(操纵杆上方标牌上的符号)
B/T2**73—2021/ISO15**2:2012
[.1.1多向摄纵杆控制
图1.1表示双操纵杆操纵系统布局。 图1.2表示双操纵杆双踏板的操纵系统布局
L.1.2双向操纵杆控制
双向操纵杆宜按图H.1布置方法A或图H.3布置方法
附录I (资料性) 高位座椅和遥控的操纵系统
图I.1双操纵杆多向控制的操纵系统布局
B/T2**73—2021/ISO15**2:2012
图1.2双操纵杆双踏板多向控制的操纵系统布
B/T2**73—2021/ISO15**2:2012
起重力矩为250kNm及以下安装在底盘上的起重机操作室
图 J.1内部最小尺寸
a) 窗户及其固定件的任意500mm²面积上应能承受呈90°施加1.25kN的力,且不失效; b 应在离操作室底面至少1m范围内采取保护措施 1 保护装置为水平杆时,各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0.*m,且操作室底面到最低杆之间的高 度不应超过0.25m; 2 保护装置为垂直杆时,各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0.3m; 3)如果前窗保护装置采用抗震聚碳酸酯材料,则板厚至少应是*mm。 其他操作室应采用防碎型玻璃。 注2:垂直保护杆对起重机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更小
a) 窗户及其固定件的任意500mm²面积上应能承受呈90°施加1.25kN的力,且不失效; b) 应在离操作室底面至少1m范围内采取保护措施 1 保护装置为水平杆时,各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0.*m,且操作室底面到最低杆之间的高 度不应超过0.25m; 2 保护装置为垂直杆时,各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0.3m; 3)如果前窗保护装置采用抗震聚碳酸酯材料,则板厚至少应是*mm。 其他操作室应采用防碎型玻璃。 注2:垂直保护杆对起重机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更小
B/T2**73—2021/ISO15**2:2012
应采取措施,确保室外参考温度为一10℃时封闭式操作室内部温度不应低于18℃。操作室应密 封,应配备可调节的通风设备,设备应能从外部供应空气,排气阀应可调节。应安装由燃气、汽油、柴油 或其他燃油驱*的加热装置,以确保新鲜空气供应充足,且废气不能因风向和风速的影响进人操作室。
B/T2**73—2021/ISO15**2:2012
附录K (资料性) 高位操纵台示例 图K.1~图K.3表示不同的高位操纵台。
图K.1带踏板的操纵平台
B/T2**73—2021/ISO15**2:2012
图K.2转台上的高位座椅带爬梯
B/T2**73—2021/ISO15**2:2012
图K.3转台上的高位座椅带踏板
扶手尺寸见表L.1、图L.1。 注:扶手延长部分可以是爬梯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一部分
尺寸见表L.1、图L.1 扶手延长部分可以是爬梯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
B/T2**73—2021/ISO15**2:2012
(规范性) 高位控制台扶手和把手、爬梯和台阶
台阶和爬梯的尺寸见表L.2、图L.2
732021/1S015**2.20
表12台阶和爬梯尺寸
图L.2踏板、爬梯和阶梯
B/T2**73—2021/ISO15**2:2012
本附录提供将随车起重机止确安装在底盘上的最基本的信息。将随车起重机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 需要增加安装架,即通常所说的副车架。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提供将随车起重机安装到他们车辆上需遵 守的建议。如果没有特殊的建议,副车架的尺寸和特点可按照M.*确定。安装副车架需征得车辆制造 商的同意。如果安装随车起重机的支腿和附加的支腿,要能按照起重机制造商的操作手册所述伸出并 与地面完全接触,
M.2安装所需的最小数据
M.2.1*输状态下起重机尺寸
起重机的数据按照笛卡尔坐标系(X、Y、Z)表示,该坐标系以起重机基座总成的水平支承面(X,Y 平面)与回转中心轴(Z轴)交点为坐标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及字符表达见图M.1。起重机在行驶状 态下重心位置的提供是必要的。按照坐标系给出带正负号的坐标值。 总长: A= mm 总宽: B mm 总高: H= mm 底盘中心横向坐标(偏移): X.= mm 随车起重机总质量: G= kg 随车起重机在行驶状态下的重心(G)坐标: X= mm Y一 mm Z一 mm M.2.2随车起重机数据(见图M.2) 最大起重力矩(PR+G,X,): M= mm 最大*态起重力矩(2PR+1GX): Mdyn= mm M.2.3 安装数据 连接板或固定螺栓的数量: 连接板或固定螺栓的直径: mm 连接板或固定螺栓的等级: 拧紧力矩: T: N·m M.2.**力要求 泵类型(定量泵/变量泵): 在控制阀处最大允许的流量: Q. L/min 工作压力: bar **
起重机的数据按照笛卡尔坐标系(X、Y、2)表示,该坐标系以起重机基座总成的水平支承面(X )与回转中心轴(Z轴)交点为坐标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及字符表达见图M.1。起重机在行驶 下重心位置的提供是必要的。按照坐标系给出带正负号的坐标值
起重机的数据按照笛卡尔坐标系(X、Y、2)表示,该坐标系以 面)与回转中心轴(Z轴)交点为坐标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及 下重心位置的提供是必要的。按照坐标系给出带正负号的坐标 总长: 总宽: 总高: 底盘中心横向坐标(偏移): 随车起重机总质量: 随车起重机在行驶状态下的重心(G)坐标:
随车起重机数据(见图M
最大起重力矩(PR十GX,): 最大*态起重力矩($PR+$GX):
泵类型(定量泵/变量泵): 在控制阀处最大允许的流量: 工作压力
T2**732021/ISO15*
随车起重机上主溢流阀设定值: 力, bar 液压功率要求: P,= kW 电源要求: V A 注:在配有定量泵的系统上,因为存在压力损失(如效率),泵附近测得的工作压力可能高于起重机上主安全阀的设 定值。在配有变量泵的系统上,由泵调压器限制工作压力(包含备压)
随车起重机上主溢流阀设定值: 液压功率要求: 电源要求:
注:在配有定量泵的系统上,因为存在压力 近测得的工作压力可能高于起重机上主安全阀的设 定值。在配有变量泵的系统上,由泵调压器限制 作压力(包含备压)
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宜提供下列数据用于计算起重量曲线图中的最大液压幅度。 随车起重机基座总成、转台和第一变幅油缸的质量: G= kg 基座总成、转台和第一变幅油缸的重心坐标: X= mm Y= mm 臂架系统质量: G= kg 臂架系统的重心(G)坐标: X. mm
M.3取力器(PTO)和泵排量
起重机安装公司通常向泵和取力器供应商提供下列数据: 底盘制造商; 底盘类型; 车辆总重; 变速箱详图; 泵类型(定量泵/变量泵); 起重机最大工作压力; 起重机最大额定流量。 取力器的传*比在底盘发*机规定的扭矩范围内选取,从而获得输出功率。 取力器的输出功率[在规定的转速(r/min)可获得的最大扭矩宜大于液压系统所需的输人功率。 采用下式计算定量泵的输人功率: 可获得的机械功率(kW)
所需机械功率(kW):
算所需功率,需考虑连接取力器/液压泵的辅助 M.3)计算是必要的:
MXn Pw : 9 550 QXp *00Xm
*73—2021/ISO15**2.
工作压力,单位为巴(bar); 泵的总效率,
M.*.1通常需考虑的因素
所用副车架的结构类型取决于强度和刚度 a)柔性安装充许底盘与副车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水平**,底盘和副车架可能是一起工作的 两个平行且独立的梁,两者按截面惯性矩的比例承担总弯矩。 b 刚性安装不准许底盘与副车架之间存在任何相对**,底盘和副车架可能是一体的组合梁。 隔板和侧板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刚性连接产生的剪切应力。 前置式随车起重机:为尽可能保持底盘原有的弯曲和扭转特性,副车架与底盘可采用柔性连 接。有些汽车制造商建议在副车架长度方向上柔性连接,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建议部分副车架 与底盘刚性连接,其他部分柔性连接。 d)后置式随车起重机:由于起重机质量集中在底盘后悬,因此有必要提供足够的扭转刚度以保证 良好的行驶性能及提高起重机作业的稳定性。为此,副车架需要与底盘刚性连接。此外,多数 底盘制造商建议副车架安装斜支撑(在起重机到驱*桥中心之间)。许多汽车制造商还建议靠 近汽车驾驶室的侧立板使用柔性连接,这样可使底盘与副车架的组合截面惯性矩存在一定的 浙变
如果起重机的回转轴偏离底盘的纵轴线,或起重机基座不能均分起重力矩到副车架的两个纵梁上, 则宜通过引人系数(β≥0.5)分布起重力矩,此系数β通过起重机的偏心距及基座的性能与约束条件获 得,宜由起重机制造商提供。 副车架尺寸宜按照作用在一侧的最大起重力矩值确定。此起重力矩呈线性变化,在起重机回转中 心处最大,在底盘前轴、后轴或附加支腿处为零
M.*.3材料和极限状态
底盘和副车架用于承受总起重力矩。将底盘 表示。 Mdyn 最大*态起重力矩; β 分布系数; M。 计算力矩,M。=βXMdm; M 作用于车架或副车架上的起重力矩; 1 底盘车架或副车架截面惯性矩; W 底盘车架或副车架截面抗弯模量; * 弯曲应力;
底盘和副车架用于承受总起重力矩。将底盘车架的尺寸用下标“t”表示,副车架的尺寸用下标“c* 表示。 Mdyn 最大*态起重力矩; 分布系数; M 计算力矩,M=βXMdyn; M 作用于车架或副车架上的起重力矩; I 底盘车架或副车架截面惯性矩; W 底盘车架或副车架截面抗弯模量; * 弯曲应力;
M.*.*.2柔性安装(底盘车架和副车架)
M.*.*.3刚性安装
B/T2**73—2021/ISO15**2:2012
W,一一底盘车架截面抗弯模量(从中轴到底盘车架极限点之间距离对应的抗弯模量); W。副车架截面抗弯模量(从中轴到副车架极限点之间距离对应的抗弯模量)
B/T2**73—2021/ISO15**2:2012
图M.1最大液压工作幅度时的起重机尺寸
图M.2最大液压工作幅度时的起重机尺寸
B/T2**73—2021/ISO15**2:2012
应力历程参数(s)和应力历程级别(S)
对于随车起重机《铸钢节点应用技术规程》CECS235:2008.pdf,结构上某点的应力谱系数()表示每个工作循环的相对损伤,可采用下式计算
可采用下式计算相应的应力历程参数(s): Ntot 2×10* ·
1 从1到所用应力范围级别的指数: Ao 应力范围i; n; 在应力范围i内的应力循环次数; Aommx 最大应力范围; 小 一对应于k的总循环次数; Ntot 起重机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总循环次数。 应力谱系数(K)可采用仿真或实际数据记录(如雨流计数法)获得 应力历程参数(s)根据表O.1分为各种级别(S)
武汉光谷三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0.1应力历程级别
起重机不同部件可取不同S级别或具体的s值, 根据作业经验,表O.2所示为受力最恶劣的起重机部件(通常是转台)的应力历程级别(S)。如 业条件完全已知,则起重机的不同部件可取S的较低值
T2**73—2021/ISO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