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_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10314-2021(加注释).pdfL、监测双 4,规定了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的项目选择及测点 市置要求。 5.规定了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和裂缝的人工监测技术 要求。 6.明确了采用自动化监测的适用条件,规定了全站仪、静力 水准装置、电水平尺以及卫星定位等自动化监测的技术要求。 7.规定了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监测频率,变形监测预警值、 报警值及控制值。 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 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 资料寄交同济大学(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通 达馆,****:201804)、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 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100038),供今后修订时 参考。 本规程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主*单位:同济大学、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 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 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 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顺华、刘建国、刘喆、霍建勋、蔡德钩、王炳龙、 林传年、赵旭伟、秋宏规、马伟斌、石少帅、许学良、梁英俊、张1强、 郑雪峰、魏好、严爱国、李建望、陈军、代仁平、付琪生。 主要审查人:肖广智、刘椿、刘燕、刘珀、杨梦蛟、张民庆、 支洋、杨建伟、钟庆华、钱春阳、张华莹、庞元志、陈志广、刘红卫 江荣丰、刘金国、卢建康、张金龙、曹德志、夏真荣、王立川、李兆平。
2.0.1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constructions nearoperating railway
为确保监测对象的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形量所设定的预先警 告值,一般为监测控制值的60%,用以判断铁路运营设备设施变形 是否出现异常。 2.0.8人工监测 manual monitoring 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常规设备对监测对象实施的 定期人工观测等相关工作。个 2.0.9自动化监测automaticmonitoring 采用全站仪、电水平尺、静力水准装置及卫星定位等自动化设 备对监测对象进行的持续实时量测。 2.0.10重点监测区primarymonitoringzone 邻近施工时铁路营业线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桥涵(含公铁两 用桥)、隧道以及站房等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竖向投影的区域。 2.0.11般监测区secondarymonitoringzone 邻近施工时从铁路营业线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桥涵(含公铁 两用桥)、隧道以及站房等铁路运营设各设施外侧起向外延伸一定 距离的区城
3.0.1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应经安全评估后开展邻近施工安全 监测,并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营业线监测经验的监测单位承担。 3.0.2邻近施工安全监测应*制专项监测方案。 3.0.3监测单位在*制监测方案之前,应搜集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邻近施工设计文件、施工方案、铁路运营设备设施情况和对铁 路营业线影响的评估报告等资料。双 3.0.4,监测设备精度和量程应满足监测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 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3.0.5监测方法应根据项目特点、监测对象、监测等级、设计要 求、精度要求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做到合理可行。 3.0.6基准点、工作基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点应设置在邻近施工影响区之外的稳定区域,每个工 程应不少于3个。 2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对能直接 使用基准点测定监测点的工程19HNTJ001 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外墙保温构造.pdf,可不设立工作基点。 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在施工前布置,经观测确定其稳定后 方可使用。 4监测期间,应定期复核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3.0.7监测点的布置严禁影响铁路运营安全,且应便于观测及更 换维修。 3.0.8监测点应牢固,并应充分考虑气象环境影响、列车振动和 视线遗挡等因素。 3.0.9监测点布置、维护及监测实施工作中应严格遵守铁路运输 企业的相关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护。监测结束后,影响列车正常 .4
运营和相关铁路运营设备设施正常使用的监测点及各类监测设备 应及时拆除清场 0.10邻近施工安全监测应明确变形值正负号,竖向位移以向 二为正,向下为负。 0.11专项监测方案应根据邻近施工特点、铁路营业线等级、铁 路运营设备设施状况及工程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并应 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刻驾进免家房部 1邻近施工及铁路营业线概况。 2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分析。 3 监测目的和依据。 4 监测项目、监测范围及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监测仪器设备及人员配备。 监测频率、周期、预警值、报警值及控制值。 8 监测信息采集反馈。 9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0.12当邻近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有重大变更时;应及时调整 监测方案 3.0.13邻近施工安全监测数据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数据应真实、有效,并做好原始数据的保存工作。 2监测数据管理分正常、预警、报警和超限四个级别,预警 直、报警值及控制值应严格按照经审批的监测方案执行。 3按监测方案中的监测频率及时将监测报表提交工程建设 各方和铁路运输企业,监测报表可按附录A填写。定期提交阶段 生报告,数据异常时应提交快报。 4工程建设各方和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数据反馈及异常情 兄处理工作机制。 3.0.14邻近施工安全监测应*制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 列主要内窖:
4.2.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邻近施工安全监测应适当扩大监测范 固并提高监测等级: 1轨下隧道、顶管及基坑周边土体以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 高压缩性土为主。 2邻近施工存在不良地质体或特殊岩土层。 3采用锚杆支护、注浆加固、高压旋喷桩等工程措施。 4施工期间发生严重的涌砂、漏水、冒水、支护结构变形过 大、邻近建(构)筑物及铁路运营设备设施变形过大。 5邻近施工采用挤密桩。 6 新建铁路建设期已发现的显著差异变形地段。 7铁路运输企业日常动、静态检查时线路状态出现持续变化 且变化较大的地段。 8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状态异常。 9:自然灾害引起监测对象变形异常。
4.3.1路基段无确轨道监测点宜布置在轨道支承层(底座) 上,路基段有诈轨道监测点宜布置于轨枕适宜部位。路基段轨 道监测点可按本规程附录B布置,监测断面间距可按表4.3.1 确定。 ·10
表4.3.1路基股款道监测断面间距
表4.3.1路基股款道监测断面间距
建部近就工自身送险等级高的前量取小值,自身风险等级低的间距取大值
4.3.2路基监测点宜布置于路肩和路基坡脚附近,监测点应保证 稳定。路基监测点与轨道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路基监测点 可按本规程附录C布置。 4.3.3桥梁墩台监测点应结合桥梁形式、环境影响因索及监测设 备安装方式等进行布置,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框架桥 及涵洞监测点宜布置于结构顶、底板及交接接缝处。 4.3.4隧道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不宜少于4个,并应符合本规程附 来E的规定。隧道蓝测 则断面间距可按表4.3.4—1、表4.3.4—2确定。
注:1本表仅适用于穿越隧道工程,并行隧道工程由设计或安全评估部门另行 决定。 2邻近熊工自身风险高时闻距取小值,自身风险低时间距取大值,
决定。 估部门男行 2邻近施工自身风险高时间距取小值,自身风险低时间距取大值。 4.3.5站房的结构墙角、结构分界处和出入口侧墙应设置竖向位 移监测点,每侧不少于3个测点。 4.3.6地面雨棚柱和接触网支柱应设置位移监测点。变形较为 敏感的无柱雨棚监测应提高一个监测等级。 4.3.7其他铁路运营设备设施或增设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布 置方式应根据安全评估报告,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5.2.2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置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1监测精度应与布置的控制网观测精度一致。 2监测期间应定期对水准仪i角进行检校,检校后的角不 应大于15",检校间隔不应超过30d。 3三角高程测量宜采用0.5"级或1级的全站仪和特制战牌, 采取中间设站、不量仪器高的前后视观测方法。
5.3.1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可采用投点法、小角度法、激光 准直法及方向线偏移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投点法和小角度法时,应对经纬仪或全站仪的竖向轴 倾斜误差进行检验,当竖向角超出±3°范围时,应进行竖向轴倾斜 改正。 2 采用激光准直法时,应在使用前对激光仪器进行检校。 3,采用方向线偏移法时,对主要监测点,可以该点为测站测 出对应基准线端点的边长与角度,求得偏差值;对其他监测点,可 选适宜的主要监测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其他监测点的距离与方向 值,按坐标法求得偏差值。 5.3.2测定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可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法、边角后 方交会法、导线测量法和极坐标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时,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并宜采 用三点交会。 2采用边角后方交会时,宜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由三个及 以上固定点测角、测边求得测站坐标。 3采用导线测量时,测量要求应参考对应的基准网测量 要求。 5.3.3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卫星定 位法或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14
5.3.4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
5.3.4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
5.3.5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 网,定期复测。每次监测前,宜对基准网进行稳定性检查,并以稳 量点为起算点。 5.3.6单测角或单测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布置为近似等边 三角形网,其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场地或其他条件限制 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边角网应合理配置测角和测 距的精度
.4.1接触网支柱、高架墩台、站房和南柱棚等铁路运营设备设 施的倾斜监测,可根据现场观测条件采用投点法、全站仪坐标法或 差异竖向位移法等。 5,4.2投点法适用于每个测站观测一个倾斜方向的偏移量,并应 净合下列规定: 1在结构的上、下部竖向对应设置观测标志。 2测站点设置在倾斜方向的竖向方向线上,与观测点的距离 宜为上、下部观测点高差的1.5~2.0倍。 3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时,在下部观测点安置水平尺, 隔准上部观测点后投影到水平尺上直接读取倾斜偏移量;观测时 应正、倒镜各观测一次取平均值。 4历次倾斜偏移量的变化值与上、下点高差的比值即为倾斜 率变化值。当上、下观测标志的连线与结构的竖向轴线平行时,倾 斜偏移量与高差的比值即为结构的倾斜率。 5.4.3:全站仪坐标法适用于同一测站对监测对象在两个正交方 向的倾斜偏移量进行观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结构的上、下部竖向对应设置观测标志,观测标志宜为 小楼镜或反射片,采用基于无合作目标测距技术时可为其他平整 的标志。
2测站点应设置在结构边线的延长线或结构边线的乘线上, 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宜为上、下部观测点高差的1.5~2.0倍。 3以测站点为原点、测站点至下部观测点连线为*轴正方 向、轴竖向于轴、竖直方向为轴建立独立坐标系,*、两个坐 标分量的变化值分别为两个方向的倾斜偏移量。 4历次观测应正、倒镜各观测一次取平均值。 5历次两正交方向的倾斜偏移量的变化值与上、下点高差的 比值即分别为相应两个正交方向的倾斜变化率。当上、下点的连 线与结构的竖向轴线平行时,倾斜偏移量与高差的比值即为结构 的倾斜率。 5.4.4,当采用差异竖向位移法进行倾斜观测时,应在需要观测的 频斜方向上对应设置竖向位移观测点。竖向位移监测应满足本规 程第5.2节的要求。差异竖向位移量与距离的比值可作为该连线 万间的倾斜率。 5.4.5倾斜监测成果应包含测量位置、倾斜方向、偏移量和倾斜 率等。
5.5.邻近随工前应详细调查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情况,记录各 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初测日期。 5.5.2裂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裂缝监测应测定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 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监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号。 3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首、末端布置。 4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5.5.3裂缝监测宜采用下列方法: 1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裂缝监测仪、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 接测量,也可采用安装裂缝计、千分表或摄影测量等方法监测裂缝 16
宽度变化。 2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5.5.4裂缝监测点应设置便于量测的标志。长期监测时,可采用 镶嵌或埋人式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模形板标志。监测裂缝 纵横向变化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 5.5.5监测标志布置完成后应拍摄裂缝监测初始照片。每次监 测时,应拍摄裂缝照片,并记录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和监测日 明等 5.5.6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量测精度 不宜低于1.0mm。 5.5.7采用测缝传感器自动采集时,应确保数据的传输过程和保 存结果完整可靠,并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比对。 5.5.8裂缝监测频率应根据裂缝变化速率确定。当发现裂缝变 化速率快速变大时,应及时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应实时监测,
表6.1.1自动化监测方法与适用务件
6.1.2自动化监测的通信与供电系统应避免对列车运营产生 影响。 6.1.3自动化监测采样频率应满足实际工程监测频率要求。 6.1.4自动化监测设备应性能稳定,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1.1 承的规定。 6.1.5自动化监测设备应安装率固,满足铁路的限界要求,不应 影响列车运营安全。 6.1.6监测初始值采集应于邻近施工开始前完成,3天内监测点 连续有效采集不应少于10次,数据稳定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2全站仪自动化监测 6.2.1高速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监测应选用0.5"级全站仪,普速 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监测应选用1.0"级及以上全站仪。全站仪应 具有马达驱动和自动照准功能。车款 6.2.2全站仪观测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后视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且分布均匀。全站仪自由设站点的精度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金站仪自由设站精座要求
6.5卫星定位自动化监测
7监测频率、预警值、报警值及控制值
7监测频率、预警值、报警值及控制
,.监动等级为一 报警值和控制值由 房屋鉴定和安全评估部门给出建议值;监测等级为二等、三等的站 房变形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可按表7.2.2确定。
表7.2.2二等、三等监测等级的站房变形监测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
D.0.1每个墩台应布置不少于4个监测点,上部2个监测点宜布 置在墩台顶,下部2个监测点宜布置在墩台底部满足通视条件的 合适位置。 D.0.2桥墩测点可按图D.0.2布置
量汉不的 江地L时 新兴监测技术,但需要满足本规程相关的精度要求,采用新技术代 替传统技术进行监测时,需要对技术可行性进行专家论证。 1.0.7监测工作涉及到多门学科,本规程难以全面涵盖工程勘 察、测量、结构设计及工务管理等专业的技术要求。本规程未详 之处,可以参照相关国家和行业规定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 量规范》C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911—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与市政 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10182—2017、《高速铁路工程测 量规范》TB106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一2018、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2009、《高速铁路安全防护 设计规范》TB10671—2019等。 2.0.10~2.0.11在铁路营业线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桥涵(含公 铁两用桥)、隧道以及站房等竖向投影的区域聚集着绝大多数涉及 运营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变形过大会影响自身功 能或造成侵限,因此将此区域统一定义为重点监测区。 在重点监测区以外也存在着一些需要保护的与铁路运营相关 的管线、供电塔等设备设施,其中在铁路站场区域较为常见,但保 护的重要性有别于重点监测区,因此将此区域定义为一般监测区。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各个铁路运输 企业的管理习惯不同,一般监测区的范围由各个邻近施工属地的 铁路运输企业划定,当无明确规定时,建议以重点监测区外30m 作为一般监测区的范围。 3.0.1由于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很多监测项目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才能确定监测等级、监测控制值等技术参数。因此,建议 在监测之前进行安全评估。本规程主要针对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 变形监测制定,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具备工程勘察、测绘以及监 测等相关资质的企业可以实施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34
其和国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的《测绘资质 级标准》(国测管发【2014]31号)对项目规模、作业限额作出了 1确规定。 0,2专项监测方案是邻近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要由监测单位 重制是。监测单位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邻近施工特点和铁 适营设备设施管理要求。 03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进行的工作包括:获 帮近通工的工程图纸与安全评估报告,了解邻近施工的施工组 设计与工序安排;分析工程水文地质报告,了解软弱地层、粉细 层、承压水层、断裂带等分布;收集影响范围内的铁路运营设备 施现状等资料,在设计和安全评估单位征询铁路运输企业的保 需求基雷上,明确需要监测的对象和变形控制要求;现场确认邻 确工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空间位置关系,开与铁路运输企业 量监测点的布置方案。 ,4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对于监测设备的精度和数据采集频 要求较高,因此在监测方案编制过程中需针对监测等级选取合 的监测方法。由于运营线的特殊性,在监测设备超量程后,上线 换作业手续复杂,因此,设备量程要保证一定的元余。监测设备 选择需考虑野外监测的特殊性,采集设备要考虑监测期限内的 票性相前久性,同时监测设备必须保证其工作在检定有效期内, 相期需及时更换 ,监测方法要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进行 理选择,需要进行高频次、实时监测及上线作业困难的监测项目 民首选自动化监测手段。 自选取自动化监测手段时,需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选用电水平尺进行长距离监测时,系统误差会随尺链累加。电 用静力水准装置目前尚无法监测水平位移。 6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要不受基坑开挖、降水、桩基施工以 ·35·
在邻近施工影响区范围以外且 净档,配套的现场传感器、测点等邀查记录也要完善保管,以备监 则一次,并根据稳定性加密复测 I检量 监测值处手0与预警值之间时,监测数据处手“正常状态“:盟 议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测值处于预警值与报警值之间时,监测数据处于"预警状态”;监 3.4条的相关规定。 前值处于报警值与控制值之间时,监测数据处于“报警状态;监 触网维护作业破坏,在测点埋设 则值处于控制值之外时,监测数据处于“超限状态“。 底。如存在线路加固作业,在扣 监测单位要根据监测频率准时提供监测报表,定期提供阶 需要拆卸和恢复,监测数据也要 量性限告并汇总分析客类监测阶段性监测成果(一般为一周一 工作。 房),如局部监测点发生异常,则监测快报可以仅限于局部的 包箍、影响行车安全的棱镜、传感 异常点 时拆除并带离监测场地,做到工 1,15不规程中关于高速铁路及普速铁路的范围界定:高速铁 运行以及铁路运营设备设施的 邢分造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 年单的铁路;200km/h客货共线铁路也参照高速铁路部分执行, 移的正负号,水平位移建议面向 共靠期陵照普速铁路执行。市域(郊)铁路根据速度等级参照高 如遇多条线路并存时,以某条线 康铁鹏或普速铁路标准执行。 向。对于尚未明确正负号的监 4.1.2路基、轨道监测测点布置要充分考惠铁路营业线与周边工 并微到与设计文件一致。 程的资全,如基坑墙体和土体测斜管布置与铁路营业线安全监测 分分析工程的风险特点,了解设 型点单置可以保持一致,出现异常时统一综合分析并发现规律,建 确监测范围,选定监测方法,绘 模周神监测资料进行数据共享。 理的监测人员与监测设备,完善 .1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时,因施工变形会对既有铁路结构的 采集反馈流程,并估计可能出现 快产生影响,从面影响结构上部轨道几何尺寸和铁路附属结构 预案。 出崩,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铁路要采取限速或停运等措施。监测 ,监测方法出现重大调整,则需 通目的选取,要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采取合适的措施。监测数据 ;如施工方案出现重大调整,需 重尾量监测对象状态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选择监测项目时,一般 和设计单位确认。 持择随直碳反映监测对象的位移、变形或受力状态的项目。参照 基础的技术资料,要及时存档。 (围背高速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TG/CW260—2015中总 仪器角检定成果及水准点联 押事,根邻近铁路区段的种类,本规程表4.2.1要求对路基、 清晰且完备,采用电子仪器测量 精函建道、站房内的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 自动化监测的数据同样要严格 修服测 P 5 ·37·
参照上述规范及目前的工程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本标准通 过主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对邻近施工影响的区域 范围进行划分,同时与铁路等级共同决定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监 测等级,并结合本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环境情况进行修正。对 于普速铁路,主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以0.7H、 (2.0~3.0)H和(3.0~4.0)H为分界点,具体划分参考说明 ·38·
一影闸区和轻德影 响区以I、(3.0~4.0)H和(4.0~5.0)H为分界点,具体划分参考 I/II 4.2.23
8.L4.2.23 高速铁路基坊工程影南分区
以的邻近施工基坑工程大多与营业线不相交,即与营业线 存在一定距离。但目前国内较多的U形槽下穿高速铁路桥梁工程 会与铁路营业线(投影)相交,影响区的划分根据营业线墩台与 用槽边豫的距离进行确定。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对于 施工横向影响范围的规定中,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城市轨道交 通隧道工程的特点,采用应用范围较广的隧道地表沉降曲线Peck 计算公式预测的方式,划分隧道工程的不同影响区域。主要影响 ·39.
存在粉砂层地层、淤泥质地层下卧层、高承压水、断层及断裂 带等复杂地质情况的邻近施工,对营业线造成的影响范围可以根 据设计或安全评估进行确定;对于大面积降水及桩基施工等,由于 施工参数和成桩工艺不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结合安 全评估或设计进行确定。 4.3.1鉴于目前下穿运营高速铁路路基的邻近施工极少,在工程 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对测点的布置间距 进行适当调整。本条文附录中的测点布置图主要针对采用棱镜的 自动化测量方法,在条件允许进行人工监测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测 钉等方式布置轨枕测点。本条文并未给出固定的测点安装位置尺 寸,仅为大致部位,主要是因为现场测点布置在不侵限和稳固的情 况下需兼顾通视等因素。 邻近施工自身风险等级高的间距取小值,自身风险等级低的 间距取大值。例如,当两条盾构先后穿越铁路营业线时,两盾构间 土层属于主要影响区叠加位置,如说明图4.3.1所示,测点间距取 小值。 42
某某工程暖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说明图4.3.1主要影响区的交叠区域
说明图4.3.5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 1—砖墙或钢筋混凝土结构;2—监测点:3—地面
重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用我M点的高程中读差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 ( mm ) 误差(mm) (mm) 0. 5 0. 3 1.3
续说明表5.1.1—2
续说明表5.1.1—2 等级 沉降监测点测站 位移监测点 高差中误差(mm) 坐标中误差(mm) 主要适用范围 四等 3.0 20.0 精度要求低的变形测量 注:1 沉降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对水准测量,为其测站高差中误差;对静力水 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为相邻沉降监测点间等价的高差中误差。 2 位移监测点垒标中误差:指的是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坐标中 误差、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差中误差、建筑上某点相对于其底部对应点 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等。坐标中误差为其点位中误差的1//2估。 为了满足邻近施工的监测精度要求,兼顾野外条件下传感器 的采样精度以及现有监测设备的精度,同时考虑到列车行车干扰 以及野外条件下的夜温湿度变化影响,在《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 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10182一2017的相关条文基础上参照《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一2016,根据不同的监测等级细化了相应 的高差及坐标中误差要求,同时对监测点初始值采集的次数也做 了详细规定。 5.2.1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全站仪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或其他测量方法,但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要经 过实际验证,满足监测点高差中误差的精度要求。 5.2.2监测网布置成闭合路线、附合路线,为了形成检核条件,确 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本规程第3.0.6条规定,每个独立的监测网 设置不少于3个基准点。为了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需 定期检测更新,避免因基准不稳定造成整个监测数据精度不满足 设计要求。 5.2.3水准仪i角对监测精度影响很大,限值参照《国家一、二等 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一2006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 范》CB/T12898一2009中规定要求。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要采 用0.5"或1"级的全站仪和特制牌,用中间设站、不量仪器高的前 后视观测方法,目的是消除量高误差对监测精度的影响。 5.31特定方间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相关方法。 5.3.2测定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参照《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监测技术规范》CB50911—2013和《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一2007中相关要求和方法。 5.3.3采用单一测量手段受到作业场地环境限制无法满足监测 要求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方法,但综合监测方 法要经过方案设计和精度分析,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5.3.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间及基准点与设站点间的边长较短, 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可以有效降低对中整平、量高及三脚 架不稳定等影响,提高监测精度。 5.3.5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系可以采用独立坐标系,也可以采用 满足精度要求的既有工程坐标系。一次布网和测量的目的是消除 监测网不同期测量引起的监测数据差异,定期复测是为了解决基 准随着时间变化,精度不满足监测要求的间题, 5.3.6测角、测边水平位移监测网可以布置成边角网的形式,布 置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网,以保证边角网图形强度。三角形长短边 边长不可悬殊过大,并要合理配置测角和测距的精度北京市某高层住宅楼给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方案_secret,发挥测角和 测边精度的互补特性。 5.4.1倾斜监测内容根据设计文件和铁路运输企业的相关规定 及需求来确定,一般为接触网支柱、高架墩柱台、站房和雨柱棚等, 还可以包括信号机柱、围墙等细高设备或结构物。倾斜测量常用 的监测方法有投点法、全站仪坐标法和差异竖向位移法等,具体应 用时,要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现场的观测条件及监测 的安全性等综合选用。 5.4.2投点法为一种传统的倾斜观测方法,适用于每个测站观测 一个倾斜方向的偏移量。当被测构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 宽阔的观测场地时,可以采用投点法,测出每对上部和底部观测点 之间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照矢量计算方法求得倾斜量和倾斜方向。 5.4.3全站仪坐标法的优势在于设站灵活,能在同一测站对监测 ·47·
对象在两个正交方间的倾斜偏移量进行观测,且一个测站可以同 时观测多个目标。 观测标志的选用要考虑精度要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尤其是高速铁路,埋设位置、规格和高度等要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的 相关规定和要求。 (如接触网支柱倾斜监测点一般采用抱箍的方式进行设置,设 置方式如说明图5.4.3—1~说明图5.4.3—3所示,若抱箍设置 有困难,可以采用贴片的方式设置监测点,如说明图5.4.3一4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