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5/T 4357-2021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pdfCS65.020.0 CCS B 05
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DB65/T4357—2021
GB50667-2011 印染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Technical standardfor remotesensing survey ofgrassland resources
DB65/T43572021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资源遥感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准备工作、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图斑判读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检查验收、编制调查报告的任务、内容、技术、指标、流程、方法、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草原资源调查。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资源grasslandresource 在一定空间范围以内具有草原植被类型覆盖,并具有一定质量及面积分布的自然资源。 3.2 草原样地sampleplot 草原类型、植物群落、生态环境、利用方式及利用状况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地段。 3.3 草原样方samplequadrat 样地内具有一定面积的用于定性和定量描述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取样点。 3.4 影像remotesensingimages 通过遥感技术手段与系统平台获取的图像信息。 3.5 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map(DOM)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遥感影像,经几何配准、正射纠正、色彩调整与镶嵌,按草原区域剪 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产品数据集。
DB65/T4357—202
4.1.1利用遥感技术调查草原类型与分布状况。
包括天然草原与人工草地。
包括天然草原与人工草地
4.3调查尺度及空间坐标系
4.3.1基本调查单元
以县级辖区草原为基本调查单元。
4.3.3空间坐标系和制图基本参数
确定调查的技术方法与工作规程、时间与经费安排、组织实施与风险控制措施、预期成果等。
5.2.1收集草原资源及其自然条件资料,重点是草原生态状况、类型、种类等资料。
5.2.1收集草原资源及其自然条件资料,重点是草原生态状况、类型、种类等资料。 5.2.2社会经济与草原生态保护性工程概况。 5.2.3国界和自治区、地、县(市)各级陆地分界线,以及县级政府勘定的乡镇(村)界线;地形地 貌、土壤水文、规划等图件。纸质图件应进行扫描处理,并匹配准确空间坐标系统。 5.2.4已有遥感影像、矢量数据、地形图、相关专题图及成果
5.2.1收集草原资源及其自然条件资料,重点是草原生态状况、类型、种类等资料。 5.2.2社会经济与草原生态保护性工程概况。 5.2.3国界和自治区、地、县(市)各级陆地分界线,以及县级政府勘定的乡镇(村)界线;地开 貌、土壤水文、规划等图件。纸质图件应进行扫描处理,并匹配准确空间坐标系统。 5.2.4已有遥感影像、矢量数据、地形图、相关专题图及成果
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内容包括GPS导航定位、地形图识别、平台系统制图、遥感数 理、影像目视判读解译、草原类型判别、植物分类、 、样地样方布设等
6.1.1正射影像要求
DB 65/T43572021
6.1.1.1数字正射影像(以下称正射影像)的产品制作模式及基本技术指标按照CH/T9009.3规定执 行,购置用于调查的正射影像时,应保证正射影像的技术一致性。 6.1.1.2遥感影像的获取时间应在近5年内,宜选择草原植被生长盛期获取的影像。 6.1.1.3遥感影像应不少于3个波段,各波段的几何纠正(配准)误差≤0.2mm,至少有1个可见光 波段。 6.1.1.4 原始影像全色波段(单波段)空间分辨率应≤5m,多光谱波段应≤10m。融合影像的空间分 辨率不能小于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 6.1.1.5影像镶嵌处理时,景与景接边之间应至少3个控制点,重叠区域不少于5%;无明显影像缺陷、 噪声和变形;云、非常年积雪覆盖量应小于10%。 6.1.1.6影像拼接重叠区应进行必要的色度、亮度与饱和度调整。影像应清晰,色调均匀一致,接边 限差符合要求;同时影像元数据完整。 6.1.1.7正射影像的几何纠正、配准和正射校正后地物平面位置误差、影像拼接误差应满足正射影像 制作要求。
6.1.2影像彩色合成
正射影像数据的色彩模式分为:黑白、RGB彩色2种。在正射影像进行目视判读过程中,可采用具彩 色和假彩色(红外彩色)合成。
6.2建立地物解译标志
6.2.1对照正射影像纹理特征和实地踏勘情况,按照传感器类型、草原物候期,分别建立基本调查单 元范围内各草原类型遥感解译标志,分别基于其在影像上的形状、大小、色调、图案、纹理、地貌形态 等特征,建立解译标志。 6.2.2草原地类中图斑的解译标志还可参考坡向、坡度、坡位、高程要素。如正射影像拼接相邻景存 在明显色彩、亮度差异,应对景与景之间的解译标志进行调整,
6. 3. 1基本要求
绘树 6.3.1.2各种界线与正射影像上同名地物的移位偏差图上≤0.3mm,草原类型间界线图上≤1mm。 6.3.1.3草原图斑面积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6.3.1.4图斑使用统一编号,编号12位,格式为“G99999900001”;其中第一位“G”表示草原,“999999” 为图斑所在县级行政编码,“00001”为图斑顺序编号,从00001开始。行政编码应按照GB/T22601 规定执行;图斑属性字段应包含有CYL、CYX、TBMJ、CYD、CYJ,分别表示草原属性“草原类”、“草 原型”、“图斑面积”、“草原等”、“草原级”
6.3.2图斑勾绘分割
6.3.2.3县(市)级行政界线均应为图斑界线
6.3.2.4乡镇及乡镇以上所在地的城镇,应参考行政区划图、规划图、草场利用界线图,以目视 方法逐个勾绘草原图斑。
分幅止射影像和相邻行政区域 求进行接边处理:草原类型界线应连接处 图上小于1.0mm时,两侧各调整一半相接,否则应实地核实后接边
综合草原图斑的影像特征,参考地形图、历史已有成果图件等,初步划定每个图斑草原类型,形成 初步判读图
无法获取正射影像的区域和正射影像有云覆盖不小于10%的区域,可使用与调查比例尺一致的中低 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辅助预判,勾绘草原图斑。
7.1.1准备调查所需的手持卫星定位设备、数码相机等信息采集设备。 7.1.2样方框、测绳、剪刀等取样工具。 7.1.3皮卷尺、3m~5m钢卷尺、便携式电子秤或杆秤等量测工具。 7.1.4布袋、样品袋、标本夹等样品包装用品。 7.1.5 调查表格、标签以及书写用笔等记录用具。 7.1.6 遥感影像图、线路布置图、地形图等调查图件。 7.1.7车辆等交通工具。 7.1.8其他野外作业调查所需物资设备等。
7.2.1.1样地布设原则
反映主要草原类型随水热条件变化的趋势特征,也要兼顾具有生产及经营利用的草原类型,空间分布上 尽可能均匀。 7.2.1.1.2样地设置应在有草原覆盖的中心地带,草原类型必须有一致性,面积不应小于图斑面积的 30%。 7.2.1.1.3不同程度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草原上可分别设置样地。 7.2.1.1.4利用方式及利用强度有明显差异的同类型草原,可分别设置样地。 7.2.1.1.5调查中尚存疑问的图斑,需要补充布设样地。
7.2.1.2样地布设与数量
2.1预判的不同草原类型,每个类型至少设置3个样地。 2.2预判相同草原类型图斑、不同光谱信息的影像,应分别布设样地:预判草原类型图斑相同、
相同光谱信息特征的影像,按照这些图斑的平均面积大小布设样地
7. 2. 2人工草地
地面调查应选择草原植被生长盛期时,本地多在7月至8月。
7.4.1.1样地基本特征
DB 65/T 43572021
观测记录地理位置、调查时间、调查人、地形特征、土壤特征、地表特征、草地类型、植被外貌 方式、利用状况等,见附录A中表A.1。
7. 4. 1. 2 样方测定
7.4. 1.2.1样方设置
样方设置采用对角线法,若植被分布不均匀,采用Z字采样法。一类是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 一类是以灌木为主的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
7. 4. 1.2.2测定方法
在草原样地上采用样方框进行测定,测定植物构成、密度、高度、盖度、产量等,同时拍摄样地景 观和样方照片,测定植被群落构成时发现不能现场鉴定的植物种类需带回进一步鉴定。草本及小(半) 灌木样方具体测定内容、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具体测定内容见附录A中表A.2、A.3、A.4、A.5。部 分指标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
箱变基础知识精讲,84页.pdf7.4. 1. 2.3样方数量
7.4.1.2.3.1草本及小半灌木为主的样地,每个样地测产样方至少为3个。 7.4.1.2.3.2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为主的样地,每个样地测定1个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和3个草 本及小半灌木样方。
7.4.1.2.4样方面积
.1.2.4.1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用1m×1m的样方,如样方植物中含丛幅较大的小半灌木用2 m的样方。 ,1.2.4.2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用10m×10m的样方,灌木及高大草本分布较为均匀或株丛 过较小的可用5m×10m、5m×5m的样方。
7.4.2改良天然草原
观测记录地理位置、地类等信息,灌木林地应测定灌木覆盖度GB/T 40577-2021 集成电路制造设备术语.pdf,疏林地应测定树木郁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