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2054-2018 磷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5.5.1磷肥工业废水处理站的总体布置应纳人磷肥企业总体规划中,并应与其相关的工艺布置 统一考虑,合理布局。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187和GB50014的规定。 5.5.2磷肥工业废水处理站应布置在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宜在全厂地面标高较低处 废水宜自流进入废水处理站。 5.5.3废水处理站构筑物的布置宜顺应流程、集中紧凑,并满足施工、设备安装、维修方便的 要求。 5.5.4如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废水处理站各构筑物的布置宜充 分利用原有地形,做到土方平衡和降低能耗。 5.5.5构筑物高程布置应顺应地面坡度,主流程宜顺直、避免迁回曲折以防止管道堵塞,便于 运行管理;污水高程布置和污泥高程布置应相互协调配合,减少提开的次数;站区地面标高 应高出设计洪水水位,处理后的废水有良好的排放条件。
5.5.2磷肥工业废水处理站应布置在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宜在全厂地面标高较低处 爱水宜自流进入废水处理站。 5.5.3废水处理站构筑物的布置宜顺应流程、集中紧凑,并满足施工、设备安装、维修方便的 要求。 5.5.4如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废水处理站各构筑物的布置宜充 分利用原有地形,做到土方平衡和降低能耗。 5.5.5构筑物高程布置应顺应地面坡度,主流程宜顺直、避免迁回曲折以防止管道堵塞,便于 运行管理;污水高程布置和污泥高程布置应相互协调配合,减少提升的次数;站区地面标高 应高出设计洪水水位,处理后的废水有良好的排放条件。 5.5.6提升泵站宜设在处理站附近,便于管理控制。 5.5.7污泥处理构筑物宜考虑单独布置,废水处理站应设污泥临时堆放场,并采取相应的防腐 防渗、防雨淋等措施。 5.5.8除设置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贯通、连接的管、渠外,还应设置能够使各处理构筑物独 立运行的管、渠,当某一处构筑物因故停止工作时,其后续处理构筑物仍能够保持正常的运 行;应设置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将废水排至事故池的超越管。 5.5.9操作值班室宜布置在便于观察各处理构筑物和运行情况的位置。 5.5.10废水处理站应设置分析化验设施,配置必要的检测分析仪器,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 以利用全厂中央化验室或对外委托检测。 5.5.11寒冷地区的废水处理站,其室外管道和装置应采取保温措施
5.5.8除设置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贯通、连接的管、渠外,还应设置能够使各处理构筑物独 立运行的管、渠,当某一处构筑物因故停止工作时,其后续处理构筑物仍能够保持正常的运 行;应设置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将废水排至事故池的超越管。 5.5.9操作值班室宜布置在便于观察各处理构筑物和运行情况的位置。 5.5.10废水处理站应设置分析化验设施,配置必要的检测分析仪器,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 以利用全厂中央化验室或对外委托检测。 5.5.11寒冷地区的废水处理站,其室外管道和装置应采取保温措施
6.1.1磷肥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应根据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要求,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依据各自磷肥企业水质特性及处理出水要 求,优先采用先进成熟高效的处理工艺。新工艺应取得试验数据后方可使用Q/SY 06520.1-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pdf,确保废水处理 站稳定、可靠、安全、达标运行。 5.1.2磷肥工业废水应优先考虑分级回用,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按照回用水的水质要求确定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装置内部循环工艺可参见附录A。 .1.3含有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监测的污染物浓度,应达到 GB15580的标准后方可排入废水收集管网;达不到GB15580标准的,应就地处理达标。 6.1.4处理后出水可根据回用要求或排放要求进行深度处理。 .1.5废水处理站宜设计成平行的两条线,每条线可以独立运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应符合 GB50014、GB50684、GB50963中的相关规定
6.2.1生产车间废水宜按下列要求收集
车间地面冲洗水、设备密封水及其它废水应采用排水管或地沟引到车间底层集水池,尽 量收集回用,确实无法回用的,根据收集点的位置及高程条件,采用压力流或自流排入废水 处理站调节池。
6.2.2磷石膏渣场废水宜按下列要求收集
渣场设截洪沟拦截雨水,渣场渗滤水(含场内污染雨水)收集循环利用,多余废水采用 压力流或自流排入废水处理站调节池。当渣场偏远,应比较污水就地处理和回厂区废水处理 站处理的经济性,可采用就地处理。 5.2.3厂区雨水宜按下列要求收集: 一心湘相湿边雨水临佳油干
6.2.3厂区雨水宜按下列要求收集:
6.3.1含磷含氟废水处理
磷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控制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处理工艺及
控制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a)含磷含氟废水可采用二级中和反应、二级絮凝沉淀工艺处理。一级中和的pH值宜为3~5, 溶液进行沉淀分离后再进行二级中和,二级中和的pH值宜为6~9。 b)含氟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出水加酸反调,加酸回调后可采用沉淀或过滤工艺处理。控制 级中和反应pH值宜为4~6,第二级反应pH值宜为9~11,加酸调至pH值宜为6~9。为了提高处 理效果,可以增加必要的回流污泥提高混合效果。二级中和二级沉淀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二级中和二级沉淀工艺流程
6.3.2含氟含硅废水处理
对氟硅酸钠生产污水,可采用三级中和、三级絮凝沉淀,最后一级采用加酸反调法处理 工艺。各级反应中和池内pH控制参数如下:一级控制pH值为6~7,二级控制pH值为8~9,三级 控制pH值为10~11,出水加酸反调pH值为6~9。当氟浓度<1000mg/1时,不进行加酸回调;当 鼠浓度≥1000mg/1时,需要加酸回调。加酸回调后可采用沉淀或过滤工艺处理。 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可以增加必要的回流污泥提高混合效果;采用酸反调时,为了提高 除氟效果,可添加CaCl2。 三级中和三级沉淀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三级中和三级沉淀工艺流程
工艺参数: 级中和反应时间宜为1h~2h,二级中和反应时间宜为1h~2h,二级沉淀池表面水力负 荷宜为0.5m3/(m2.h)~0.8m3/(m2.h),三级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6m3/(m².h)
6.3.3含氨氮污水处理
a)采用机械粗格栅时,间隙宜为10mm~20mm,采用人工清除时宜为15mm~25mm,格 珊设置在水泵前应满足水泵要求 b)细格栅宜选用具有自清能力的旋转机械格栅,格栅间隙宜为2mm~5mm。 c)格栅上部应设置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平台上应有 安全和冲洗设施
a)有效容积按8h~12h平均时流量计,有效水深宜为4m~6m。 b)调节池内设置混合设施,宜采用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机械搅拌可采用浆式、推进式和 涡流式,混合功率宜为4W/m3~8W/m3(废水):当采用曝气设备(穿孔管曦气)时,曝气量 宜为3m3/(m²h)~6m3/(m²h),曝气设备应考虑防堵塞措施。 c)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宜 设置溢水管,不宜设置爬梯。 d)必要时可在调节池内设置pH调节措施,池体做防腐处理。 e)调节池宜设置液位控制和报警装置,
6.4.3混凝反应中和池
a)混凝剂可选用铁盐、铝盐如聚合氯化铝(PAC)等,也可采用复配混凝剂或与有机高久 子混凝剂如聚内烯酰胺(PAM)联用。使用前应根据废水水质特性,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配 方,并应符合HJ2006的规定,混凝反应时间宜为20min~30min。 b)中和剂可选用石灰,也可以选用碳酸钙、氢氧化钠等碱性试剂。 c)中和池(槽)的数量,不宜少于二个,一般不设置备用,中和反应时间不宜小于1h 中和池(槽)宜采用机械搅拌,池体做防腐处理。
a)沉淀池(槽)宜设置二座,一般不设置备用。沉淀池(槽)设计参数宜根据污泥沉降试 验确定,也可根据同类污水处理运行经验数据选取。在无试验数据时,辐流式沉淀池水力负 荷可为0.5m3/(m²·h)~0.8m3/(m²·h),沉淀时间宜为3h~5h。 b)废水中含硅胶时,应降低水力负荷,表面负荷在无试验数据时宜为0.4m3/(m²·h)~0.5 m3/ (m2· h)。 c)沉淀池(槽)底部可设污泥回流设施以提高处理效果,污泥可部分回流至絮凝池(槽) 回流比宜为10%
a)经混凝沉淀和pH回调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当悬浮物指标不达标时可以进行过滤处理。 b)过滤系统进水悬浮物宜小于50mg/L;高硬度高碱度的污水宜有防止构筑物设备堵塞措 施,宜采用高效混凝沉淀系统,不宜采用过滤工艺。 c)过滤系统可采用各种过滤池或机械过滤器。机械过滤器的流速控制在8m/h~10m/h,采 用浅层砂过滤器流速在无试验数据时控制在15m/h~25m/h。反洗可以采用水洗或气洗,也可 司时采用水和压缩空气进行汽水洗,反冲洗水应排往调节池进行再处理。 d)滤料可采用无烟煤、石英砂、陶粒滤料、聚苯烯泡沫滤珠、金刚砂等。 e)过滤池设计可参照GB/T50335的规定,过滤器的选用可类比同类企业资料确定。过滤 还应符合HJ2008的有关规定。
b)过滤、吸附、超滤和反渗透工艺设计可参照GB/T50335、HJ579中的规定。
6.4.8污泥处理与处置
还应符合HG20504的有关规定。 b)当无机污泥有综合利用要求时,应与其他有机污泥分开处理,优先考虑综合利用。 b)沉淀池排泥应与污泥脱水进泥相协调,宜设置污泥调节池进行调节和匀质。其容积应 根据各类污泥产量及排泥量确定,可按污泥日排放量的1/3~1/4估算。 当沉淀池污泥含水率比较高时宜设置污泥浓缩设施,可采用机械浓缩工艺;当采用机械 浓缩池时,宜采用带提耙装置的浓缩机,其电机功率应适应无机污泥的浓缩要求。 污泥脱水机械宜选用厢式压滤机、板框脱水机,压滤机配套的空压机宜一对一。 污泥在脱水前,应加约调理。污泥加约后,应立即进行混合反应,进人脱水机。药剂种 类和投加量没有类比经验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污泥脱水前的含水率宜小于95%,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宜小于70%。 污泥脱水单元应设置滤饼堆放场地和滤饼外运的设施和通道,出泥应输送便捷。滤饼堆 放场地容积或面积应根据滤饼外运条件确定。 污泥的最终处置主要包括综合利用、填理等途径,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同时宜合理 利用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中和渣
6.4.9恶臭控制与处理
工艺单元设计时应减少废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臭气的产生和散发。 污水泵房、污泥脱水间、加药间等应设置通风或臭气收集设施。 收集的臭气处理应满足GB14554要求。
发水处理站应设置事故池,以贮存磷肥生产过程中非止常情况的排水和废水处理站自身 事故检修等情况下不达标的废水。 有效容积宜按废水处理站设计水量的12h~24h平均时流量计算。 有效水深宜为4m~6m,当采用事故水罐设备贮水时水深宜加大。 事故池平时为空池,事故贮水后用泵小流量提升返回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清水池容积一般采用6h~8h平均时容积,当有调节作用时不宜小于12h平均时容积
7.1.1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磷肥工业废水特点,采用防腐、防结垢、便于清通维护的设备。 7.1.2格栅应符合HJ/T262的规定。 7.1.3潜水排污泵应符合HJ/T336的规定。 7.1.4罗茨风机应符合HJ/T251的规定。 7.1.5刮泥机应符合HJ/T265的规定 Z16污泥脱水用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
7.1.7加药设备应符合HJ/T369的规定 7.1.8砂过滤应符合HJ/T248的规定。 7.1.9膜过滤应符合HJ/T271、HJ/T270的规定, 7.1.10陶瓷过滤器及无阀过滤器应符合HJ/T253等相关的产品规定。
7.3.1管道材料一般选用耐磷酸和氟硅酸腐蚀的材料或非金属衬里管道材料,如衬胶钢管 塑钢管。
7.3.1管道材料一般选用耐磷酸和氟 塑钢管。 7.3.2管道的敷设应考虑可以清通、更换方便,满足2个系列并联或单独使用的要求。 7.3.3对易腐蚀的设备、管渠及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根据磷酸和氟硅酸的腐蚀性质 因地制宜地选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防腐蚀措施,并应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8.1.1应根据处理工艺和管理要求设置相关仪器、仪表,对废水处理站主要参数进行定期检测, 对重点控制指标实现在线检测
8.1.2废水处理站应检测的项目包括:
a)废水处理站进出水检测项目一般包括流量、pH、SS、磷、氟及其他特征污染物等指标 当有回用要求时,宜根据回用水质控制指标检测; b)车间排水口和调节池、事故池出口宜检测pH等指标,车间排水口应检测总砷; c)各级中和池出口宜检测pH值等指标; d)废水处理站出水外排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般包括流量、pH值、CODcr、SS、氟化物(以F计)、总磷(以P计)、总氮、氨氮、总砷及 其它特征污染物等指标; e)雨水排口的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必要时应对 重点控制指标实现在线检测。
8.2.1应根据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参数。控制系统应在保证处 理出水水质、安全的前提下,运行可靠、先进适用、便于维护和管理
3.2.2自动化控制水平宜根据发水处理规模、水质处理要求、企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小型综合废水处理站可采用手动或PLC自动控制,较大规模的综合废水处理站宜采用DCS集 中管理和监视。废水处理站的过程控制可参照GB50014、GB50395等标准的规定。 3.2.3现场控制仪表宜具备防腐、防结垢、可清洗等功能
9.1.1废水处理站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宜与生产过程中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一致。工作电源的 引接和操作室设置宜与生产过程统筹考虑,高、低电压等级和用电中性接地方式宜与生产设 备一致。 9.1.2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52、GB50054、GB50055和GB50057等标准的规定;照明 设计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9.2.1废水处理站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宜与全厂生产系统统筹考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消防 设施应符合GB50015、GB50016和GB50222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9.2.2回用水输配系统应独立设置,其供水管道宜采用非金属给水管、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 可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
9.2.3废水处理站的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及消防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9.3.1废水处理站建筑物内的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参照GB50019、GB50243等标准规定。 9.3.2废水处理站采暖系统设计与生产车间统一规划,热源宜由厂区或集中加工区采暖系统提 供,
9.3.1废水处理站建筑物内的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参照GB50019、GB50243等标
9.3.3各类建(构)筑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原
9.4.1建筑物的造型应简洁、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9.4.2建筑、构筑物防腐、采光应符合GB50037、GB50046、GB50033等标准的规定。 9.4.3寒冷地区的建筑结构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9.4.4构筑物结构设计应符合GB50069、GB50108、GBJ141和GB50208等标准的规定 9.4.5废水处理站站区内道路与绿化等工程设计应符合GBJ22的规定。
10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0.1.1劳动安全管理应符合GB12801的规定。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 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0.1.2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上岗,并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 维护保养。 0.1.3按照GB/T16483等标准的要求管理化学药剂。 0.1.4有使用酸碱物品的场合,应按照规定设置洗眼器等安全措施。 0.1.5高噪声的设备(如空压机)应按规定采取消音隔声措施。 0.1.6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报警装置,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10.1.1劳动安全管理应符合GB12801的规定。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险 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10.1.2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上岗,并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 维护保养。 10.1.3按照GB/T16483等标准的要求管理化学药剂。 10.1.4有使用酸碱物品的场合,应按照规定设置洗眼器等安全措施。 0.1.5高噪声的设备(如空压机)应按规定采取消音隔声措施。 10.1.6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报警装置,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10.2.1职业卫生符合GBZ1和GBZ2.1、GBZ2.2的规定。 10.2.2职业病防护设备和用品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10.2.3具有有害气体、易燃气体、异味、粉尘和环境潮湿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10.2.1职业卫生符合GBZ1和GBZ2.1、GBZ2.2的规定。 10.2.2职业病防护设备和用品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10.2.3具有有害气体、易燃气体、异味、粉尘和环境潮湿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11.1.1工程施工应符合有关工程施工程序及管理文件的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 定。 11.1.2建筑、安装工程按照施工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对工程的变更应取得 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后再进行施工。
1.1.2建筑、安装工程按照施工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对工程的变更应取得 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后再进行施工
11.2.1与生产工程同步建设的废水处理站应与生产工程同时验收,按《建设项目(工程)峻 工验收办法》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组织验收,并同时满足当地环保部门对项目的要求, 1.2.2废水处理站竣工验收分阶段进行,工程的设备安装、构筑物等单元可随竣工随验收 工程全部竣工后应进行整体工程竣工验收。 11.2.3废水处理工程在生产试运行期应进行性能试验,性能试验报告可作为环境保护设施验 收的技术支持文件。性能试验内容包括: a)各构筑物的结构渗水试验; b)电气及控制仪表校验; c)设备单机运行试验; d)清水联动满负荷测试,考察各工艺单元、构筑物和设备的运行工况; e)废水运行试车,分析各工艺单元污染物(如氟和磷等)去除效果,
12.1.1运行和维护参照CJJ60的规定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其他规定。发现异常或故障 造成设施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2.1.2确保废水处理设备完好、运行稳定、回用满足工艺要求、外排水达到排放要求,
12.2.1化验人员按照HJ/T91、HJ/T493等规定取样、分析记录。 2.2.2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人工比对。 2.2.3采样分析频次:每天分析不少于1次的项目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磷酸盐、氟 化合物、砷等,每天分析不少于3次的项目有pH值。其他分析项目根据需要确定。 2.2.4调试或发生水质冲击事故时应增加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 2.2.5建立废水处理站运行工况、设施维护和生产活动的记录制度。 12.2.6水质监测仪器应按照规定定期检测核准
12.3人员与运行管理
2.3.1岗位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上岗,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2.3.2制定处理工艺的操作规程、定期巡检和工作管理制度等;运行人员按制度履行职责: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2.4.1废水处理站在满足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运行,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设备、电气、自控 义表及管网进行检查和维护。 2.4.2废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应纳入全厂的维护保养计划中,使废水处理设施检修与磷肥 工艺生产设施相协调
12.5.1建立废水处理站运行状况、设施维护等生产活动的记录制度,主要记录内容包括:
a)系统启动、停止时间; b)系统运行工艺控制参数; c)废水进出站水量水质数据; d)药剂进站质量数据; e)污泥、栅渣的出站数量、时间,处置地点,处置情况; f)主要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情况; g)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 .5.2所有记录制定清单以备查询,需长期保存的记录交档案
源,确保环境安全。 12.6.2废水处理站发生重大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源,确保环境安全。 12.6.2废水处理站发生重大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A.1磷肥装置用水、排水情况分析
生产单元产生的废水可在车间进行处理,达到内部回用水标准后直接进入该车间进行循 环使用。 典型的磷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用水和排水的主要有如下6个工段和渣场:湿法磨矿工段 磷酸反应工段、磷酸过滤工段、磷酸浓缩工段、磷肥工段、酸性循环水工段
A.1.1湿法磨矿工段
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水将磷矿磨成矿浆,这部分水必须是工艺水或是经污水处理站 处理过的回用水。另外,该工段会排出少量的设备密封或冷却水,此部分水基本不受污染或 者污染很小。
A.1.2磷酸反应工段
需要补充机泵的密封和冷却用水,此补充水必须是工艺水。另外,还需要补充低位闪蒸 令却用水、反应尾气洗涤用水,这部分补充水对水质的要求不高。该工段的排水基本不受污 染或者污染很小。
需要加入滤饼洗涤水和滤布冲洗水,该部分的补充水对水质要求不高。滤饼洗涤水通过 工艺过程最终进入到稀磷酸溶液中,不外排;滤布冲洗水随磷石膏滤渣排至渣场。另外,该 工段还需要补充机泵的密封和冷却用水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此部分的排水基本不受污染或者污染很小。
A.1.4磷酸浓缩工段
需要补充机泵的密封和冷却用水,此补充水必须是工艺水,这部分的排水基本不受污染 或者污染很小。另外还需要补充反应尾气洗涤用水,排出的洗涤液加入到工艺系统中,不外 排
A.1.6酸性循环水工段
为保持水质,该工段需排放一定量的排污水;同时需要补充因蒸发和排污而消耗的水, 这部分的补水对水质要求不是太高
A.2磷肥装置用水的内部循环利用
根据上述分析,磷肥生产装置对水的综合利用采用“分质利用、循环利用”的原则,对 于用水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磷酸反应工段和磷酸过滤工段的水环真空泵的密封水、磷酸浓 缩工段氟吸收用水和其他泵、风机的冷却密封水,此部分水通常为工艺水,为一次水。水环 真空泵排水和其他机泵、风机的冷却、密封排水受污染较小,通过单独的管道系统收集进人 装置内的收集槽,一部分用作酸性循环水的补充水和反应尾气洗涤补充水,其余部分通过泵 送到全厂的洗涤水槽进行储存,作为全厂管道洗涤用水和过滤装置滤饼洗涤用水。 磨矿工段中磨机补充的水通过磷矿料浆进人工艺系统,此部分补充的水通常是工艺水或 是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回用水或浓密溢流水,设备密封或冷却水宜全部收集并返回生产系 统使用。 反应尾气洗涤补充水、循环水站补充水等对水质要求不是太高,一般为装置内收集的机 泵冷却、密封排水。 对于湿法排渣工艺,反应低位内蒸冷却用水一般采用渣场回水;内蒸冷却排水通过泵送 往过滤工段用作滤布冲洗水,与磷石渣一同排往渣场。对于干法排渣工艺,反应低位闪蒸 冷却用水可采用酸性循环水。 反应尾气洗涤排出的洗涤水可以用作补充过滤装置滤饼洗涤水。滤饼洗涤水在过滤机上 经过两次逆流洗涤磷石膏滤饼后,浓度提高,可返回到反应槽中,最终进入到稀磷酸产品中 不外排。 磷酸过滤工段的滤布冲洗水可以采用循环水排污水另加部分渣场回水,如果装置为湿法 排渣,则这部分水与滤饼一起被输送至磷石膏渣场,经过渗透收集排放到回水池,用泵输送 回磷酸装置。如果为干法排渣,则这部分水循环洗涤,用沉降槽处理后,上层清液返回冲洗 滤布,下层浓液补充加入滤饼洗涤水中。机泵密封或冷却水集中收集后宜采取独立的清洁循 环水系统,经风机冷却后,返回过滤真空泵或其他机泵作为液环水或密封冷却水。 磷酸浓缩工段氟吸收用水进入氟硅酸溶液,作为副产品外售或用作加工其它氟化物产品。 稀磷酸浓缩过程中蒸发出来的一部分水蒸汽通过大气冷凝器冷凝进入循环水中。 磷肥工段的机泵密封和冷却排水通过地沟和地下槽收集后用泵送入尾气洗涤系统,用作 尾气洗涤补水,尾气洗涤液最终进入反应造粒工段,不外排。 循环水站的补充水根据上述分析,主要来自磷酸反应工段和磷酸过滤工段的水环真空泵 的密封水、其他机泵的冷却和密封排水、磷酸浓缩蒸发冷凝水。循环水站排污水则进入过滤 装置作为滤饼洗涤水和滤布冲洗水。 经过上述循环利用,磷肥正常生产过程中可做到无生产废水外排;事故排放时可以通过 罐区的洗涤水槽储存装置内的洗涤水,装置正常开车后再循环利用。 表A1给出了磷肥生产过程水循环利用示意表,
GB/T 13747.18-2022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钒含量的测定 苯甲酰苯基羟胺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表A1磷肥生产过程水循环利用示意表